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裝備到500架艦載機,最大短板在于陸上基地的配套?

黑狗安德 2024-05-08 10:51:04

前天談到,不用再過2年,必然裝備到400架甚至是500架艦載機,這其中即包括固定翼主力艦載戰鬥機,更包括總數不亞于固定翼飛機的艦載直升機;甚至還有包括艦載預警機,反潛機、教練機與艦載運輸機在內的大量特種上艦飛機。比如總規模仍然全球遙遙領先的、超級大國海軍與陸戰隊的各種艦載飛機的總數要超過2600架。這個數量單獨挑出來,也足夠排名全球第三。而某新興大國在航空兵的總規模與先進程度上對比全球唯一超級大國仍然有相當的差距,主要就來源于艦載航空兵。相反陸基航空兵的規模與技術層次反倒差異不大了。甚至在雙發重型機與航程上萬公裏的型號總量上已經實現了局部反超。因此說今後幾年內,就要裝備500架各型艦載機,不是速度太快而是上升速率還遠遠不夠!

那麽在艦載機總量與綜合技術水平出現同步大增的同時,所面臨的明顯短板,到底在哪裏呢?大部分觀衆猜測是飛行員儲備數量的不足。這個問題對一般國力的國家可能存在,但是對某大國來說卻從來不是主要矛盾。在當初還只有十幾架大型固定翼主力艦載戰鬥機的時刻,因爲實際起降完全爲零,而且即使從友好國家那裏,也不太可能獲得什麽捷徑式的外力支持。因此當初的首批次飛行員,都是頂級試飛員式的超一流精英,並且是從整個海上航空兵內部,甚至是兄弟部隊進行的“掐尖”式選拔;屬于數量又少又精。但是一旦突破實際上艦起降這層窗戶紙之後,後續的艦載機飛行員的選拔與培訓就很快制度化與流程化了。比如早在首艘翹頭正式值班時,已經通過公開集體合影,顯示,

當時可上艦的固定翼艦載機飛行員總數已經達到了明確的36人,對比當時可上艦的艦載戰鬥機總數,已經達到了1.5比1的正常比例。至于上艦需要的多型直升機,對比陸基直升機飛行員的訓練差異不大,只不過需要增加海上飛行與艦上隨波浪起降的特殊實踐經驗而已。而到了第二艘滑躍平台值班之後,就公開了固定翼艦載機飛行員已經從航校螺旋槳機型開始訓練。完全屬于自己從頭開始培訓與選拔,徹底擺脫了從成熟部隊單獨掐尖的模式。再次暗示艦載機飛行員本身已經有足夠大的培養訓練的層次與基數。只肯人等裝備,而不需要裝備等人的良好傳統從來沒有顛覆性的改變。因此艦載機飛行員的梯隊規模,從來不是最突出的短板。相反,卻必須提高對配套的陸基基地建設的重視程度。

比如超級大國的2600多架艦載機,平時有9成以上都是在配套的陸基基地上存放與訓練,真正隨時出海執行任務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諾福克,聖叠戈,布雷默頓,橫須賀還有珍珠港與那不勒斯等本土與海外的6大超級軍港附近,都有與之配套的大型專用艦載機基地。而某大國至今卻只有一個綜合訓練中心,最多容納100架各型艦載機,相對馬上到來的四五百架的艦載機規模完全不夠看。因此必須把本土的相關陸基超級基地擴大到3到4個,綜合配套要盡快到位,戰略位置還要十分合適。這其實也是一個大的系統工程!

8 阅读:699
评论列表
  • 2024-05-08 12:53

    把原海航基地全部改建爲艦載機訓練基地,那就多了去了,經濟負擔也不是太重!

  • 2024-05-08 15:22

    海航應該有一些,還可以改建一部分空軍的先用著…

黑狗安德

簡介: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