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哈爾濱亞麻廠發生慘烈事故,蘇聯專家到場後直呼無法相信

審度 2024-01-02 16:12:34

筆者偶然看到這樣一個有關哈爾濱的都市傳聞:當地曾有一座大型工廠,後來發生了一場災難,死傷慘重。當地政府在原址上建了一座小區,有住戶在回家時開門的一瞬間,看到的是當年女工在車間裏生産的場面。

小區裏也有人聽到非常哀怨淒慘的哭聲和叫聲,十分瘆人。

後問了一些朋友,朋友表示哈爾濱似乎並沒有這樣一個故事,這應該是某個作者編造的怪力亂神的段子。然而,這個段子背後的原型,卻是幾十年前確實發生的巨大災難。

1952年,在“老大哥”蘇聯的援助下,我國東北地區落地了一個在當時非常了不起的工業項目——哈爾濱亞麻廠。

從資料來看:該工廠占地40多萬平方米,投産當年擁有員工6250人,年産量可達2.16萬錠,是當時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大亞麻廠,如此規模的此類工廠,當時在世界範圍內也僅有4座。

由于哈爾濱亞麻廠的生産規格極高,産品在歐洲一些國家甚至直接免檢。與之相應的是,如果說當時進廠當工人等同于抱著金飯碗,那麽能在哈爾濱亞麻廠裏上班,則無疑是在鐵飯碗上鑲了金邊——這兒薪資高待遇好,廠子隔三差五就給工人們來點福利,讓人十分眼饞。

然而誰也沒能想到,那些最終也沒能進入亞麻廠工作的年輕姑娘,反而因禍得福,避免了“人生報廢”的厄運。

事情是這樣的:1987年3月15日淩晨2時39分左右,亞麻廠突然發生停電,還沒等工人們反應過來,巨大的爆炸聲響起,人們被隨之而來的巨大氣浪掀翻在地,被震碎的磚瓦和玻璃如雨點般砸到他們身上。

與此同時,烈焰吞噬廠房裏的一切,連鋼鐵似乎都在燃燒。縱使工人們對廠區內的分布十分了解,但在這樣的混亂中,他們熟知的求生通道變成了死胡同。求生本能支撐著幸存者摸索著逃離事發現場,然而當他們剛一觸碰到機器,雙手就被燙下一層皮。

附近的居民更是不知道發生了什麽,有目擊者形容當時的場景:他們看到一團蘑菇雲在亞麻廠上方綻開,隨後整片廠區便陷入火海。即便隔著數百米,他們依舊能夠隱約聽到遠處傳來的哭喊聲、嚎叫聲,宛如人間地獄。

雖然當年負責調查事故原因的專家們未能達成統一意見,但其中有一種比較具有說服力的看法:由于除塵工作的缺失,導致漂浮在空氣中且肉眼不易見的亞麻粉塵密度達到了引爆條件,電氣、撞擊等産生的靜電充當“火源”引發了爆炸。

據統計:當班的477名職工幾乎全部陷入火海,事故共造成58人死亡,177人受傷。該廠廠長和一名副廠長被撤職,哈爾濱市一名副市長、紡織工業局局長及一名副局長受到記過處分。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這起事故的發生與相關負責人管理不到位脫不開關系,但是要把責任完全歸咎到個人身上,上述幾位也多少有點冤。

有一個細思極恐的事實:結合曆史來看,這起事故的發生恐怕是無法避免的。

廠子是蘇聯援建的,因此在事故發生後,蘇聯方面也派出了專家幫忙調查事故原因。而蘇聯專家在了解一些情況後表示大爲震驚。

原來,哈爾濱亞麻廠落成時,受限于工業技術,我國可以生産的用于除塵的設備的電壓達不到額定要求。直到70年代末期,亞麻廠才將低壓除塵機升級爲符合要求的中壓設備,而這也是這麽多年來這座工廠相關設施的唯一一次升級。

直到1985年,哈爾濱亞麻廠才開始對安全系統做了一次整體升級,直到災難發生,這次升級工作還沒有完成。

也就是說,從1952年建成投産以來到事發,整整35年裏,這座工廠的安全系統與措施幾乎沒有任何更新,而同一時期落成的蘇聯工廠,相關升級改造進行了至少8次。

此外,根據事故調查報告:哈爾濱亞麻廠存放亞麻的倉庫與亞麻粉塵除塵器不但布置得太過接近,而且都位于車間地下,這意味著即便災難的苗頭被發現,廠方也來不及泄壓以避免災難發生。

另外還有值得一提的一點:事實上,直到80年代中期,我國行業專家仍認爲棉、麻粉塵不會引起爆炸,這一點被當時的許多安全手冊記錄在冊,也正是如此,調查人員沒能第一時間摸清事故的緣由,乃至直到今日,有關當年哈爾濱亞麻廠事件的根本原因仍存在爭議。

事發現場的狀況之慘,用再誇張的形容都無法完全呈現出來。通過親曆者的描述,我們也能感受得到當時的恐怖。

這次爆炸威力之大,導致哈爾濱亞麻廠約1.3萬平方米的廠房遭到不同程度破壞,聯合廠房的3個車間和近200套生産設備被毀,連地下庫房的混凝土頂都被炸碎。

爆炸發生後,人們被烈火包圍,空氣似乎都因高溫而沸騰,地面也被燒得滾燙。有人在掙紮中不小心弄掉了鞋子,剛一碰到地板,腳上的皮膚便被燙掉,而受傷者渾然不知,“還以爲是襪子掉了”。

有些人穿著類似于尼龍料子的衣服,一遇高溫立馬黏在皮膚上,脫都脫不掉。爆炸産生的巨大氣浪沖塌了承重牆,有人被垮塌的房梁和牆壁壓到,最終葬身火海。

而對于一些幸存者而言,僥幸活了下來並不是一個值得慶幸的結果,反而比當場死亡還要痛苦。

年輕女工趙亞麗全身燒傷達95%,此後大半輩子都在醫院中度過。與她年齡差不多的女工莊潔全身燒傷也達到了92%,雖然僅住院不到2年便基本痊愈,但原本漂亮的她容貌盡毀,余生黯然無光。另有3名傷者全身燒傷達100%,7人燒傷超過80%,全身燒傷超過50%者占傷者總比例超過了1/3。

不少人的一部分肢體因爲灼燒而碳化,不得不眼睜睜看著醫生將其鋸下;而另外一些姑娘,在重傷過後經曆了幾個日夜的疼痛的折磨,最終還是死了。

事故發生後,工廠出資在廠區修建了兩座“安撫樓”,事故中的傷者全部住進了裏面。爲安撫傷者情緒,廠方極盡可能地向裏面輸送物資,例如一些珍稀的食物、時尚的衣服等,對那個年代的尋常百姓而言是見所未見的。

女工們似乎接受了現實,她們每天都會湊在一起聊天,或是打牌打麻將,贏幾塊錢都能開心一天。然而她們又顯然十分憎恨這樣的現實——安撫樓裏的鏡子總會被人打破,而這些姑娘心裏清楚,只有在這兩棟樓裏,她們才算“正常人”,出了這裏便會被路人當成“怪物”。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一些遭毀容的姑娘後來被安排與受傷的消防戰士相親,其中有不少當真成了眷屬。

事後據統計:哈爾濱亞麻廠事故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800余萬元,這在當時並不是一個小數字;而事故對我國經濟造成的損失顯然遠不止如此——此後,作爲世界規模最大、最負盛名的亞麻廠之一,哈爾濱亞麻廠在行業內的地位一落千丈。

隨著大筆訂單的取消,生産出的産品堆滿了倉庫,最後甚至被丟到院子裏吃灰。

或許正是因爲事故太過慘烈,導致許多年過去後,一些好事者以此爲原型編出各種各樣的都市傳聞。筆者認爲,把他人遭受的苦難當成消遣,這種做法非常不道德。

雖然這起事故已過去許多年,幾乎被人們遺忘,但每次提起它,回看它的過程,仍然能帶給人一種極其沉痛的壓抑感。

0 阅读: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