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權傾秦國,爲什麽張儀與商鞅的結局截然相反

豫發安甯 2024-03-13 17:05:12

學過曆史的我們都知道張儀和商鞅,他們兩個都對秦國産生重大影響,他們通過自己的智謀和改革,推動了秦國的崛起。他們兩個都曾經權傾秦國,但是他們的最終命運卻大相徑庭。商鞅被車裂清算,而張儀卻能功成身退,安享晚年。那麽,張儀爲什麽沒有像商鞅那樣被清算呢?

商鞅改革初期的政治環境要比張儀的惡劣的多,商鞅在秦國進行的改革,雖然短期內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但也引起了一部分老貴族的反感。商鞅的嚴厲法制和徹底改革,使得秦國的社會秩序發生了劇變,這無疑觸動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因此,商鞅的改革遭到了強烈的反對,最終導致了他的悲劇。

而張儀則不同,由于商鞅的改革讓秦國的國力穩步提升,因此他在秦國的政策主張更加溫和,而且更注重外交方面,而不是針對秦國的內部改革。他提出的“連橫”策略,使秦國在戰國七雄中占據了優勢地位。雖然張儀的政策也引起了一些爭議,但他並沒有像商鞅那樣觸動到既得利益者的根本利益,因此也就沒有引起秦國國內強烈的反對。相反他的政策卻能讓秦國以最少的代價取得了最大的利益,讓秦國上下各個階層都能受惠。

張儀和商鞅的退場方式也是二人不同結局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商鞅在推行改革的過程中,由于過于激進,得罪了很多人,其中就包括秦國未來的國君秦惠文嬴驷。最終在秦孝公去世後,商鞅就遭到了秦國的清算。反觀張儀深得秦惠文嬴驷王的信任,即便在嬴驷去世後,秦國新君即位,張儀依舊盡心爲新君獻計獻策。張儀提出以自己爲餌,前往魏國,在轉移齊國和魏國的注意力後,秦國出兵韓國三川郡,兵出函谷關,進而攻取周國的計劃。老成謀國的張儀贏得了秦國新君的尊重,得以體面的退場。

總的來說,張儀沒有像商鞅那樣被清算,主要是因爲他的政治環境和退場方式的不同。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