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荠菜花美詩五首:荠花撩亂春如海,記得年時三月三

初衣勝雪 2024-04-09 16:27:18

三月三美詩五首:荠菜花開三月三

有到了農曆三月三,民間有風俗,三月三,荠菜煮雞蛋。

至少在我們這裏,長江中部地區,江邊田野,此時到處都有荠菜花開。荠菜真的是野啊,因爲無需播種,但凡荒地,廢園處處有之。荠菜花雪白細小,小葉子呈現三角型,荠菜花盛開的時節,別有一種朦胧的雪意。此時的荠菜多不堪做青菜食用,但是荠菜連花帶莖連根拔起,五六棵就可挽成一把,回家洗幹淨,臥上十來個帶殼雞蛋,煮沸後涼置于一晚,那種清新的荠菜香氣,滲透到雞蛋裏,別樣可口。老人說,消腫名目。

沒有空踏青的人,菜市上就有賣的,也只有在這一兩天,一兩塊錢一把。不過過了這一兩天,就再也沒了,反而讓人生出,必要買把回來的感覺,沒有荠菜花的三月三,就不叫三月三。

荠菜是古老的野生蔬菜,詩經說,“莫謂荼苦,其甘如荠。”證明荠菜在周朝,就是鮮美的菜蔬。當然食用荠菜,絕非開始于周朝,在漫長的原始社會,人們更依靠天然野生植物的嫩莖嫩葉,而荠則是優選出來的食用野菜。之所以在漫長的時間,它沒有被人工種植馴化,是因爲其旺盛的生命力,種子隨處發芽。早春荠菜實際采集起來很費時間,千百棵小莖葉,大約只能供一兩餐之用,這大約也是古代人們放棄種植的原因。不過荠菜在饑荒年是有名的救命野菜,因爲混合其他的食物,不僅果腹,而且利腸道,清火。

所以從晚冬到晚春,人們都有野外挑揀荠菜,食用荠菜的民間風俗。

春天到了暮春,荠菜也開花了,但是此時的荠菜,雖然不再嫩滑可口,但是煮出的汁水卻是一味中藥,利肝和中,養胃明目。

古代的三月三,向來有靠中藥草藥祛除瘟疫疾病的風俗傳統,大約是在唐宋時期,人們就開始用荠菜花來調和飲食,保健養生。因爲廉價易得,芬芳有效,藥食同用。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宮燭分煙眩曉霞,驚心知又度年華。

榆羹杏粥誰能辦,自采庭前荠菜花。”宋 · 史達祖《清明 其二》

清明節是節氣也是節氣,作爲節氣的清明節,時段長達十五天,在農曆三月的上旬,和三月三和上巳節有重疊。而此時正是荠菜開花的時段。

清明節古代開始燃新火,爲了安撫腸胃,從冷食到熱食過渡,往往會做榆錢湯和杏仁粥,舒緩調理腸胃。但是榆樹不是家家都有,杏仁在城市裏,也不是日常消費品,那麽普通人家,吃什麽應節令,養身體呢?

不用舍近求遠,不費一文錢,就在庭院裏采集三月的荠菜花。

用荠菜花煮水熬粥,一樣清甜芬芳,且有過春天三月三和清明的舌尖的清新。

滿庭荠菜細采花,這三月的靈動和自在,不輸于踏山看水,因爲是被春天真實的香草氣息包圍。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荠花繁處蝶爭飛,忽憶前年三月時。

流水流杯人共醉,晚來疏雨又新詩。”南宋 · 張镃《荠花 》

荠菜花繁盛的時段,就是暮春的到來,看見滿園的荠菜花在搖曳,自然想起三月的佳節,三月三。

在魏晉之前,三月三的前身是上巳節,無數的人湧往河邊,用春水和香花洗浴,是最爲盛大的民間交際日。

在魏晉之時和之後,三月三依然保留了河邊祈福的風俗,但是社交更浪漫情誼化。多時不見的好友一起約著在河邊娛樂,魏晉的文人更是發明了一種娛樂方式,就是坐在水邊,依次承接從上遊飄下的酒杯,飲酒作詩,歡聲笑語。

而這種三月三的朋友聚會,一直延續到宋朝。

看著荠菜花搖曳,他不由得想到前年三月三,在水邊和朋友聚會的場景。

那時候荠菜花是笑聲裏的背景。但是現在,朋友不在,這荠菜花成了打通過往記憶和美好的媒介。又是一年三月三,荠花開又繁,何時舉杯春流上,笑看蝴蝶兒飛。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荠菜兒,年年有,采之一二遺八九。

今年才出土眼中,挑菜人來不停手。

而今狼藉已不堪,安得花開三月三。”明 · 滑浩《野菜譜 其四十八 荠菜兒(春日采之生熟皆可食)》

明朝的滑浩寫了關于各種野菜的詩。其本意還是居安思危,想讓人們更多的認識野菜,保護野菜。因爲野菜是真正饑荒時候人們的救命糧。但是現實情形是,許多人挖野菜,只是爲了野菜特有的口感和芬芳。

荠菜那是每年都有,年年都在生長,過去的人們往往只能采集集中的一二,留下更多的野菜自然生長。

但是現在,荠菜才冒出,就被挑菜的人不停手的挑走了。

到處是遺留下來的被破壞的土坡,荠菜怎麽能夠活到三月三開花結子呢?

實際上荠菜的繁殖能力是非常強的,無數的種子散落在土壤裏,只要不是鋼筋水泥的地面,它們都能頑強生長,迅速擴展綿延,甚至在人家的屋瓦牆根,一點細土潤澤裏,也能看到可愛的荠菜和荠菜花。

不過近年來,荠菜的人工種植也在擴大,提供更鮮美的嫩葉給人們。

所以暫時,我們還無需擔心。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露滴新紅水染藍,兩重門裏試單衫。

荠花撩亂春如海,記得年時三月三。 ”清 · 洪亮吉《南樓憶舊詩四十首 》

在中國宋朝之後,三月三因爲在清明節氣裏,清明節氣主打祭祀先祖,相對肅穆,所以在水邊大規模聚集較爲原始的祈福禳解活動,已經消亡。但是在民間,三月三作爲暮春時令,有著另外的風俗和別致。

比如明朝許多地方流行男女頭戴荠菜花,謂荠菜花名目,可兆豐年。將此時的荠菜曬幹,墊在床下,取其清香,可以避蚊蟲,利睡眠。

這也是許多農家小院和城市庭院,多保留荠菜花,而不是完全鋤掉的原因。

荠菜花開的三月三,自然也是民間的節日,此時春暖,秋冬的衣裳再也穿不住了,在溫和的風日房間裏,女性們開始換上春夏的新衣裳。當然新衣裳對于女子來講,總是有著切身切心的體驗感的,女性此時分外活潑靈動。

而洪亮吉是這樣深情的回憶妻子。

庭院裏的海棠花,春露潤著海棠,而庭院外,是春山碧水,好個明媚春光。

我回到家中,隱約看到妻子,在庭院深深的房間裏,在試著春天的新衣裳。

我只感覺到庭院中的陽光和風,搖曳在繁茂的荠菜花上。

我記得那天,那天是三月三。最美的三月三,最旖旎動人的家庭溫馨靜好的氛圍。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二月二過三月三,荠花黃遍穿單衫。

單衫何處尋春好,先踏舣舟亭畔草。”洪亮吉《 三月》節錄

這是洪亮吉回憶在故鄉江蘇的三月三。

二月二過了,緊接著就是踏青的美好日子三月三,此時遍地荠菜花開,荠菜花老,天氣溫暖,正好穿著薄薄的單衣。

穿著單衣去哪裏去玩呢,我先去江邊的亭子上,去看看江中的帆船,踏上茸茸春草。

荠菜花繁的季節,也就是換上最美最舒適春衣的時候,身體從厚重的衣裳裏解脫出來,心也就像荠菜花搖曳,然後起飛。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三月三,荠菜花雪蝴蝶飛。來一張荠菜花背景的照片吧,留住野趣春天!

初衣勝雪爲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絡。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