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將分離,反複無常?探索超級大國北宋覆滅之謎

小輝聊古說今 2024-04-19 10:33:44

北宋的滅亡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它既是內部腐敗、權力鬥爭的必然産物,也是外部侵略、民族矛盾激化的結果。

五代十國,是中國曆史動蕩,皇權更叠頻繁的50多年。曆史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這亂世弄人之際,後周時期,名將趙匡胤嶄露頭角,他憑借睿智和膽識,”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千秋偉業,開創大宋王朝,史稱北宋。

趙匡胤的崛起,不僅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也爲中國曆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曾經輝煌一時的北宋王朝爲何會走向沒落呢?背後原因值得探究。

一、治國之策失誤

1、重武輕文

宋太祖趙匡胤,這位曾以武將之身篡奪天下皇帝,對于武將的權力始終懷有深深的忌憚。

爲了杜絕“黃袍加身”在自己部將中重演,趙匡胤果斷地將文官置于武將之上,這一舉措,爲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更是爲了避免中晚唐時期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的混亂局面再度上演。

        這些政策同樣也釀出惡果,北宋後期武將匮乏,軍隊戰鬥力逐年下降,後世各種對遼對金戰事連連敗北。

2、"兵不識將,將不識兵"

宋太祖趙匡胤及其後續統治者,出于對地方將領可能掌握兵權並反抗朝廷的擔憂,施行了“兵將分離”的策略。

這一制度規定,將領與士兵每三年便需更換一次,如此頻繁的人事變動,使得宋朝的軍隊常常陷入“兵無常帥,帥無常師”“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尴尬境地。

最終,這種制度導致了宋朝軍隊力量的嚴重衰弱,使得整個國家陷入了被動和危險的境地。這種因小失大的做法,不禁讓人深思:權力與信任之間,究竟應該如何平衡?

二、朝廷決策失誤和腐敗亡國

1、戰爭決策

自北宋開國以來,便因失去燕雲十六州這道門口,而屢屢受到北方侵擾,對外軍事策略之重要性不言而喻。

        曆代皇帝對于是戰與是和的抉擇,猶豫不決。有的主張抵抗到底;有的選擇妥協退讓,以保全王朝的延續。

北宋最後一位皇帝宋欽宗,在政治決策上搖擺不定,時而抵抗,時而妥協割地求和,錯失多次反抗金人良機,最終導致自己與其父宋徽宗同被俘北去,北宋王朝覆滅。

這種政策的反複無常,猶如兒戲一般,不僅未能抵擋住金兵的攻打,反而加速了北宋王朝的衰敗。

2、腐朽的統治

在曆史的舞台,王朝的興衰當朝掌權者息息相關。明君的降臨,往往爲王朝注入新的活力,延續數十乃至上百年的輝煌。然而,昏君的出現,勞民傷財,加速王朝的覆滅。

北宋,曾經輝煌一時的王朝,昏君也不能免俗,如宋徽宗趙佶,貪圖享樂之輩,懈怠政務,當朝期間新舊黨爭愈演愈烈;

宋徽宗趙佶任命投機者蔡京爲相。蔡京只顧眼前不顧長遠的經濟改革,過早地消耗了民力,也激化了社會矛盾,刺激統治階層的腐敗。

宋徽宗趙佶常年沉溺于享樂,爲解決財政困難,專事搜刮民財。朝廷內部大臣,以蔡京爲首,投其所好,迎合皇帝喜好。腐敗風氣,使得朝廷內部日益腐敗,黑暗無比,加速北宋王朝的滅亡。

3、 “三冗”問題,拖垮北宋經濟

在中國古代社會,由于人員過剩和機構臃腫,常常背負著沉重的負擔,北宋時期尤爲明顯。

雖然北宋經濟繁榮,但朝廷財政卻時常捉襟見肘。曆史教科書中明確記載了北宋時期的“三冗”現象,即冗兵、冗官、冗費,這三座無形的大山,使得北宋經濟不堪重負。冗官之患,尤爲突出,使得北宋官員泛濫成災。

考取進士,本是古代最難的公務員考試,然而到了宋朝,卻變得寬松許多,每屆取進士人數動辄四五百人。不僅如此,北宋對宗室、親信弟子更是優寵有加,隨意授官,皇朝宗室男孩七歲便可授官,甚至在襁褓中的嬰兒也能領取俸祿。

宗室之外,其他旁支、異姓、門客,皆可得蔭補官,每年成千上萬的人湧入官僚隊伍,如同潮水般湧入,使得官僚隊伍愈發龐大。

然而,這還僅僅是冗官問題,冗兵、冗費這兩項問題同樣嚴重,使得北宋經濟常年入不敷出。

針對冗兵等問題,北宋名臣範仲淹,曾向仁宗上奏《答手诏條陳十事》,直言當時內憂外困的局面,提出十項改革主張,即所謂的“慶曆新政”。

然而,這些變法主張卻觸動了部分官僚地主的利益,引起了保守派的強烈反對。僅僅一年左右,範仲淹等人便相繼被迫離職,變法也隨之流産。

北宋的滅亡,內部還存在朋黨之爭、權力之爭、通貨膨脹、 “積貧積弱”,以及存在大批官員及皇帝畏懼戰爭等,皆有關系,同時還面臨日益嚴重的“”。

三、最後談一下戰爭失敗

公元1120年,北宋和新崛起的金國訂立海上之盟,兩國共同謀劃攻伐遼國,北宋朝廷天真地幻想金國能助其一臂之力,收複失地燕雲十六州。

現實很快打臉,金國在成功消滅遼國後,迅速南下,宋朝竟然沒有什麽抵抗,金兵就兵臨北宋都城開封。宋朝軍隊似乎毫無抵抗之力,金兵很快就攻破了北宋的國都開封。

        但由于開封城內的軍民雖然英勇反抗,所以金兵只能提出和談,但是要求宋朝給予賠償。面對強大的敵人,宋朝只能選擇妥協,割地賠款,開封被劫掠一空,甚至連皇帝也被金國擄走。便是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恥”。

在這場災難中,普通百姓遭到了空前的災難,統治者的懦弱與卑微讓皇室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皇帝、妃子等衆多皇親國戚和寶物被金人擄走,北宋就此滅亡。

尾聲

北宋的滅亡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它既是內部腐敗、權力鬥爭的必然産物,也是外部侵略、民族矛盾激化的結果。

曆史的進程總是充滿了曲折和變數,但北宋的覆滅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文中圖片源自網絡,僅供參考,侵權必刪除

推薦閱讀:

1、“北宋無將,南宋無相”,你認同嗎?是確有其事,還是道聽途說

2、作爲後晉皇帝石敬瑭,爲什麽要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從而尋求保護?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