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字:紀曉岚憑一個“墨”字,預知殿試排名

野狐奇談 2024-04-25 09:59:16

一:猜猜我今年多少歲

測字之術,最早見于《左傳》。

在《左傳·襄公三十年》中記載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原文如下:

“晉悼夫人食輿人之城杞者。绛縣人或年長矣,無子,而往與於食。有與疑年,使之年。”

意思是:

晉國征調役卒修築杞城,期間,晉悼公夫人設酒食慰勞大家。在派發食物的時候,當中竟還有位白發皤然的老翁,負責的官吏嚴重懷疑此人是混進來蹭吃蹭喝的。

老翁無奈自我介紹,他乃是绛縣(今屬山西運城)人氏,因爲沒有兒子,所以將他這個老頭子也征調過來湊數。

當地官府必然是謊報了年齡才能蒙混過關,深究下去也沒什麽意思,就跟現在工地不准招六十歲以上的規定一樣,官吏只是好奇問道:

“那老人家,您今年到底多少歲了?”

有很多事只能做,不能說。老翁沒有直接回答,反而給他出了道算術題:

“臣小人也,不知紀年。臣生之歲,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於今,三之一也。”

意思是:

我不過是個草根老百姓,也不知道今年到底多大。只記得我出生的時候,正好是正月初一甲子日,如今已經過了四百四十五個甲子日了,距離最近的一個甲子日,是在二十天前。”

二:算命祖師的答案

官吏聽得一臉懵逼,苦思冥想無果後,專門跑去問當時公認的智者,時任晉國太宰的師曠。

這位師曠就是傳說中那位撫琴能引得“鳳凰來儀”,創作出《陽春》、《白雪》的音樂大師,被後世尊爲“樂聖”,同時也是算命先生的祖師爺。

師曠聽了微微一笑,很快就給出了答案:那位老人家,今年七十三歲了。

那麽,他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呢?

其實很簡單,古人不管紀年還是紀日,都喜歡用甲子計算,從首位甲子日,至末位癸亥日,總共六十日爲一個甲子。

老翁說他自己度過了四百四十五個甲子日,列算式就是:60×445=26700日;一年365天,再用26700÷365≈73年,所以老翁有73歲了。

三:二首六身七十三

聰明人都喜歡看破不說破,當時晉國有位史官叫史趙,他在記錄此事時,還將這個答案編成了一個字謎:

“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數也。”

想知道老人家活了多少天?看看 “亥”字就知道了。

篆體的“亥”字,上面是個“二”,下面三個“人”,“人”在篆體中又跟“六”相似,所以叫做“二首六身”。

後世用“二首六身”隱喻老人家七十三歲的典故,就是出自這裏。

不過這世上聰明人還是很多的,當時晉國的大夫士文伯一見就表示理解道:

“然則二萬六千六百有六旬也。”

將“亥”字拆分組合成數字,不就是“2666”?不過2666÷365=≈7年,顯然不對。

而“旬”就是“十”的意思,所以正確答案應該是“26660”,26660÷365≈73年,這樣就跟前面師曠的答案對得上了。

史趙出的這個“亥”字謎底的拆解,因此也成爲後世測字之術的起源和鼻祖。

不過測字之術,自秦漢以降,大多離合點畫,附會圖谶之說。直到宋代的謝石,才真正將其發揚光大。

而紀曉岚在人生兩次重要關口,更是親身體驗了測字之術的神奇力量。

四:“墨”字測成績

乾隆十九年(1754年)四月,三十一歲的紀曉岚第二次參加會試,中第二十二名順利通關,緊接著又參加了殿試。

在殿試成績尚未公布的時候,紀曉岚去老師董邦達家串門。

董邦達雖然身居吏部侍郎的高位,卻還是一位聞名天下的書畫大家,蘊藉風流,素喜結交文人雅士。

這日府上仍然賓客雲集,座中有位精通測字蔔算的浙江士子,偶展絕技,便引得衆人驚歎連連。

董邦達對紀曉岚道:

“曉岚,我看你心中忐忑,是否還在擔心殿試成績?不如也來測上一測,聊以解憂。”

紀曉岚想了想,于是提筆寫下一個“墨”字。

浙江士子看了看,施施然道:

“紀兄才華橫溢,不過龍頭狀元恐怕不屬于你了。‘墨’字上面可以拆爲‘二’和‘甲’字,下面有四點,應是二甲第四名?

雖然如此,紀兄此次必能點上庶吉士,進翰林院。你看這‘墨’中四點,就是‘庶’字的腳,其中的‘土’,正是‘吉’字的頭。”

所謂非翰林不能進內閣,進士能夠進入翰林院,才有機會到達帝國權力的中樞,否則也只能等待吏部铨選,或沉淪下僚,或輾轉地方了。

聽得如此喜訊,大家紛紛向紀曉岚道賀。

後面殿試成績出來,紀曉岚果然名列二甲第四名,賜進士出身,不久後又通過朝考,改翰林院庶吉士,從此平步青雲。

五:通風報信的紀曉岚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時隔十四年之後,四十五歲的紀曉岚,遭遇了人生中最爲嚴重的一次危機。

這一年,兩淮鹽引案爆發,朝野震動。此案涉及幾任兩淮鹽政及衆多鹽商,還有不少皇親國戚牽涉其中,裏面就包括慧賢皇貴妃、令懿皇貴妃等。

他們官商勾結,只手遮天,二十余年下來,侵吞稅銀達上千萬兩之巨!

曾經擔任兩淮鹽運使長達十年之久的盧見曾,雖然早已退休在家,時已七十八歲高齡,仍被龍顔大怒的乾隆皇帝下旨,將其逮捕歸案,家産全部查封,與其他主犯一並判了個絞監候,等待秋後處決。

而在案發之初,任職中樞的紀曉岚預聞消息後,悄悄讓人給盧見曾送上封書信,紙上未落一字,空空如也,可信封裏卻放了一片茶葉,一小撮食鹽。

盧見曾見信頓悟,茶、鹽,合起來不就是:查鹽!

說起來,這盧見曾爲官也算頗有政聲,勤于吏治,所在皆有殊績。尤其到了揚州擔任兩淮鹽運使期間,憐才好士之名更是名揚天下,在讀書人的圈子裏口碑極佳,堪比漢末孔融。

他的賓客中,有大名鼎鼎的“揚州八怪”,還有《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甚至在吳敬梓死後,還親自爲他料理後事,安頓家小。

當然,最關鍵的是,紀曉岚的大女兒就嫁給了盧見曾的孫子盧蔭文,兩人還是親家關系!

在這風口浪尖上,紀曉岚竟然敢通風報信,後果可想而知。是年六月,紀曉岚被革職下獄,等待他的很有可能是人頭落地!

六:老董測命運

監獄中內外隔絕,不通消息,反倒顯得異常平靜。窮極無聊的紀曉岚,開始跟看守監視自己的官兵講鬼怪故事,很快大家就混熟了。

在得知有位姓董的官兵竟然還精通測字之術後,紀曉岚大感興趣道:

“老董,那你幫忙看看我這次命運如何。”

說罷,他就對方的姓寫下個“董”字。

老董臉色凝重,半晌才道:

“紀學士這次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恐怕要獲罪貶谪,遠戍邊疆了。‘董’字下面有‘千’、‘裏’二字,當是千裏萬裏之遠。”

紀曉岚一聽還挺有道理,頓時來了興趣,于是追問道:

“那你可知道我要被貶去哪裏?”

老董讓他再寫一個,紀曉岚于是又寫下個“名”字。

老董道:

“‘名’字下面爲‘口’,上面是‘外’字的偏旁,恐怕在口外了。上面是個‘夕’字,太陽落處爲‘夕’,此行當是要去西域。”

紀曉岚問道:

“那我還能回來嗎?”

老董道:

“‘名’字的字形,整體看起來像‘君’也像‘召’,紀學士你就安心吧,他日必得君召而返。”

紀曉岚聞言喜道:

“托你吉言了!那你可知我什麽時候才能回來。”

老董道:

“‘口’乃‘四’字的外圍,然而中間缺了兩筆,應該不足四年。今年是戊子年,四年後是辛卯年,‘夕’字正是‘卯’字的偏旁,算是對上了,不會有錯的。”

七:毫厘不爽

因爲紀曉岚的通風報信,盧見曾得以提前隱匿家産、做好布置,而紀曉岚報的信又只是白紙一張,查案人員最終都沒有掌握關鍵證據。

早已風燭殘年的盧見曾經不起折騰,等不到秋後處決就死于獄中,關于盧家的事也只能到此爲止了,而他的家人基本沒有受到牽連。

至于“內鬼”紀曉岚,乾隆雖然恨得牙癢癢,可一來沒有真憑實據,二來愛惜他的才華,最後也只是將他趕去新疆,眼不見心不煩。甚至乾隆還特別批示:“紀昀輕手被貶烏魯木齊。”

是年八月,紀曉岚踏上西戍之路。因爲得到乾隆的特別關照,他一路經行處,根本就像是在公費旅遊,哪裏吃過什麽苦頭。

三年後,大學士劉統勳,也就是劉墉他爹,還爲盧見曾昭雪成功。許久不見、甚爲想念的乾隆,立馬傳谕紀曉岚還京。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六月,紀曉岚從新疆烏魯木齊抵達京城。

從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戊子年八月,紀曉岚從京城出發;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辛卯年六月,紀曉岚抵達京城,前後正好四年缺兩個月。

老董爲他斷的“四”字缺兩筆,正是應驗若神、毫厘不爽。

精神所動,鬼神通之,氣機所萌,形象兆之。

所以測字一道,冥冥之中自有其道理,所謂天人合一,宇宙間萬事萬物皆有以應。

也難怪宋朝的謝石、明朝的張乘槎、清朝的範時行,這些測字大師,能夠隨機而動,言無不中,俯察變化以應無窮,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他們的事迹可參看拙作:測字祖師謝石:憑兩個字斷言女子懷有蛇胎,後爲嶽飛鳴冤被貶嶺南

如果你喜歡古代志怪故事,敬請關注:野狐奇談。

2 阅读:15
评论列表
  • 2024-04-27 19:58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點贊][點贊][點贊]

  • 2024-05-02 10:07

    都是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