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第一名將狄青,一生未能戰死疆場,反被文官活活嚇死?

小輝聊古說今 2024-04-12 16:54:19

曆史稱得上北宋第一名將的狄青,手握兵權,戰功卓著的武將,怎麽也沒有想到有朝一日,沒有戰死疆場而是被文官活活嚇死。

名將狄青

狄青,字漢臣,汾州西河縣人,他出身貧窮農家,少年時,狄青替兄受罰,被官府下獄,後發配充軍,自此他的軍旅生涯開始了。

寶元初年,西夏李元昊發動叛亂,北宋派兵討伐,狄青開始走上南征北戰的軍旅征途。

當時前線屢次被西夏打敗,士兵見西夏兵變心生膽寒,狄青赴任後,每每打仗,便身先士卒,勇往直前,《宋史》中記載狄青“臨敵被發、帶銅面具,出入賊中,皆披靡莫敢當“,西夏軍均望風披靡,無人敢擋。作戰四年,前後大小打了二十五場戰鬥,戰鬥中曾被敵亂箭射中多達八次以上。

《宋史》評價狄青說,他爲人謹慎寡言,既能賞罰分明,又能與士兵們同甘苦共患難,即便是敵人突然襲擊,也無一人敢不沖鋒向前,因此他屢建奇功,其中尤以皇祐五年上元節夜間襲擊昆侖關一役而揚名。

狄青征戰多年、戍邊抵禦外敵,前後大小二十五場戰鬥之多,大敗西夏之敵,平侬智高叛亂,戰功卓著,宋仁宗爲了表彰狄青保家衛國之功績,任命狄青爲樞密使。

樞密使是樞密院最高指揮官,權大位高,負責處理全國軍政,權力等同宰相。北宋,武將任樞密使極少。狄青的官場生涯達到頂峰,也爲日後引來殺身之禍而埋下後患。仁宗皇帝同時賞賜給他一套京城住宅,優先給他兒子們加官進爵。

“無他,朝廷疑爾“

當時宋仁宗很信任狄青,可是在北宋年間,一直都是文臣的天下,此時武將站起來了,北宋的文官們開始嫉妒、畏懼。

自從狄青當上樞密使,文臣普遍不滿,認爲一個武夫怎能領導群臣,于是每每彈劾狄青奏章堆積如山,時間一長,宋仁宗也開始心有忌憚。那麽,狄青是怎麽死的呢?

當衆多文臣彈劾狄青時,宋仁宗爲其辯白,說: “狄青是忠臣”。時任宰相文彥博對皇帝說: “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 ?指出太祖當年不也是後周忠臣嗎?

宋仁宗聽後,默然無語,想狄青在軍中的威望,被士卒所愛戴,即便是忠誠也難保不重複太祖之事,取代自己而自立爲王呢?

爲此狄青還找文彥博進行申辯,我對皇帝忠心不二,爲什麽要這樣說我。文彥博一臉嚴肅回了六個字:“無他,朝廷疑爾“。意思是,沒什麽好說的,就是朝廷對你不放心。聽的此言,嚇得狄青目瞪口呆,連連後退,反叛之名,那可是死罪呀。

後來,狄青被外放陳州。身處陳州,朝廷也沒有對他放下猜忌,每月都派使者去慰問他至少兩次,表面上是探望,其實是爲了審視狄青是否有變化;結果,狄青只要聽說皇上使者前來,都會整日驚嚇疑慮。

嘉祐二年,年僅49歲的狄青,在驚疑中度日,終于堅持不住,在抑郁孤獨絕望中去世,史書記載“狄青嘴生毒瘡,三月去世“。

可悲可歎,北宋第一名將,沒有死在他奮戰一生的疆場,確被文官各種谏言、口誅筆伐活活擠兌死。

    

一生征戰疆場,奮不顧身保家衛國,爲什麽就這麽不受朝廷文臣的待見呢?

重文臣,輕武將

宋太祖趙匡胤是如何開創大宋江山,登頂皇權巅峰呢?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趙匡胤出身武將,自己率領手下將領造反,由將領給他黃袍加身,創建大宋天下;是通過武將造反方式得天下,這是他成功的原因,同時也是他心裏的一個障礙;

趙匡胤一想,我能通過這個方式造反當上皇帝,保不齊,我手下的武將也能通過這個方式,把我推下去,自己當皇帝;所以,他最害怕的就是武將權力過大,然後造反。

于是,趙匡胤上台後,及後續繼位者,都采用了一個方式”杯酒釋兵權“。

用這種方式解除了下面將領的兵權,把武將的指揮權都收回來。但是軍隊總需要有人指揮把,就讓不怎麽會指揮軍隊的人,讓文官去指揮軍隊;文官指揮軍隊,這力量照武官那可差多了很多戰鬥力;趙匡胤就覺得天下太平了,沒人能推翻他;

通過杯酒釋兵權,武將沒有實際的兵權,真正掌兵權的確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臣。由此,宋朝形成了重文臣,輕武將的執政方針。這也造就了北宋後期“將不識兵,兵不識將”的局面。文官把持軍政大權,武將無出頭之日,雖然避免了唐朝中期以後的地方形勢的亂象, 但也最終導致宋朝與周邊各國戰爭中的處處失利。

結尾

北宋一代忠君愛國名將狄青,生不逢時,未戰死疆場,以悲慘方式走完一生。文中圖片源自網絡,僅供參考,侵權必刪除

參考資料:1. 《宋史》;2. 《資治通鑒》

2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