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海水變暖,一種怪蟲在太平洋大量出現,漁民稱其“海黃瓜”

狸貓之一的動物圈 2024-05-08 16:09:50

信息來源于NOAA,natrue。

海洋持續升溫

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是老生常談的一個話題了,這個議題出現的時間可能比看到這篇文章的大部分人存在的曆史都久!以往我們會覺得這是很遙遠,不會影響我們的現象。但隨著變暖現象的加劇,就算我們普通人也能從頻發的異常氣候現象和越來越高的溫度中窺見一二。

陸地上尚且如此,海洋裏的反應就更劇烈了。

從2013年開始,全球海洋就開始了明顯的“海洋熱浪”。最早是開始于太平洋東部的一片水域,這裏的溫度異常升高了3攝氏度,這個區域的熱浪被科學家們稱爲 “斑點”(The Blob)。很快,這樣的現象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出現,又擴散開了,直至讓所有海洋的溫度都上升了。

“斑點”在2019年卷土重來,勢必會引發新一輪的全球海洋升溫,再這麽反複幾輪,那真的要完蛋。持續的異常升溫導致海洋動物們苦不堪言,大量魚類數量減少,它們爲了求生存被迫遷徙,而以它們爲食的海鳥沒能迅速察覺而出現了因饑餓出現大規模死亡的情況。

在這樣的一片狼藉中,卻有些物種成爲了受益者。

大量出現的怪蟲

理查德·布羅德爾(Richard Brodeur)是正兒八經的老美國星條旗,出生精英家庭的他沒有沾染纨绔氣息,而是潛心鑽研自己感興趣的漁業生物學,幾十年來他一直在太平洋海岸進行研究和調查工作。

如此有經驗且見多識廣的他,卻在2014年第一次在俄勒岡州見到了一種奇怪的浮遊生物:這看起來像是一根封閉的管子,整體形狀跟黃瓜特別像,其分布地的漁民都直接叫它們“海黃瓜”。經過查證和回憶,布羅德爾確認這是火體蟲(pyrosome),自己曾在加利福尼亞州沿岸見過,但在俄勒岡見還是首次。

本來以爲就是一次簡單的觀察記錄,在此後的兩年年,布羅德爾意識到火體蟲變得越來越常見了,甚至到了2017年,火體蟲不知道從哪裏突然大量湧現。光是看的也許不直觀,有一個恐怖的數據:一次調查巡航,布羅德爾在5分鍾內用拖網拖了6萬只火體蟲上來!布羅德爾的研究團隊于是把GoPro相機固定在網上放到海中,結果他們看到了密密麻麻數不清的火體蟲在水中漂浮,目光所及全部都是!甚至蔓延到了水深100米處!更深處也許還有,但是設備受限只能觀察到水深100米處。

火體蟲

火體蟲看起來是一個透明的黃瓜,但實際上“每一個”火體蟲並不是一個單獨的個體,而是由無數微小的個體組合在一起,形成的群體生物,跟珊瑚有點類似。

每個火體蟲個體實際上只有幾毫米那麽大,它們本身的結構跟組成的“透明”黃瓜相似,就是一個帶有濾網的管子,海水從一端流入,各種營養物質被管子內部的濾網抓住,其他的海水就可以自由離開了。

雖說是由無數個體組成,但它們這些個體都是起源于同一個胚胎的克隆,克隆啊,可以說全部都是一模一樣的了,所以火體蟲也被科學家們認爲是已知最大的浮遊生物之一。其中最大的棘刺紋火體蟲(Pyrostremma spinosum)體長可達30米!而布羅德爾在俄勒岡州看到的是大西洋火體蟲(Pyrosoma atlanticum),它的體型就小很多了,但也有60厘米。

火體蟲大量繁殖的情況跟海洋升溫大概率是脫不開關系的,因爲火體蟲本身喜歡溫暖的海水,而且它們大量繁殖的情況跟海洋升溫顯然是同時出現的。

那火體蟲好像也沒啥危害,它們大量繁殖又能怎麽樣呢?

其實還是有危害的,自然界的所有組成部分的異常變化都會牽一發而動全身,火體蟲的異常數量改變了能量在整個食物網中的傳遞方式。

影響巨大

火體蟲的大量繁殖導致海洋食物鏈在中低營養級發生了巨大變化。它們的數量大量增加了,意味著它們需要的食物也大量增加了。而火體蟲作爲食物網底層的物種之一,跟其他一些底層物種的食物是相同的,比如浮遊螺類、小型水母、磷蝦、沙丁魚等。

本身海洋升溫就會使得很多食物消失,現在火體蟲再來搶一下食物,使得其他底層物種的生活變得相當艱難,這是肯定會影響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的。

而且火體蟲還特別“自私”,它們死後就會直接快速沉入海底,其他的物種不太樂意吃它們。俄勒岡州立大學的迪倫·戈麥斯(Dylan Gomes)及其合作者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他們對這場劇烈海洋熱浪對生態系統的影響的研究結果,該研究中顯示,98%的火體蟲生物量最終會直接沉入海底,不會再被其他生物吃掉,它們的能量最終會在深海海底,很難被生態系統中的其他物種攝入。

關于爲什麽大部分海洋生物都不吃火體蟲,目前研究者們沒有定論,他們懷疑可能是因爲火體蟲口感很差,另外火體蟲因爲是大量繁殖蔓延到原本它們不存在的區域,因此捕食者們還不確定火體蟲能不能吃。

後記

現在的情況就是,研究者們知道火體蟲大量繁衍了,並且對當地的生態系統産生了負面的影響,但除了這些已知的,其他方面還有待研究。

從海洋升溫持續加速以來,大量的魚類的捕撈量都下降了很高的比例,但研究者們表示不能簡單全部歸咎于海水升溫這個原因,魚類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因素有很多,數量下降可能是綜合因素導致的。

7 阅读:5967
评论列表
  • 2024-05-09 05:37

    日本的核汙水沒有被研究對生態的影響

  • 修元 20
    2024-05-09 09:39

    對地球🌏爲害最深的生物,除了人,沒有之一!

    我的歌是沸騰人生 回覆:
    鬼子,一個0.1的土地面積的國家汙染了地球70%的海洋。所以,危害最深的是鬼子,不是人。
  • 2024-05-09 09:57

    這東西看著有點眼熟啊,日本電影裏見過,忘了是哪一部了[笑著哭][笑著哭]

    大爺還是大爺 回覆:
    奧特曼用這個掄怪獸那集
  • 映像 17
    2024-05-09 07:49

    那個女主播亂丟東西

    藥不能停 回覆:
    是不是不夠刺激??
  • 2024-05-09 12:17

    研究一下能不能吃,怎麽加工好吃,然後……就木有然後了

  • 知了 11
    2024-05-09 22:56

    沒辦法,女主播太多了!

  • 2024-05-09 19:10

    這玩意兒讓我想起某年那個可憐的女記者!

  • 2024-05-10 08:06

    好吃嗎?[呲牙笑][呲牙笑]

  • 2024-05-10 13:21

    不知道抄下水拍了,能不能拌蒜泥沾芥末醬油下酒。

  • 2024-05-09 10:35

    全球變暖也許是自然規律呢?

  • 2024-05-10 10:26

    套吧?

  • 2024-05-10 14:49

    透明海參

  • 2024-05-09 12:10

    好吃嗎😋

  • 2024-05-10 17:33

    千萬不讓女主播看見[笑著哭][笑著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