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24年老大地位被結束,打敗它的是國內最大空調集團,日收10億

是史譚啊 2024-05-07 17:04:50

如今電器行業也開始內卷了,許多老品牌也紛紛抵擋不住內卷的趨勢逐漸的敗下陣來,其中也包括了格力這個空調界的老大。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是怎麽回事吧。

時代更新、改革創新

要說在六七十年代的四大件,縫紉機自行車都有上榜,然而到了如今的時代已經鮮少有人在使用這些物件了。

這說明了時代在進步、科技在進步、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在進步。

想當年我國真的是窮的啥都沒有,咱們的祖輩真的是盡心盡力建設咱們的祖國,讓全國人民都在感受科技進步的同時,也讓自己逐漸的過上了好日子。

若說起什麽是好日子,想必就是不求大富大貴、不求奢侈迷醉,感受日常生活中的便捷與舒適吧,其實這樣就已經很是舒坦了,不信你往下看。

就拿天氣舉例子,由于天空中大氣層的被破壞、土地都變成了柏油路、大量的樹木被砍伐等等,如今我們的地球已經到了水深火熱的地步。

夏天40多度的高溫很是常見,尤其非洲那邊更甚,每年都會熱死不少人,而冬天又特別的寒冷,很多人都說這是地球母親在發怒。

所以在這個時候就能看得出來空調真的是一項超偉大的發明,千萬別小瞧這件電器,它已經走進千家萬戶,成爲了人人都能用起的普通家用電器了。

它那小小的身軀,確確實實能幫上大忙,許多人都已經離開它不行了。

在我國家家戶戶安裝空調的現象已經相當普遍了,而且做到了只要你想安就完全安得起的地步。

因爲空調不再是價格蠻貴的奢侈品,低的雜牌子空調只需幾百,而品牌空調也僅需幾千而已。

這裏真的很想說一句題外話,我國是已經做到了空調遍布的國家,其他國家可是很多都還沒有實現空調自由哦,夏天熱,冬天冷,大家也只能自己想辦法。

而作爲空調産業中的龍頭企業,格力的名聲可謂是響徹全國。我國足有14多億人口,誰人不知格力的名號?

另外如果按照經濟條件來劃分的話,大部分的人都買得起格力空調。

所以當年一句“好空調,格力造”不知道讓多少家庭都了解了格力、購買了格力、使用了格力、用好了格力。

如今空調,彩電,冰箱,洗衣機早已經成爲新的四大件,代替了傳統的老舊物件,那今天不說別的,就來詳細聊聊空調。

中國制造的崛起

最初,人們購買家用電器還會考慮到外資的品牌力量,覺得外資進入國內的物品肯定是經過合格質檢的,肯定能夠用得住。

不過隨著國産産品的迅速崛起,同樣的性價比下,人們發現國産物件價格更加低廉優惠,于是許多人便將目光紛紛瞄准在了中國制造上。

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龍頭,老大在空調這個行業上,格力在前些年當屬實至名歸。

尤其是董明珠在晉升爲董事長之後,一直盡心盡力的照顧著格力集團。

以至于說起格力,人們必然想到董明珠。說起董明珠,又人們必然想到格力。

仿佛這個人和這個品牌已經融合在了一起,所以格力這些年的收入一直都呈穩定趨勢。

格力遇到了董明珠,如魚得水

其實格力誕生之初並不是一帆風順,它也經曆了在這個行業內的浮浮沉沉,幾經周折。

直到格力品牌發展了30多年,遇到了一個叫做董明珠的女人,她一心爲品牌效力,直至將格力的名字發揚光大。至此,格力便一朝輝煌不落幕。

原本董明珠只是一名普通的銷售員而已,一個普普通通的職場人士,本不應該引起這麽大轟動的。

但董明珠的奮鬥曆程真的是傳乎其神,當然是離不開他多年的奮鬥與努力。

董明珠出生于南京,父母養育有七個孩子,他是老末。

但正因爲是老末,所以平時也備受哥哥姐姐和父母的寵愛。

董明珠這女孩兒從小學習就好,在當時人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中國,董明珠就已經拿到了自己的大學文憑。

順利畢業之後,那時工作都流行包分配,幾乎沒有自己找的。

所以董明珠憑借著他的高學曆,就被分到了研究院工作。

要說這份兒工作是真的好,平常不忙、工資還高,這不就是傳說中的錢多事少離家近嗎?

任誰都願意在這裏工作一輩子的,那時的董明珠或許也是這樣想的。

但她和其他人稍有不同的是,董明珠是一個樂于幹活的人,對待工作她真的是一點不偷懶。

可是後來因爲一場意外,董明珠的丈夫離世,他們的兒子不過才兩歲而已,董明珠要一個人承擔養家糊口的重任。

于是董明珠在36歲的時候重新選擇了工作,他的眼光毒辣留在了海利空調廠(格力前身)做銷售。

因爲銷售掙得多,這是董明珠第一次做銷售,沒用多久的時間她就做的很棒,不過兩年就成了單位裏的金牌銷售員。

你敢想象他的個人營業額突破了驚人的5000萬,這個數字可是占了格力總營業額的六分之一啊。

即便後來經曆了梅雨時節等諸多可以讓公司面臨經濟停滯的局面,董明珠也未曾放棄與退縮。

而是帶著大家研究討論該如何崛起,她不打降價策略,而是主張利分銷商。

這一舉動足足的體現出了董明珠在商業上的頭腦與目光。

就這樣,只有23人的銷售團隊一下子發展成了上千人的規模,營業額翻了整整7倍多,直達28億。

這一番操作讓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驚掉了下巴。

格力的品牌也由此打開,更關鍵的是,格力品牌空調的質量也讓消費者看到了不一樣。

結實耐用的品質讓它在空調市場締造了連續多年營業額第一,一時間是堪稱不敗的神話。

到了2004年,在格力空調收購危機中董明珠再次沒有退縮,而是又打了一場翻身仗。

似乎在董明珠的人生當中,遇到困難翻身做主人是她的常事。

美的的默默覺醒之路

董明珠曾經說過:“未來十年,格力都會是空調界的老大哥屹立不倒”,但任誰都沒有想到,美的卻成了超越老大哥的後起之秀。

美的創始人叫何享健,是廣東人,他的少年經曆和董明珠對比就是兩個極端。

他沒有董明珠那麽好的學習成績,他只有小學文憑。

生活艱苦的他,經常遊蕩在社會上面以謀得生存。

從小過慣了自由日子的何享健一點不想去打工,好在他有野心,也很敢幹。

年僅26歲的他,拿著借來的5000塊錢就去蓋了一個塑料廠。

這個小廠子由于資金鏈比較狹隘,所以只能生産一些電子配件。

在營業額與支出較爲平衡的情況下,這個小廠子硬生生的堅持了12年。

堅持到如此地步的小廠子的收益才逐步穩定,這就是美的集團的前身。

和格力的迅速崛起不同,美的的發展是屬于穩紮穩打型的。

一直以來,它在電氣中的名氣都不顯著,但是自身的商業版圖和消費用戶卻在默默的擴張。

直到1973年的時候,美的開始增加五金産業,隨後又引流了許多海外的東西。

直到1984年,美的才成功突破了1.2億的市值。

而後開啓的電商時代,最先入駐的那一批商家中就有美的,這一先進的目光讓美帝直接占據了電商平台中的大片市場,掌握了大量的用戶流量。

當別的品牌忙于打廣告、找代言的時候,何享健正帶著團隊打造更好的商品品質與口碑。

有好多當時頗具名氣的品牌如小天鵝、榮事達等,被淘汰的工廠都被美的收入麾下。

至此美的也漸漸地被更多國人所熟知。

美的倒也是下得了狠本,缺技術就聘請技術人員,缺啥就補啥,只爲了打造更好的品牌名聲與物品品質。

到了2020年的時候,中國電器巨頭的收入表中顯示美的後來居上,格力老大的位置即將不保。

到了2023年的時候,美的開發了海外市場,這時美帝的營業額已經達到了3737億元,優先于格力。

而在電商平台上,美的也已經站穩腳跟,擁有了許多90後80後的鐵粉。

後來據准確的統計數據報道,2020年上半年的時候,在空調線下售賣對比上。

美的的市場份額是35.26%、格力的市場份額是31.64%。

在線上售賣對比上,美的是37.99%、格力是25.05%。

這是相當高的數值了,可見格力的銷售實力是多麽恐怖。

但最近有數據發現,連續占據空調産業24年的空調老大地位的格力,被美的搶走了第一的頭銜。

誇張的是,美的不僅打敗了格力,更有恐怖的進賬營業額,甚至在上半年營業額就已經達到了1390.67億元,約等于每天進賬7個億。

美的品牌能取得這樣的好成績,絕對是一點一點用心打造累積下來的結果。

格力失去了連續24年占據空調行業老大的地位,那麽格力接下來的策略會如何呢?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信源

新華社2017-09-08《董明珠的倔強人生》

人民日報2018-04-09《董明珠:格力空調是世界老大 美的算老幾》

新浪財經2024-04-30《去年營收達3737億,美的集團二次遞表沖擊港股IPO》

雲財經2024-04-30《創成立33年來最好業績 格力電器2023年營業總收入2050.18億元》

0 阅读:3

是史譚啊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