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八太空畫面公布,才發射十來天,航天員爲何已經胖了一圈?

滄海閱覽 2024-05-14 05:26:30

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前言

神舟十八號在4月25日發射,葉光富、李聰、李廣蘇3名航天員領命出征前往中國空間站,開啓了爲期6個月的太空飛行之旅。

不過在5月6日神十八傳來的視頻中發現,航天員看起來要比之前“胖”了一些!

難道是太空食物太好了?

航天員的嚴格要求

在很多人印象中航天員對身體要求極高,很多航天員甚至都是專業的飛行員出身,而飛行員對身體素質、身體形體的要求也會更高。

因此,我國目前對航天員要求已經不是必須是飛行員了,在我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開始後,由于這一批是爲空間站任務選拔的,因此已經不要求必須具備飛行員身份了。

從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標准中,中國航天員也分爲了三種航天駕駛員,主要負責操縱、控制載人航天器,一般是中國海陸空三軍現役飛行員選拔。

第二種是航天飛行員工程師,主要負責航天器的操作、設備管理和維修工作,並且還需要協助航天駕駛員的工作。

第三種則是載荷專家,一般是從事空間科學研究和應用相關利于的科研人員中選拔,主要負責科學任務,不過也需要學習航天技能。

因此可以看出雖然目前已經對航天員要求沒有那麽高了,但是首先想要成爲航天員依然需要層層選拔,首先就是身體狀態、健康情況要十分良好,不能患有任何嚴重疾病。

還不能近視,需要有良好的視力和聽力狀況,這樣才能滿足空間站各種任務的需求,同時也要具備很高的學術背景或者技能。

最重要的就是對航天員的身高和年齡要求了,其中年齡要在25歲到35歲,身高在1.60米到1.72之間,體重在55公斤到70公斤左右。

不僅如此,還要會一門外語,這也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國際合作,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和適應力,能適應長時間封閉和孤獨環境和太空高強度工作壓力。

而且由于在空間站的工作時間很長,對航天員吃的食物要求會非常嚴格,需要滿足航天員在太空的特殊營養需求,因此航天員的食物對熱量和類型把控也會很嚴格。

首先食物種類要豐富,並且重量要輕、體積要小,並且還要求殘渣不能太多,並且可接受度要好,方便食用。

並且航天員的食物營養要求很高,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鹽、微量元素以及食物纖維和水,都是必不可少。

並且還要考慮航空環境對航天員生理要求,代謝要求很高,因爲在太空肯定不能像地球一樣,想幹啥幹啥,會盡量避免航天員體型變胖或者變瘦。

因此,航天員的食物,大部分都會是制定好相應營養標准,也會考慮航天員代謝狀況,因此會盡量避免過多食物的攝入,保持營養均衡和身體健康。

所以,可以不僅對航天員身體要求高,對航天員的飲食要求也會更高。

那麽,在這麽嚴格食物要求下,爲啥神十八航天員還是變胖了?

參考信源:西安發布 《成爲一名合格的航天員,需要幾步?》2024.4.26

西安發布 《成爲一名合格的航天員,需要幾步?》2024.4.26

爲啥航天員變“胖”了?

其實變“胖”,並不是神舟十八號航天員的特性,從神舟十八號航天員和神舟十七號航天員在太空彙合的時候,就發現神舟十七號的航天員相比之前也明顯“胖”了一圈。

明明是航天員有如此嚴苛的食物標准,每次進食都會有一定要求,這咋上去半年跟換個了個似的?

其實,這跟航天員的食物沒有什麽太大關系,而且航天員對食物的要求都很高,也不至于胖了這麽多。

造成航天員變“胖”的主要原因就是“太空環境”,太空的失重環境會對航天員的身體進行很大影響。

在地球時候,我們的身體都會受到地球重力的影響,因此我們的身體中的“體液”也會自然而然向下肢流動。

但是在太空的失重環境中,航天員的身體就會失去了“束縛”,從而擺脫了地球重力的影響,因此體驗也不會隨著重力向下肢流動了的那麽多了,雖然對航天員的身體沒啥影響。

但是隨著身體下肢的體液減少,原本流動到下肢的體液會有一部分“跑”到了航天員上肢,因此航天員的上肢自然而言體驗也就更多一些。

而面部作爲上肢的比較靠前的部位,因此長期在太空的失重環境裏,會導致航天員的面部分布體液比平時要多一些。

所以說,看起來航天員就像是變“胖”了一些,這就是在太空失重環境下的影響,雖然看起來“胖”了,但實際上在太空嚴格的食物標准下,航天員體重基本上都會維持在一個比較好的水平。

因此,在太空中變得“胖”其實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每個在太空生活的航天員都會經曆這也的“變胖”過程。

並且由于人體的肌肉也會重量,在地球時會受到地球重力的影響,而在太空裏肌肉就失去了重力牽引,從而出現“拉皮”的美容效果。

因此,航天員在變胖原因,並不是因爲在太空吃的太好了,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失重對人體體液分布的影響。

說到“吃”,在我們印象裏,航天員在太空似乎吃的都不“咋樣”,楊利偉曾經就有吃“壓縮月餅/餅幹”的畫面。

但是,中國空間站的太空餐廳,其實吃的食物說不定比咱們在地球吃的種類還多,而且你絕對想不到航天員在太空還能吃這種東西!

那麽,航天員在太空到底吃點啥?

參考信源:中國青年網《太空出差會“變胖”?航天員回應來了》2022.3.24

中國青年網《太空出差會“變胖”?航天員回應來了》2022.3.24

太空餐廳

在我們印象裏,航天員在太空裏,似乎只能吃“擠牙膏”式的食物,像是壓縮餅幹、月餅,或者一些裝在牙膏裏的“營養食品”。

但是其實,中國航天員在空中的食物遠超我們相信,中國空間站的食物高達120種,豐富程度遠超我們的想象。

其中就包括了粳米粥、椰蓉面包、炒飯、炒面等主食,還有各種各樣的菜品,像是八寶飯、咖喱飯、什錦炒飯、凍幹冰淇淋、鮑魚、鹹水蝦、蝦仁、紅燒牛肉、烤麸、叉燒肉,甚至還有魚香肉絲、宮保雞丁。

好家夥,咱們中國航天員原來在太空吃的這麽好,之前咱們中國空中航天員真的以爲要吃六個月壓縮餅幹!

不僅如此,由于近期神舟飛船的任務基本上都在半年左右,甚至還會考慮航天員的“家鄉口味”,爭取在熱量均衡的情況下,讓航天員在太空吃上家鄉菜。

其中配菜的口味飛船多,例如川菜、湘菜、魯菜、粵菜、江浙菜、淮揚菜、西北風、東北炖、雲貴川,甚至還有私人定制的菜。

畢竟航天員在太空的環境下的壓力很大,因此如果能吃到家鄉的食物,對航天員在太空的任務和心理壓力都會減少很多。

因此,看到航天員吃的這麽好,有這麽多樣化的食物保障,也不用擔心航天員在太空的生活保障了!

並且還有“天舟飛船”這個“快遞小哥”,從地球和空間站對接僅需三小時,讓“太空閃送”成爲現實!

前幾年的神舟十五號的太空年夜飯,看了更是讓人直流口水!不過,看到中國航天員在太空吃的這麽好,真的懷疑是不是真的“吃胖”的!

開個玩笑,隨著種類繁多,但是很多都是經過處理過的太空食物,而且對熱量把控也會很高,因此吃胖顯然是不太可能的。

那麽,航天員在空間站難道要一直“胖”下去嗎?

參考信源:新京報官微《中國空間站,今日三餐菜譜公布!》2021.6.21

新京報官微《中國空間站,今日三餐菜譜公布!》2021.6.21

航天員還能“瘦”回來嗎?

其中曾經多次前往太空“聶海勝”在接受媒體的采訪中,就給出了一個明確的答案,在采訪中聶海勝就說明了,在太空“浮腫”其實就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

主要原因還是因爲太空環境失重後,體液需要重新分布,往頭部分布的會多一些,所以航天員要比之前“胖”。

並且表示:“隨著時間的退役,航天員也會逐漸適應失重環境之後,這種情況也會有所好轉,並且還表示在太空裏的每件事都很多有趣,失重環境下的飄逸、飲水、吃飯和睡覺都在和地面有很大的區別”。

而且在外太空,航天員的主食基本上都是控量的米飯,早餐有面包、鮮花餅、雞蛋、蔬菜和粥,午餐根據航天員喜好,可以吃米飯或者面條,還能有兩個配菜,在晚上一般以肉菜爲主。

因此,航天員在經曆了一段時間後,這種情況會出現一些好轉,但是看起來應該還是會“胖”一些。

畢竟在太空的重力影響確實不小,不僅會讓面部看起來“變胖”,並且還會影響“身高”,普遍在進入太空一段時間後,由于太空沒有重力,會導致人的脊推骨會擴展延長,關節也會變松弛,間隙會變大,所以身體也會明顯的長高了!

因此,一般來說,航天員在太空中可以增加百分之3%的身高,不僅如此,甚至還會影響航天員的“心髒”。

根據太空生物學家的說法:

“心髒會變小,抽送的血液也會變少,當一個宇航員處于一個重力比較小的環境時,血液會從較低的部分流向心髒和大腦,這會讓心髒的負擔變小,時間長了,心髒也會變小。”

參考資料:中國青年網《航天員“變胖”了,是因爲“太空夥食”太好了嗎?他們會在天上洗衣服嗎?》2022.3.21

中國青年網《航天員“變胖”了,是因爲“太空夥食”太好了嗎?他們會在天上洗衣服嗎?》2022.3.21

結語

因此,神州十八號的航天員短時間的“變胖”,並不是因爲食物問題,也不會航天員吃的太多了,主要原因還是受到了太空失重環境的影響,導致身體的體液會向上肢流動,從而給人視覺是變“胖”了。

不過,從航天員的食物中也可以體現出來,我國在航空各個領域的進步!

參考資料:

中國青年網《航天員“變胖”了,是因爲“太空夥食”太好了嗎?他們會在天上洗衣服嗎?》2022.3.21

新京報官微《中國空間站,今日三餐菜譜公布!》2021.6.21

中國青年網《太空出差會“變胖”?航天員回應來了》2022.3.24

西安發布 《成爲一名合格的航天員,需要幾步?》2024.4.26

1 阅读:839

滄海閱覽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