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國政壇的無官不貪,道光反腐采取了哪些措施?爲何失敗?

時拾史事 2024-02-17 08:05:21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作者:高成兒

點擊此處查看上一期內容

通過《道鹹宦海見聞錄》等資料,我們對道光年間的官場腐敗有了一定了解,可以用“觸目驚心”四個字來形容,但這還僅僅只是冰山一角,與此同時,還存在其他眼花缭亂的腐敗行爲。這樣的王朝,這樣的社會,除了繼續糜爛下去,走向衰亡,似乎沒有其他結局可言。

身爲最高統治者的道光皇帝,他難道就沒有任何想法?不願做任何改變?當然不是的。在封建專制社會,皇帝雖然是孤家寡人,對許多下情不了解,比如衣服打個補丁要多少錢,買個雞蛋要多少錢,常常被內務府耍的團團轉。但涉及到威脅王朝統治的負面行爲,總有個別忠臣會向他奏報。更何況道光三十九歲才當上皇帝,爲臣多年,對于官場的腐敗不可能一點概念都沒有。這不,嘉慶皇帝剛剛駕崩,軍機大臣、戶部尚書英和就向道光提議,要清查中國官場的陋規。

陋規是什麽?主要是兩方面,一方面是正常稅收之外,官員向老百姓征收的附加費用。既然官府已經規定了納多少稅,爲什麽還要額外交錢呢?官員們給出的理由是辦公經費不足,俸祿太低,如果沒有陋規這部分錢,各地官府無法正常運轉,大清的統治便形同虛設了。和明朝一樣,清朝官員的薪水過低,堂堂一品大員,年薪僅僅180兩白銀,相當于現在的三四萬人民幣,這個收入,這麽一大家子人,還有保姆、轎夫、人情往來等方面的支出,在北京那樣的一線城市怎麽生活?其他級別的官員收入就更低了。雍正皇帝得知後,下令發養廉銀,這筆錢的出處就是陋規。還有一方面就是官員之間的錢財往來,比如下級給上級的各種孝敬,地方官給京官送的各種禮物,比如別敬、冰敬、炭敬、瓜敬……應有盡有,不一而足。

在這個過程中,就滋生了許多腐敗行爲。陋規項目繁多,收多少錢也沒有定數。官員們常常多收,中飽私囊,一部分所得的確拿來做辦公經費、養廉銀,但大多數進了自己腰包,拿去揮霍無度,過著奢侈糜爛的生活,甚至賄賂長官,祈求升官發財了。到頭來最受傷的還是老百姓,大清朝的統治更加不得人心了。對此,道光在英和的建議下,決定徹底整頓,他接連發布上谕:

“著該督撫督率藩司,將所屬陋規,逐一清查。應存者存,應革者革。勿博寬厚之名,勿爲溪刻之舉,務各秉公詳議,期于久遠可行。或以此之有余,補彼之不足,俾府廳州縣,足敷辦公而止。奏定之後,通行饬谕,如再有以賠累爲詞,于此外多取于民者,一經發覺,即行從重治罪,不稍寬貸。庶廉吏得以措施,貪人無從影射,此系朕恤吏之心,正所以愛民之意,名實不淆,吏治清而民生自厚矣。”

禦史鄭家麟聽說皇帝要徹查陋規,非常高興,建議由各地總督、巡撫親自帶隊實施,避免流于形式、有名無實,道光皇帝非常認可,批示道:“各省地方陋規,相沿已久,皆以俸廉不敷辦公爲詞。而年甚一年,靡有底止。是以前降谕旨,令各督撫清查陋規,分別應存應革。俾州縣不能诿爲賠累,而小民不致以有限之脂膏,日受朘削,此朕愛民之心,不能不轉籌恤吏之道,非欲特寬禁防,聽不肖官吏之飽其溪壑也”。

主要的舉措就是各封疆大吏作爲組織者,查清所屬轄區究竟有哪些陋規,數額多少,紛紛記錄在冊。你們不是說辦公經費不足、薪水不夠嗎?那就算算到底短缺多少,除了必須保證的款項,其他陋規一律廢除,若敢繼續額外收取費用,則嚴懲不貸。道光認爲這是他體恤百姓,減少貪官汙吏盤剝的德政。

命令下達後,各級官員紛紛反對,尤其是禮部尚書汪廷珍、吏部侍郎湯金钊、兩江總督孫玉庭、四川總督蔣攸铦、直隸總督方受疇,主要理由是陋規上不了台面,屬于潛規則一類的事情,現在把部分陋規合法化了,有損朝廷名聲,而且會讓更多官員明目張膽地盤剝百姓。“自古有治人無治法”,吏治貴在用人得當,用對了人,即使通過陋規收了錢,那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用錯了人,即使沒有陋規照樣殘害百姓。

面對整個官場的反對聲浪,道光皇帝不得不喊停,並作出深刻的自我批評:“彼時朕在諒陰之中,甫奉皇考仁宗睿皇帝梓宮回京,心緒瞀亂;又值初親政事,于天下吏治民生情形未悉”,“朕心已悟此舉之非矣。”大意是先帝剛駕崩,棺材從熱河運回北京,我心裏亂的六神無主;而且剛剛上台,業務能力生疏,對于廣大基層的情況不夠了解。我知道我錯了!

第二天,道光繼續檢討:“故清查陋規一事,雖系英和建白,實朕不慎不敏之故,彼時何難三思博訪而後宣也”,“總由朕審度不明,幾至誤事,朕斷不肯委過臣下,亦不肯文過遂非。”批評自己做事不謹慎、不勤勉,差點耽誤了工作,負主要領導責任。對于站出來反對清查陋規的京中大員、地方督撫,他竟然下旨褒獎,誇他們敢于直言、公忠體國;對于提出改革建議的英和,對不起,必然給予處分,否則難以平息衆怒,“毋庸在軍機大臣上行走”,把他趕出了軍機處。

平心而論,從治理腐敗的角度看,道光何錯之有?英和又何罪之有?如果取締了大量陋規,額外保證了辦公和養廉銀的經費,損失最大的當然是各級官員,這意味著他們沒有更多油水可撈,只能獲得朝廷規定的固定收入。這樣做,還怎麽搜刮民財,過著奢靡的生活?還怎麽孝敬、打點各類長官,獲得領導的認可與職位晉升?

道光的舉措,相當于觸犯了整個官僚系統的根本利益,遭致反對理所當然。皇帝既要管理官僚隊伍,也要依靠他們維持自己的專制統治,如果官員們都不認同你的統治,陽奉陰違,消極懈怠。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離政權的垮台也就不遠了。面對山呼海嘯般的壓力,道光很快認錯罪己,英和作爲“始作俑者”,也難免受到殃及。

除了想清查陋規,道光還有什麽辦法治理腐敗呢?說出來也是老套路,領導開會時最喜歡幹的,那就是道德教化,用聖人的語言洗滌大臣們的心靈,幫助各級官員提高思想覺悟,端正職業操守。比如道光十九年七月,他寄語河南按察使李星沅說:“勿失書生本色,勉之慎之”,不要失去你作爲讀書人的操守與抱負;他又寄語直隸按察使金應麟說:“實心實力,仍戒汝以勿染外官惡習爲要”,不要沾染那些官場的罪惡習氣,自然也包括了貪汙腐敗。道光二十八年九月,他又對山東巡撫徐澤醇說:“秉公細心,任勞任怨,切忌姑息不振,勉益加勉”。對于這些語重心長的話語,在場的官員們肯定說皇上講得對,我們很受教育,一定細心領會,認真貫徹,原原本本的學,認認真真的學;回去以後基本上就抛之腦後了,此老生之常談也!禮義廉恥可以當錢用嗎?

至于監察、考核,基本上都已經失去應有的作用了。只要打點到位、關系到位,再腐敗的也能平穩著陸、獲得“卓異”評價,除非貪腐行爲實在鬧得人盡皆知、沸沸揚揚,道光皇帝不懲處都對不起祖宗了。在清高宗的時候,乾隆皇帝曾哀歎道:“各省督撫中廉潔自愛者不過十之二三”,上梁不正下梁歪,省級官員是這個比例,基層廉潔自愛者不得十之一二,甚至無官不貪了。嘉慶四年,編修洪亮吉評論官場說:“即有稍知自愛及實能爲民計者,十不能一二也,此一二人者又常被七八人者笑以爲迂,以爲拙”,就這麽10%、20%的清官,還要被生下70%、80%的貪官嘲笑、排擠,認爲他們迂腐、笨拙,有錢都不會拿,處境堪憂。

面對整個官場的貪汙,曾經血氣方剛又被光速打臉的道光皇帝,隨著年齡增長,最後也只好接受現實,變得懈怠、無助了。絕對的權力,背後是絕對的腐敗,道光這位封建專制帝國的一把手,總不能把部分權力分享給老百姓或者法院、檢察院,由體制外的力量進行監督。社會現狀、制度現狀、集團利益注定他難有作爲。

帝國的財政變得捉襟見肘,人口已經突破了四億大關,人均耕地降至不足2畝,農業生産技術卻沒有明顯的提升。土地兼並愈演愈烈,資源集中在少數人手裏,廣大農民處于饑餓狀態,辛辛苦苦勞作一年,仍無法吃飽穿暖。國弱而民窮,收上來的稅越來越少,但軍務、河工、赈災等等,花錢的地方很多,還被貪官、蛀蟲們蠶食了相當一塊。

爲了彌補赤字,道光不得不賣官鬻爵,美其名曰“捐納”,他也知道買官的人靠不住,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滴!賣官的錢可以占到戶部銀庫收入的25%,可以彌補各級財政將近一半的虧空,誘惑太大,所以停了沒多久,道光只好乖乖放開,再一次向現實低頭。晚年的他已是有心無力,選擇躺平,他能做的就處理個別典型,意思意思,只要大清不亡在他手裏就行。

果然,道光剛剛駕崩沒多久,鹹豐就收到了新手大禮包:太平天國運動,短時間內,南方民衆雲集響應,清政府焦頭爛額。這麽多人甯肯冒著生命危險,也要與朝廷殊死一搏,不正是對嘉慶、道光以來,腐敗的官場、統治者的一種強力回應。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