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突圍皮旅僅剩500余人,粟裕補充5000精兵編爲華中13旅

桂才子佳人 2024-04-30 05:20:31

1993年由中央軍委審核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粟裕年譜》

很多影視劇宣傳皮旅中原突圍沒啥損失,7000多人突圍,一個月遊山玩水似的,最後還有5500人,仍舊是一支威武的雄師,你信嗎?不信。可是,仍舊有很多很多沒腦子的人相信皮旅沒受大的損失。不是說“皮有功,少晉中”嘛。

影視作品都是拔高宣傳的,但是戰爭是殘酷的,絕不是一行人去遊山玩水,否則,怎麽會有湘江戰役、玉懷山之戰、西路軍征戰、金門戰役的重大失敗呢?怎麽會有10萬中央紅軍經曆2萬5000裏長征後僅剩7000兵力。要知道國民黨也不是吃素的,手裏的武器比我們好呢。

我們寫文章要秉承的首要原則是實事求是,道聽途說和瞎編亂造絕不允許。

中原野戰軍第一縱隊第一旅,俗稱皮旅,由旅長皮定均率領7000余人,曆時一個月,跋涉一千余公裏,曆經戰鬥數十次,不可能不受巨大的損失。

要知道另外一個旅,中原野戰軍江漢軍區獨二旅,吳誠忠旅長率領的6000多人,中原突圍時打得僅剩旅長吳誠忠一個人潛回老家躲藏和種地曆時一年多,等到中原大戰我軍經過,他才回到部隊裏。

近7萬中原野戰軍,經曆了中原突圍,損失大半,不少人組成一兩百人規模的遊擊隊,堅持在豫中、豫西桐柏山脈一帶打遊擊,在李先念司令員手裏能成軍的只有8000人了。有一部電影《小花》講述的就是桐柏山中遊擊隊等待大部隊的故事。

一、中原突圍的時代背景:

中原突圍的時代背景主要發生在1946年6月,當時,國民黨反動派撕毀雙十協議,公然挑起全面內戰,對我位于豫西的李先念中原野戰軍7萬部隊,采取層層密集包圍,意欲來第二個“皖南事變”。我軍遵照黨中央、毛主席的指示,在宣化店等地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略堅持,牽制了大量國民黨軍隊。然而,隨著國民黨軍隊的步步緊逼,中原軍區部隊面臨著嚴重的困境。爲了保存實力和避免更大的損失,中原軍區部隊決定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發起中原突圍戰役,拉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這一時代背景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的深刻矛盾和民族危機,也體現了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爲了民族解放而英勇奮鬥的精神。

中原野戰軍1縱1旅旅長皮定均中將

二、皮定均旅在中原突圍的過程大致如下:

1. 6月24日晚,第1縱隊在潑陂河召開緊急會議,皮定均領受了任務,當成主力吸引敵人,掩護大部隊轉移突圍。

2. 6月26日,第1旅在皮定均的指揮下,采取聲東擊西的疑兵之計,以7000余人和數十倍于己之敵周旋,調動牽制了大批敵人,爲主力部隊轉移贏得了時間。

3. 突圍過程中,第1旅黨委決定以旅部偵察排爲核心,抽調各團有戰鬥經驗的人員組成一支100余人的便衣偵察隊,在前方擔任偵察任務,當開路先鋒。

4. 7月3日晚,部隊到達吳家店附近。經過一個星期的行軍戰鬥,戰士們都很疲勞,帶的幹糧也已吃完,出發前准備的草鞋早已磨爛,旅黨委決定在吳家店進行休整。

5. 皮定均和方升普副旅長把偵察隊長找來布置巧取吳家店的任務。偵察隊依計行事,順利攻占吳家店。

6. 7月20日,越過津浦線,進入蘇皖解放區,蘇皖解放區屬于粟裕領導的蘇中根據地的外圍。7月21日,皮定均與粟裕見面,粟裕調動成均部一部分精兵和地方部隊共計5000人歸皮定均指揮,編爲華中野戰軍第13旅,皮定均繼續任旅長。

以上只是皮定均旅在中原突圍過程中的部分行動,整個突圍過程可能更加複雜和艱難。

三、皮定均旅在中原突圍中的成功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正確的戰略決策:皮定均旅在突圍過程中,采取了迷惑敵人、牽制國民黨軍、掩護主力突圍的策略。這一戰略決策使得皮定均旅能夠在戰鬥中保持靈活性和主動性,成功地擺脫了敵人的追擊。

華中野戰軍司令粟裕大將

2. 英勇的鬥爭精神:皮定均旅在突圍過程中,面臨著敵人的圍追堵截和艱苦的生活環境,但他們憑借著頑強的意志和英勇的鬥爭精神,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這種精神力量是推動他們不斷前進的重要動力。

3. 靈活的戰術運用:皮定均旅在突圍過程中,善于運用各種戰術手段,如迂回戰術、誘敵深入等。這些戰術的運用使得他們能夠靈活地應對各種戰鬥情況,提高了突圍的成功率。

4. 緊密的團結合作:皮定均旅在突圍過程中,官兵緊密團結在一起,互相支持,共同戰鬥。這種緊密的團結合作使得他們在戰鬥中能夠相互照應,共同克服困難。

5. 強烈的求生意識:皮定均旅在突圍過程中,始終把生存放在第一位,努力尋找生存機會。這種強烈的求生意識使得他們在戰鬥中能夠保持冷靜和理智,制定出正確的決策。

中原突圍劇照

總之,中原突圍是在蓄謀已久的國民黨反動派大兵壓境的嚴酷現實下,中原野戰軍第一縱隊皮定均第一旅和吳誠忠獨二旅,爲了掩護全軍突圍,擔當起主力、吸引敵人的重任,爲中原突圍作出了重大犧牲。

本來有思想准備,這兩個旅將會盡墨。可是,在皮定均旅長的機動靈活地指揮下,在突圍過程中,多次采用突然調頭成功甩開敵人的圍追堵截、晝伏夜出等正確的戰略決策,和英勇的鬥爭精神、靈活的戰術運用、緊密的團結合作以及強烈的求生意識等。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他們在戰鬥中取得了勝利,最後帶著500余人的部隊勝利到達粟裕的華中根據地,是一次曆盡千難萬險的偉大勝利,皮定均旅長保留了一部分中野的血脈,“皮有功,少晉中”,確實當之無愧。

皮定均帶著500余人突圍來到華中根據地後,粟裕調撥一部分主力精銳和一部分地方部隊共計5000人,組成華中野戰軍第13旅,由皮定均擔任旅長,經中央軍委毛主席批准,這支部隊正式歸建華中野戰軍編制。

中原野戰軍司令李先念

1 阅读: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