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4月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10.19萬億元——有效匹配實體經濟用款需求

經濟日報 2024-05-12 06:30:55

5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最新金融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爲12.73萬億元,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10.19萬億元,均處于曆史同期較高水平。專家表示,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宏觀調控力度加大,年初超預期降准降息,近期又增設了5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有助于保持貨幣信貸支持力度穩固。

數據顯示,4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389.93萬億元,同比增長8.3%,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基本匹配;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47.78萬億元,同比增長9.6%,增速與上月末持平。

“以往金融機構信貸投放有‘開門紅’的季節性規律,今年一季度貸款沖高已有緩解,投放節奏較去年更爲平滑。”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說,當前信貸均衡投放效果初步顯現,爲年內貸款增長留有後勁,也將更有效匹配實體經濟經營主體的用款需求。

資金價格、結構等方面數據也反映出金融支持力度較強。1月至4月,企業貸款利率穩定在3.7%左右,比去年同期進一步下行,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主要金融機構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普惠小微貸款、綠色貸款同比增速大體保持在20%至30%,均快于全部貸款增速,金融資源支持做好“五篇大文章”正加速見效。

今年以來,人民銀行通過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和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等措施,引導市場利率下行,政策效果明顯,貸款利率進入“3”時代,有效減輕企業利息負擔。

4月份公布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較上月持平,延續了此前的穩定態勢,符合市場預期,也反映出當前貨幣政策在穩健中尋求平衡的特點。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爲,當前部分信貸利率已經較低,LPR報價維持不變,也旨在防空轉、提效率,這樣既能助推經濟增長,又能引導存量金融資源結構調整。

禁止銀行手工補息,銀行機構負債端壓力將有所緩解。近期,利率自律機制發布倡議,要求銀行禁止通過手工補息的方式高息攬儲,並于2024年4月底前完成整改。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過去手工補息變相突破存款利率授權上限,擡高銀行負債成本,影響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同時,高息攬儲對金融市場秩序帶來一定影響,導致銀行間競爭加劇。

4月,人民銀行新設立了5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放寬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支持範圍、延續實施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通過完善政策激勵機制引導商業銀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建設銀行戰略與政策協調部總經理樂玉貴認爲,“五篇大文章”涉及的領域均是百萬億級的“大賽道”,有助于推動金融業擺脫對房地産、基建等大行業、大企業的傳統路徑依賴,不斷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培育新的業務與盈利增長點。

信貸投向優化也能體現盤活金融資源的要求。對有真實合理融資需求、符合高質量發展方向的經營主體,提供更加便利、優惠的貸款支持,有利于盤活存量資金,緩解資金沉澱空轉,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湖南巴陵爐窯節能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周紹芳介紹,3月份公司剛拿到1000萬元信用貸款,利率只有3.65%,及時緩解了技術改造資金缺口,預計新項目投産後,公司生産的工業爐窯專用節能裝備將實現節能減碳40%至60%。 (經濟日報記者 姚 進)

1 阅读: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