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容易“拖累”子女的父母,大多有以下共性,還怨不得孩子嫌棄

星星媽育兒說 2024-03-05 16:52:50
導語

“養兒防老”是不少老人對于晚年的一個保障,也是對後半生生活的美好期盼。

“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是子女對于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

對于老人來說,晚年時兒孫繞膝,子女孝順,是人間最圓滿的事情了,養育的恩情,子女也會對父母盡心伺候。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跟子女和睦相處。有些父母從小傷透了子女的心,晚年時也不知道收斂,只會拖累子女,時間長了,子女難免會嫌棄父母,不願意給父母盡孝了。

晚年容易“拖累”子女的父母,大多有以下共性,還怨不得孩子嫌棄

一.父母偏心,要子女當“扶弟魔”

小亮有一個弟弟,父母是晚年得子,從小對弟弟很溺愛,對他很苛刻。

弟弟成績差,考不上大學,早早就辍學了,吃不了苦,總是換工作,最後幹脆在家啃老,父母的養老金都不夠他揮霍。

盡管弟弟不上進,但是父母還是希望弟弟能成家,他不想被拖累,但是父母以“斷絕母子關系”爲由,逼迫他籌錢給弟弟娶媳婦,房子,車子和彩禮,都由他這個哥哥來負責,而弟弟卻心安理得地享受這一切,甚至連一句“謝謝”都沒有。

他痛恨父母的偏心,但是一次次的抗爭,卻換來父母更變本加厲的打壓,他辛辛苦苦存了10多年的錢,一下子化爲了烏有,他被父母逼著做了最討厭的“扶弟魔”。

弟弟娶了媳婦,父母好不容易消停了,他得以喘息。這2年,他遇上了一個好姑娘,她不嫌棄他窮,願意跟他過苦日子。妻子懷孕了,他滿心歡喜地准備當准爸爸,每天除了上班,空閑時間還做起了兼職,就想讓妻女過上好日子。

沒想到,父母又一次打電話來了,弟媳懷孕了,父母命令他給錢,要他繼續供養弟弟一家,畢竟弟媳辭職了,父母的養老金不多,以後孩子出生了,開銷可大著呢!

父母無理的要求,讓他怒火中燒,尤其是父母得知他媳婦懷孕,責罵他們不應該在這個時候懷孕,他應該像以前一樣,幫扶弟弟一家時,他更加後悔這些年對父母跟弟弟壓榨自己而選擇的隱忍,有些人並不會因爲你善良就會停止索求。

極度的憤怒,讓他對這個家和父母徹底失望,他在電話裏堅決地回絕了父母,“弟弟已經成年,我也要養活我的妻兒,這個忙我幫不了,以後除了你們必要的贍養費,我一分錢都不會給他。”

從小到大他沒有感受到父母的愛,成年後,父母爲了弟弟,無底線地榨取他的錢,這樣的父母,讓他怎麽孝順得起來?又如何不心寒?

作爲子女,如果不幸遇上了這樣的父母,從小沒有感受過疼愛,孩子長大後,父母也只顧著榨取子女的血汗錢,這樣的父母對孩子沒有任何助力,晚年父母反而還拖累孩子。

如果家裏有兩個或者以上的孩子,父母會因爲孩子不同的性格和表現,對個別孩子生出偏愛之心,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

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哪怕兒女雙全,很多父母會更注重兒子,不但不讓女兒上初中,而且還要求女兒掙的錢,都花在兒子身上。養兒防老,女兒遲早要嫁到別家,還是兒子靠得住,所以不少父母對于兒子的要求都是無條件滿足,越來越多的女孩,即使嫁人了,也難以逃脫被迫成爲“扶弟魔”或者“扶哥魔”的命運。

不僅僅是女孩,即使是兩個兒子的家庭,父母也會更偏愛其中一個兒子。

如果父母做不到一碗水端平,另一方心裏會積累越來越多的怨氣,覺得自己做再多,父母也不會看重自己,孩子自然更加不願意孝敬父母了。

二.花錢沒有節制,愛攀比

有些老人年輕時,需要養育兒女,花錢還會比較克制,等到退休後,老人整天無所事事,花錢大手大腳,不但不懂得節儉,還事事愛跟人比較,不管是吃穿還是住行,都要比別人更好。

花錢不節制的後果,就是沒有一點積蓄,每個月的養老金都不夠花,老人只能跟子女要錢。有的老人過度消費,甚至還要跟親友借錢,不但讓子女在親友面前失了面子,還要給老人還錢,這一類老人,是子女的負累,完全不考慮子女的感受,也很難得到子女真心的孝順。

三 .提前退休,當“啃小族”

閨蜜小純最近遇到一件煩心事。父母年輕時就好吃懶做,偶爾打點零工補貼家用,大部分時間都喜歡在牌桌上度過。

她跟哥哥讀初高中的學費,都是靠著親友們的接濟,才能交上學費。她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學,但是大學的學費跟生活費,父母一分錢都不願意出,還揚言已經把兒女撫養成人,責任已經完成了,他們要提前退休了,以後就等著兒女給自己養老了。

小純既氣憤又無奈,自己才讀大一,哥哥讀大二,學費跟生活費都是兄妹倆假期做兼職掙來的。如果不是兄妹倆成績好,成功拿到一部分獎學金,加上兼職掙的錢,這才得以順利完成學業,否則她們就只能辍學回家了,哪裏有錢給父母呢?父母的做法,對他們來說,簡直是雪上加霜。

有些人雖然年齡不大,身體硬朗,還沒有到退休年齡,就打著“孝順”的名義,要求子女上交工資,來贍養自己了,絲毫不顧及子女要結婚成家,要養家糊口,還要養育孩子,這些都需要持續而穩定的開支。

老人這種只考慮自己,損害子女利益的行爲,晚年不但沒有給子女任何幫助,還會拖累子女,難怪子女跟父母的關系越來越疏遠了。

四. 蠻不講理,掌控欲強,引發婆媳矛盾

“事事愛操心,子女完全沒有做決定的權利”,說的就是這種專制型父母,不管是孩子的吃穿住行和學習,還是孩子的擇偶和婚姻,都得聽父母的意見,子女沒有反抗的權利,只能無條件服從。

哪怕子女長大了,父母還像放風筝一樣,緊拽著手中的線,不舍得放手讓孩子獨立,父母還喜歡道德綁架孩子,要求孩子事事順從自己,否則就撒潑打滾,不達目的不罷休。

父母的掌控欲越強,子女就越厭惡和反叛,只會想逃離父母身邊,更別提在父母面前盡孝了。

結語

《心理撫養》裏,李玟瑾教授提到,依戀情感,是教養孩子的心理資本,心理撫養可以積累心理資本,父母用辛苦的付出,才換來了孩子對父母的依戀,這種情況下,父母才能擁有對孩子的心理影響和約束力。

父母從小把孩子悉心撫養長大,不管是在精神上還是物質上,都能給予孩子無私的愛和幫助,這樣在兒女成年後,兒女對父母有了情感上的依戀,在父母晚年時,才會心甘情願伺候父母。

如果父母只會拖累兒女,在經濟上和情感上,只會一味地榨取兒女的剩余價值,就會導致兒女不願意親近和贍養父母了。

因此,如果父母想要老有所養,在孩子成長的過程裏,要盡量做到別偏心,多爲子女考慮,不過分插手兒女的生活,做一個明事理的人,子女自然會感恩老人的付出,盡心盡力照料父母,讓父母安享晚年。

4 阅读:4196
评论列表
  • 2024-05-03 19:13

    太平盛世,還要孩子養的有點過不去,當今社會、子女應給父母錦上添花

星星媽育兒說

簡介:左手帶娃,右手碼字的英專二胎媽,有書簽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