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爲何“跑贏”美股?

慧顔蘇蘇 2024-04-25 07:36:28

從低點計算,恒生指數卻上升接近8%,同期納斯達克指數漲幅僅爲1%。很多投資人會關心,恒指爲什麽會在過去的三月中表現更強?能否持續?

市場一直有一個直覺,認爲美股今年的表現強于港股。的確,單從表觀數據來看,年初至今,以納斯達克指數爲例,其上漲的幅度接近3%;同期恒生指數則下跌了超過3%。就這一數據而言,的確美股的表現要強于港股。然而,如果從今年年初恒生指數的低點算起(時點大約爲1月20號左右),恒生指數卻上升接近8%,同期納斯達克指數的漲幅僅爲1%。相信很多投資人會關心,恒指爲什麽會在過去的三月中表現更強?

從宏觀角度而言,港股的定價由三個部分組成,首先是全球宏觀定價,這其中最爲關鍵的因素是美債利率;第二部分則是地緣政治因素;第三部分則是中國經濟的表現。

從美元利率而言,市場在不斷調整美聯儲降息的時點和幅度。近期美股的調整也與這一因素有高度的相關性,但對于港股而言,卻似乎沒有受到太多的沖擊,從根本上而言,這與港幣的利率相對疲軟有更爲直接的關系。在聯系彙率制度下,港幣與美元挂鈎,利率也應該十分接近。但事實上,由于對于港幣資金的需求相對局限,港幣的利率與美元經常會出現一定的“脫鈎”。從美元兌港幣的1年掉期點數來看,港幣兌美元一直處于貼水狀態,換言之,港幣的實際利率一直低于美元。而近期港幣兌美元的貼水幅度出現了進一步擴大,這意味著盡管美元利率伴隨著降息預期推遲而上升,但港幣的利率卻沒有跟上。從這個角度而言,利率對于港股投資的實際影響可能比想象中要小。

影響港股的第二個因素則是地緣政治。今年以來,全球地緣政治沖突不斷,但主要影響的區域是中東。對于港股而言,盡管此前曾經多次出現對全球地緣政治事件的高度敏感,但今年以來,港股卻幾乎對中東事件保持“脫敏”。盡管未來全球地緣沖突的風險仍然較高,但似乎對于不同市場的影響也不能一概而論。我們也只能判斷說,到目前爲止,港股受到地緣政治風險的影響較小。

影響港股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則是中國經濟的表現。香港的上市公司中,中資企業的市值占比超過7成,交易量占比則超過8成。從這個角度來說,在分子端(即盈利)影響最大的因素,是中資企業的表現,換言之就是中國經濟的表現。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的表現整體仍屬于穩定,尤其是年初以來PMI和貿易數據總體好于預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穩定投資者的信心。而從短期的經濟預期來看,市場對于中國經濟上半年的經濟表現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信心,這對于市場來說也是相對有利的因素。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中,高股息是港股的投資主線,今年以來表現最好的板塊是電訊、能源和金融,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高股息持續成爲市場的焦點。與此同時,近年來南下資金流入港股的趨勢也十分顯著,由于港股估值更有優勢,這也意味著股息率會相對更高。

4月19日,爲進一步拓展優化滬深港通機制、助力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共同促進兩地資本市場協同發展,中國證監會發布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具體內容包括:1、放寬滬深港通下股票ETF合資格産品範圍;2、將REITs納入滬深港通;3、支持人民幣股票交易櫃台納入港股通;4、優化基金互認安排;5、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香港上市。這些政策的出台,也意味著對于港股的政策支持力度在逐步加大,未來對于港股而言,吸引更多內地資金和機構投資者,將是其發展的重要基石。

從宏觀策略的角度而言,恒生指數在過去三個月跑贏納指,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一方面,市場需要去厘清主導恒指運行的主要動力和因素,而這些因素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市場新的趨勢;另一方面,港股和美股之間似乎開始出現一定的“負相關性”,對于市場而言,這也可以形成一個非常重要的對沖交易策略。

0 阅读:0

慧顔蘇蘇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