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打到第811天,布林肯走進來,普京要走出去

軍機圖 2024-05-15 13:46:21

俄烏沖突不知不覺已經達到了第811天,目前的俄軍正在猛攻哈爾科夫,此外,在頓涅茨克方向俄軍也開始發動強攻,烏軍的防禦能力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而就在如此敏感時期,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去了基輔,而普京則宣布將會在不久後出國訪華。這一進一出,實際上也突出了各自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烏克蘭需要美國的援助走進來,而俄羅斯則需要自己的産品賣出去。

此時的布林肯到達基輔,除了讓澤連斯基一定要挺住外!更多要讓烏克蘭打持久戰。

①、現在烏克蘭的彈藥非常短缺,雖然布林肯表示可能在未來幾個月交付的武器裝備已經提前進入烏克蘭,但是重型裝備顯然不是說轉移就能轉移的,尤其是烏克蘭現在最缺的戰鬥機和防空導彈系統。

西方對戰鬥機進入烏克蘭的時間點拿捏的非常有意思,似乎就是等著俄羅斯發起夏季反攻的時候再把戰鬥機給烏克蘭,正好可以迎接俄軍的進攻,也更能凸顯這些裝備的重要性。

②、布林肯在去基輔之前還去了以色列,而在早前美國已經通過法案援助烏克蘭和以色列數百億美元,這次布林肯的到來顯然也是要對賬的,我給你錢,你總得告訴我你要做什麽吧?不然這白花花的銀子豈不是打水漂了。

所以,布林肯這次到基輔,不但是要看下基輔當局的狀態,還要看澤連斯基對未來的規劃。至于哈爾科夫方向的戰事,俄羅斯投入的兵力僅有數萬人,很難短期內改變整個戰場走向,這並不會是布林肯到來的主要目的,主要目的還是爲持久戰做監督員。

③、現在的俄羅斯國防部正發生變化,肯定會對烏克蘭發動新一輪的軍事行動,這個時候美國的站隊自然是爲了讓整個西方世界團結在一起繼續對抗俄羅斯。

俄羅斯發起的攻勢已經有夏季攻勢的苗頭,甚至夏季攻勢已經開啓,現在烏克蘭面臨的壓力的確不小,美國如果不站出來,烏克蘭的士氣可能會被壓制。

那麽,美國支持烏克蘭到底爲了什麽?真的是爲了烏克蘭的自由?

完全不是,美國幫助烏克蘭,真正的目的是籠絡北約,控制歐洲,維持自己的世界霸權。

爲了制造北約的假想敵,美國在拜登上任後,慫恿烏克蘭軍事對抗俄羅斯,一舉讓整個歐盟緊張了起來。

就從1月開始的北約最大軍事演習——“堅定捍衛者2024”來分析,美國的目的很明確,歐盟似乎毫無主見。

現在北約進行多國聯合軍演,表面上是在表現北約作爲當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軍事聯盟在展現其強大的軍事組織能力,實則是外強中幹之下的拉大旗扯虎皮,甚至說是在垂死掙紮也不爲過。

冷戰結束後,北約一直面臨關乎組織存續合法性的基本問題:北約的存在意義是什麽。蘇東陣營瓦解之前,北約名義上是西方國家用以“防禦”蘇聯的軍事同盟,顯然蘇聯解體後失去假想敵、又沒有進行組織存續目的轉型的北約存在意義不大,在歐盟逐步擴張並一度形成較爲穩固的區域性國家聯盟後,北約的地位愈發顯得尴尬,這違背了作爲北約領導國的美國要求北約存續的意圖——對美國來說,以軍事安全捆綁北約的歐洲成員國,有利于其對歐洲事務的幹涉與控制,失去北約這一工具將嚴重損害美國的國家利益。

然而,假想敵豎不起來就是豎不起來,雖然美國一再極力渲染俄羅斯的“軍事威脅”、歐洲國家對于俄羅斯也確實存在顧慮,但與冷戰時代美蘇、北約與華約的力量對比相比,當前北約與俄羅斯的力量對比事實上早已難以同當年相提並論、尤其是美國相比俄羅斯具有相當程度的優勢。

而另一方面作爲集體的歐盟尚能與俄羅斯抗衡,任意一個歐盟成員國則無法在所有領域都對俄羅斯形成優勢。

這種情況下,對于歐洲國家來說究竟是加強歐盟內部團結,還是在北約框架下依附美國力量對抗俄羅斯絕對是個問題,而北約的歐洲成員國也確實越來越呈現“出工不出力”的狀況,尤其是在北約軍費開支問題上明顯不按照美國的步伐行事。

這種情況下,如果北約再不強調其作爲軍事同盟的價值,那麽這個組織走向解體真就是指日可待了,組織這種表面上聲勢浩大的聯合軍演,目的就是展示北約成員國“在北約框架下進行統一軍事行動的能力”。然而表面文章做得響,不代表肚子裏一定有幹貨,只要北約存續合法性這個問題無法解決,這個組織走向衰亡的趨勢就不會扭轉。在美國甚至其國內社會都問題積重難返的情況下,如何爲北約的歐洲成員國營造一個足以讓歐洲國家服從美國的地緣政治和安全政策,對于美國的政客們來說絕不是啥容易想明白的問題。

對于俄羅斯而言,俄羅斯實際上並不會放棄歐洲市場,至少不會主動放棄,但是在美國極力要求歐盟排斥俄羅斯的背景下,俄羅斯似乎也找不到什麽好的辦法拉攏歐盟。

俄羅斯和歐盟爲何不能融爲一體?原因就是俄羅斯太大,太強,對于美國而言和歐盟主導國而言都是很大的威脅,所以,除非俄羅斯沒了核武庫,否則美國會和俄羅斯死磕到底。

0 阅读:219
评论列表
  • 2024-05-15 19:09

    布林肯安慰小澤,一定要挺住美國爸爸和你在一起。

軍機圖

簡介:軍機圖,分析解讀每日發生的軍事新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