隋炀帝的身敗名裂:個人理想與百姓對幸福生活的向往的不統一

不胡說的曆史搬運工 2024-02-21 17:34:31

                               以秦皇漢武自比的楊廣

隋炀帝楊廣不是一個昏庸無能的人,而且是一個有治國理想的人,他的理想是跟秦皇漢武比肩,是要一統天下,威服四海,天下來朝,他要在文治武功方面媲美秦皇漢武,定年號爲“大業”也是其理想抱負的體現。但是最後得到一個空前絕後“暴虐荒淫”的評價,成爲中國曆史上驕奢淫逸的暴君的典型代表,評價一定程度上有失公允。

央視電影頻道的《中國通史》對楊廣給出了很多正面的評價。認爲楊廣大致上繼承了父親楊堅的政治理想,肯定了其在政治、制度、經濟、軍事、文化和外交等方面對中國曆史做出的貢獻,可以說唐朝社會的盛世也是離不開隋朝爲其打下的基礎的。

楊廣畫像

隋炀帝楊廣被認爲“暴虐荒淫”的根據主要是以下幾條:

1.骨肉相殘奪位。

正史記載,大隋創一代楊堅是個節儉的皇帝,獨孤皇後是一個厭惡男人納妾的皇後,因此,既生活驕奢又廣納美人的楊勇既不合爹的心意也不合娘的心意。心機較重的楊廣很了解自己父母的喜好,政治上在江南深耕,生活上假裝節儉,起居上只寵正妻蕭氏,作風深得爹媽喜愛。楊廣又收買朝廷重臣楊素等構陷太子楊勇,最後楊堅廢太子楊勇立楊廣爲繼承人,且後來楊廣又假傳聖旨賜死楊勇,甚至,史料還有一些記載認爲楊廣爲獲取楊堅的寵妃宣華夫人而弑父。

曆史記載真真假假,對于殺父,《隋書》沒有明確記載,《資治通鑒》也只是懷疑,其他解讀更是五花八門。楊堅本就病重,楊廣非禮其寵妃又調兵包圍其寢宮,想必楊堅就是氣也能氣死吧,楊廣是不是有必要背一個弑父的罵名?

曆史上弑父殺兄奪皇位的人很多,楊廣卻是最爲诟病的一個,玄武門之變的唐太宗爲什麽就沒被诟病?九子奪嫡的雍正怎麽就沒有被诟病?還是“成王敗寇”思想,只是這個“成”是“治理國家的成功”。

楊堅畫像

2.營建東都,開鑿大運河。

這被認爲是隋炀帝生活驕奢荒淫無度的典型事例。

多年前在教科書中學隋朝的曆史,隋炀帝開鑿大運河及三次下江南巡遊勞民傷財的描述記得很牢固, 一度簡單地以爲隋炀帝就是因爲開鑿大運河和南下巡遊勞民傷財而導致了王朝覆滅。

楊廣在江南深耕多年,不但深知江南的政治重要性,對江南肯定也是有感情的。比較辯證的觀點認爲,楊廣開鑿大運河本質就是爲了加強南北的交通,加強對南方的政治控制。但民間更多的是著眼于楊廣下江南的奢華淫逸,尤其是美女不穿衣服陸地拉纖行船的這樣的豔事更是被津津樂道。無論楊廣有多高的政治站位,老百姓是理解不了的,在當時大運河沒有給只想過點安穩日子的老百姓帶來任何切實的利益,反而造成百姓的沉重負擔,被百姓惡評也是正常的。

營建東都,營建別宮,其本意也是出于當時政治形勢和統治的考慮,但客觀上又確實造成了勞民傷財。

3.四方征伐,窮兵黩武。

史料記載,楊廣在位14年,那個他每月役使二百萬人力花費十幾個月建成的豪華東都洛陽,總共居住的時間才不到1年!

其他的時間,他在四方巡遊,在南征北戰,在爲他父親的遺志,爲他的治國理想征伐。

曆經三百多年的分裂戰亂,漢朝時的帝國版圖已不複存在。很多原本中原王朝控制的地區比如西域等,又被胡族侵占,東西方商路中斷,同時北方的契丹和突厥等日益強大威脅中原政權。

以秦皇漢武自比的楊廣,大業元年聯合突厥大敗入侵的契丹;

大業三年幸巡附屬的突厥並警告高句麗使者早日來隋朝見;

大業五年親征西域打敗吐谷渾在西域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等四個郡,重新打通了西域商貿通道;

大業六年派萬余兵征流求獲勝;

大業八年第一次率軍親征高句麗失敗;

大業九年第二次率軍親征高句麗失敗;

大業十年第三次率軍親征高句麗尚還未到達,無力抵抗的高句麗便譴使者請降。

征伐高句麗,並不是楊廣自己一時興起,隋文帝時期就曾征伐高句麗,只是未能取得勝利,楊廣征伐高句麗只是楊堅政策的繼續,包括後來唐朝,也是數次征伐高句麗。在征伐高句麗問題上,楊廣操之過急了,造成了國力的國度消耗。

從大業元年到十三年,幾乎每年都在打仗,同時還在修東都,鑿運河,民力的勞使已經達到極限,但戰爭的機器一旦開動,往往又是不能說停就能停的。

在第二次征伐高句麗的過程中,前朝宰相楊素的兒子都糧官楊玄感打出了第一面造反的大旗,口號“主上無道”“救萬民之弊”,實際上楊玄感爲了私利,只是利用了民怨而已。之後各地的起義此起彼伏,其中更多的是擁兵的權利集團殺人放火金腰帶而已。

~~個人理想與民意的背道而馳~~

建立一個南北統一的、威服四方的、天下來朝,經濟繁榮的帝國,是隋炀帝楊廣的理想,但他忽視了百姓的理想,曆經三百多年戰亂的土地和百姓,更想過和平穩定安居樂業的小日子。這也便是隋炀帝被惡評的群衆基礎。

說楊廣宏圖偉略也罷,說他好大喜功徒慕虛名也好,但,他13年做的事情,是很多帝王一輩子也做不到的,如果他沒有做這些事情,後人就要去做。隋朝爲唐朝做了太多的嫁衣裳。

隋朝重新打通了西域商道,爲唐朝控制西域打下了基礎,唐朝時西域的商人才能在西方和長安間往來不絕,才有唐朝與中亞地區外交的繁榮;隋朝開通的大運河,不但唐朝及後續王朝,即使今天人們也在享受著大運河帶來的利益;隋朝對高句麗的沉重打擊,更是爲後來唐朝打敗高句麗打下基礎,也爲後來中國東北的版圖的形成做出了貢獻。

沒有短暫的隋朝,就不會有盛世的唐朝。

英國漢學家崔瑞德評價說:“在中國的帝王中,楊廣絕不是最壞的,從他當時的背景看,他並不比其他皇帝更加暴虐。他很有才能,很適合鞏固他父親開創的偉業, 而他在開始執政時也確有此雄心。”

曆史學家胡戟的評價則是:“在中國從門閥貴族政治向科舉官僚政治轉化,從門閥社會向門閥後社會轉化的曆史關頭,北周的宇文泰、宇文邕、隋朝的楊堅、楊廣、唐朝的李世民、武則天六人都做出了曆史性的貢獻,其中,在政治改革中走得最遠的是隋炀帝和武則天。”

個人理想與百姓理想的嚴重背離,使得楊廣最後成爲一個“悲情”皇帝,做的好事不比別人少,做的壞事不比別人多,卻成爲了曆史上暴君的代表。

家天下的封建王朝,皇帝這個職位,不是誰都想幹,也不是讓誰幹誰就能幹好,一個成功的帝王光有良好的願望是不行的,更需要有做帝王的天賦。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