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今年10部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棄了3部,還有5部很推薦

哆啦追劇筆記 2024-04-06 10:06:55

下周就是奧斯卡頒獎禮了,照例還是提前看完了10部最佳影片提名(當然也有好幾部看不下去的)。

和去年沒幾部能看的不同,今年可謂是強手如林,去年各大電影節的“種子選手”們都入選了。

從豆瓣分數來看更直觀,超過8分的有3部,除了1部不及格,其他的都在7分檔。

下面,把這10部電影分成四檔來說,當然這是從我個人觀影取向來分的,不喜勿噴哦。

1

先說最喜歡的3部。

作爲諾蘭的nc粉,我覺得只要今年不出幺蛾子,他應該能拿下自己的第一座奧斯卡小金人了。

當然,這也不是我亂說,前期電影已經拿獎拿到手軟,諾蘭本人也成功拿下號稱“定心丸”的美國導演工會最佳電影導演獎。

奧本海默

豆瓣8.8分,13項提名

電影在去年8月底就上映了內地院線,只比美國本土晚一個月。

其實看到大概兩個半小時,我還是覺得對奧本海默的安全許可聽證會過于冗長了,還有另一條故事線,鋼鐵俠飾演的施特勞斯的小雞肚腸,導致了後來的這一系列幺蛾子,至少可以砍掉半小時。但是看到最後,還原奧本海默和愛因斯坦在河邊的對話,同時閃回奧本海默未來的境遇,突然就被擊中了。

正是因爲前面的鋪墊,你才知道那種“折磨”意味著什麽,以及像奧本海默這樣的科學家所面臨的道德焦慮到底給他本人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災難。而諾蘭本人關于反戰、對政治的看法等觀點是完全被隱藏起來的,他只是借助“奧本海默”這個載體去呈現,甚至都不加任何評價。

這和當年看《敦刻爾克》的觀感一致,只是呈現,不妄加評說,這一點倒是值得喜歡在作品裏“夾帶私貨”的導演學習。

除了最佳導演,拿下最佳影片也是很有可能,目前電影正在院線重映中,大家不要錯過在大銀幕上欣賞它的機會。

墜落的審判

豆瓣8.5分,5項提名

去年戛納電影節金棕榈大獎得主,同時橫掃歐洲各大電影獎項,有點奇怪的是它入圍的居然是奧斯卡的最佳影片而不是最佳外語片。

這又是一部披著“犯罪”外衣、實則探討婚姻關系的電影,甚至和《婚姻故事》一樣有著一場夫妻之間的劇烈爭吵。

很巧妙的是,導演對這段爭吵戲的處理,是用錄音和還原現場的方式,在最不堪的夫妻動手那一刻戛然而止,又回到了錄音。

這段戲的確讓電影升華了不少,前面他們還算是一對偶爾有沖突、但總體和諧的夫妻,突然因爲這段爭吵就揭開了假象,把婚姻裏最醜陋的一面展現給衆人審判。

好電影都是後勁十足的,看完後回想開頭的一幕,女主在家接受采訪,還沒講幾句,老公就在樓上大聲放音樂。從觀衆視角來看,女主的采訪被打斷,即便在自己偌大的家都沒有一處安靜地。

後來在庭審現場,咄咄逼人的公訴人檢察官從這段采訪錄音裏,獲取的信息是“女主在和采訪的姑娘調情,惹得老公不高興了”……

在這段婚姻關系之外的旁觀者就如同那個檢察官一樣,自以爲看到圍牆內的真相並公然對其審判,根本就是盲目的自以爲是。

留校聯盟

豆瓣7.8分,5項提名

很老派也很暖心的電影,風格很像導演之前的作品《杯酒人生》,耐著性子講故事,然後在某個點突然被打動。

私立學校裏最不受歡迎的老師、最叛逆的學生以及剛剛失去兒子的女廚師長,組成了片名裏的“留校聯盟”。

三個從世俗意義上來說被“抛棄”的人,從一開始的互相看不順眼、不理解彼此,到慢慢走近,開始擁有只有他們知道的秘密。

電影裏有很多小細節很打動人,比如老師一直強調校訓是不能撒謊,結果遇到當年的大學同學一直炫耀自己,然後學生用一通謊言維護了老師的面子。他們倆在相處過程中,彼此在慢慢修正對方的三觀。

如果不是今年遇到《奧本海默》,我感覺這部電影是很有可能拿下最佳影片的,因爲它很像早期《綠皮書》這種紮紮實實講故事的類型。

2

是好電影,但不是我的菜。

《芭比》和《花月殺手》這兩部應該是很多人去年的十佳電影之一吧。一部是去年的全球票房冠軍,另一部是大師之作。

但說實話,這兩部都不是我的菜。純從劇情角度來看,我覺得《芭比》是達不到8分水平的。

但仔細想想,導演格蕾塔葛韋格拿出的這份關于芭比的“答卷”已經是能讓各方都滿意的結果了。

既有讓女性很愉悅、甚至拍手稱快的部分,對男性的冒犯也相對適度,對金主爸爸美泰的小小諷刺也算相當客氣,而且還有在“邊境修牆”這種讓本土觀衆會心一笑的梗,難怪本土票房會那麽好。

老馬丁的這部電影改編自大衛·格蘭的暢銷著作,按理說有著紮實的故事文本,原著裏也的確有兩個很吸引人的點,就是奧色治系列謀殺案和FBI的誕生以及破案過程。

可惜,導演把這兩個點都去掉了,開篇就直接告訴你黑爾舅舅兩面派的醜惡嘴臉,小李子接近莫莉並與其結婚,本就是一場不太高明的“殺豬盤”。可以理解導演的用意和反常規的嘗試,抛棄那些影像語言和技術手段,直接撕開遮羞布,白人過去是這麽幹的,現在可能還在這麽幹,但很多人還是選擇無腦相信……

明明有暢銷著作打底,這部電影拿下的10項奧斯卡提名獎項裏,唯獨缺了最佳改編劇本,還是挺能說明問題的。

3

相對小衆,我覺得還不錯。

和前面幾部大熱門相比,這兩部電影相對小衆,但我覺得還不錯。

《過往人生》之前就推薦過,拿下了去年柏林主競賽場刊最高分。

導演兼編劇 Celine Song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曆,寫了這個劇本,是對東亞人內斂克制愛情觀的一種藝術诠釋,因爲加上了移民這一層的身份認同,讓這種诠釋更加深刻。

另一部《美國小說》也有點身份認同的意思,只不過用了更諷刺的表達手法。男主作爲黑人作家,不認同用自己黑人經曆博同情的方式,包括一開始他給學生上課,下面白人學生看到N打頭那個詞不舒服,他說我都不覺得冒犯,你急啥呢。

後來的劇情就開始往荒誕方向發展了,他冒充底層黑人的口氣寫了一部滿是對黑人刻板印象的作品,結果大火,還賣了版權,拿了文學大獎,名利雙收。

電影風格有點像之前的《不要擡頭》,可惜最後的結尾有點草草收場的感覺。

4

完全看不下去的幾部。

戛納主競賽評審團大獎《利益區域》和威尼斯金獅大獎《可憐的東西》,是我完全看不下的兩部。

因爲我非常不喜歡形式大于內容的電影,用奧斯維辛集中營指揮官一家夢想的田園生活,去反襯一牆之隔的集中營裏的慘無人道,在我看來更像是一個高概念,具體劇情內容都需要觀衆自己去腦補。

在堅持看了大概30分鍾類似生活博主vlog的內容後,還是棄了。

至于石頭姐的這部也是罵的和誇的一樣多,看到一些影評寫得很精彩,但我始終覺得要依靠深度解讀才能get到的電影,那還不如不看。

還有一部唯一不及格的《音樂大師》,也是看了一個開頭就沒興趣了,這裏就不多說了。

好了,總體來說,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整體水准還是挺高的。

接下來要繼續刷最佳外語片提名,在我看來,這才是奧斯卡每年競爭最激烈的單元。

你覺得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會是哪一部呢?

喜歡我的文章,就關注我吧~

0 阅读:0

哆啦追劇筆記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