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陳雲被下放江西,遭當地省委書記奚落,多年後陳雲如何評價

執筆讀春秋 2024-05-09 19:42:43

一九六九年三月,中蘇邊境出現了流血事件,毛主席在中央開會的時候著重強調了要准備打仗。到了當年十月,別有用心者就找了一個借口,把中央的一批老同志“疏散”到全國各地。

當時,毛主席專門找到汪東興說:“要把陳雲、王震他們放在交通線上,來去方便。”“萬一打起仗來,我還離不了這些人呢。”

一、江西省委書記奚落陳雲

一九六九年十月十七日,陳雲得到通知說上面安排他和王震去江西。原來計劃派飛機送二人去當地,但是陳雲身體又不好,坐不了飛機,只能坐火車。

周總理得到消息以後,連夜撥通了江西省委負責人的電話,叫他們給陳雲安排的住所一定要帶暖氣。又說,陳雲過去在北京工廠裏搞過“蹲點”視察,希望到了江西後仍然安排他到附近的工廠去“蹲點”。

陳雲到了江西以後,上面出于安全方面的考慮,省裏的幹部並沒有說明他的身份,只告訴工作人員,他是一位“北京來的客人”。

安排給陳雲的住房位于南昌市郊的一個軍區幹休所,所裏中部最高的地方有一幢樓房,過去是一位軍校校長的宿舍。房子坐北朝南,地勢很好,但是裏面空蕩蕩的,什麽東西都沒有。

陳雲于二十號到達江西,去幹休所的房子裏面一看,書桌、椅子和床都是新買來的,但是家裏沒有鍋、碗、瓢、盆之類的生活用品,于是他就掏出一百塊錢請工作人員幫忙購買。

而且陳雲還對他們說不用去機關報銷了,又說自己是被中央“疏散”出來的人,什麽時候能回北京都不好講。言下之意,是讓工作人員不必對自己太過客氣,以免“吃虧”。

最後工作人員聽陳雲的話,果然沒有去報銷那筆購買生活用品的錢。陳雲去南昌的時候用了一個化名,但是過了沒兩天,大家就認出了他的身份。

很快所有人都知道了,這位“北京來的客人”就是前國務院副總理陳雲。由于這件事情不能對外說,于是大家都叫他“老首長”。

在周總理的關心和安排下,陳雲于當年十一月中旬到江西石油化工機械廠“蹲點”,這個廠離幹休所大約二裏地。

陳雲每天早上到工廠裏面“蹲點”,和工友們談話,觀看操作,又和工人一起上政治課。到了下午和晚上,就回到住所閉門讀書。

在“蹲點”的那些日子裏,因爲講話風趣,平易近人,陳雲得到了江西大部分幹部和群衆的喜歡。當時還有崇拜他的人,偷偷跑去找他索要簽名。

但是江西省委卻有一個人對陳雲非常不客氣,此人就是當時出任江西省委書記的程世清。其實早在十月二十號陳雲搬進幹休所8號樓的當天,程世清就跑來做了陳雲的“第一位訪客”。

不過程世清當時只和陳雲聊了半個小時就拂袖而去了,到了第二天,陳雲在樓外散步的時候,有人問他昨天發生了什麽,陳雲就說:昨天程世清來批評我了。

對方又問:那程世清批評你什麽呢?陳雲回答:他說我過去在中央管經濟,沒有管好,發展太慢了。現在他來管江西,一年能生産汽車六、七萬輛。糧食也不用進口了,他可以讓江西省一年向國家上交糧食100億斤。于是我問他,生産這麽多車,鋼板從哪裏來?每年向國家上交100億斤糧食,江西的老百姓不用吃飯嗎?

程世清態度十分傲慢,因爲他根本回答不了,也不想回答陳雲的質問,于是二人的見面就這樣不歡而散了。

後來陳雲在化工廠“蹲點”的時候,有一次程世清要到工廠裏視察,去之前他就專門打聽看陳雲在不在,陳雲在他就不進廠,直到聽說陳雲離開了,他才慢悠悠地走進去。

廠裏的人都覺得程世清是個“勢力眼兒”,他們覺得陳雲現在“失勢”了,所以程世清就不把他放在眼底。

前面我們提到過,陳雲要來江西之前,毛主席和周總理對他依舊十分關心。毛主席告訴汪東興,要把陳雲、王震安排在交通方便的地方,以便打起仗來可以隨時啓用。

這個事就算程世清不知道,可是周總理打電話給江西省委程惠遠要求關心陳雲的事,程世清不可能不知道。

那麽,程世清爲什麽還敢這樣怠慢並奚落陳雲呢?其實這件事情,還得從四年以前那場風暴開始的時候說起。

二、程世清爲何奚落陳雲?

陳雲五、六十年代一直在中央抓經濟建設工作,後來林彪就一直想盡辦法對他進行誣告和迫害。

中共九大召開以後,陳雲事實上就坐了“冷板凳”。這件事地方上的普通群衆不清楚,程世清可門兒清得很,因爲他那個時候是林彪的跟隨者。

周總理就是因爲知道程世清和林彪的這層關系,才提前打電話給程惠遠,反複叮囑他們要照顧好陳雲。可是周總理沒有想到程世清會仗著林彪對他有一點青睐,就開始得意忘形。

其實程世清這個人的言行,有時很讓人“迷惑”。你別看他當時爲了林彪對陳雲很不客氣,但是到了一九七一年七月,他又跑到毛主席跟前打報告,說林彪要“出逃”。

那麽,這個程世清到底是怎麽樣一個人呢?程世清一九一八年出生在湖南,十二歲參軍,二十七歲入黨,前半輩子也算是爲民族和國家流過血,還是很值得肯定的。

因此程世清在一九五五年,不滿四十歲時就被授予了開國少將軍銜。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程世清在裝甲兵政治部當政委。

有一天程世清接到了一個“絕密情報”,說他的上司的兒子有“通蘇”嫌疑,于是他就向軍委舉報了這位上司。但是陰差陽錯,第一次舉報並沒有成功。

直到一九六六年,程世清得到一個機會,再一次向上級遞交了這份“絕密情報”。他的舉報引起了林彪的重視,從此他就得到了林彪的垂青。

自從搭上了林彪這條線後,程世清對林彪的擁戴,在當時就是出了名。程世清原來在部隊裏是搞過宣傳工作的,口才不錯。

有一次程世清寫了篇文章,在這篇文章裏,他極盡能事地“讴歌”林彪“簡樸的生活”以及對毛主席的熱愛和忠誠。後來,他又在南昌中心建了一個“毛澤東思想萬歲紀念館”。

紀念館裏有雕像,主題是“井岡山會師”。結果程世清居然讓人把林彪放在朱德前面,當成“二號人物”,去與毛主席會師。出于上述原因,他對陳雲在中央的遭遇一清二楚。

從一九六八年八屆十二中全會召開時起,康生等人就一直在攻擊陳雲在經濟工作中犯下的“錯誤”。康生說:“陳雲同志搞些什麽,多賺錢賣花布、炒肉片、高價商品”就是“修正主義”。

在這件事情發生的上一年,程世清被中央派到江西工作。當時他把江西汽配廠改名“井岡山汽車廠”,模造了500輛蘇聯制式的汽車,就開始在報紙上大吹特吹。

這一次程世清聽說陳雲來江西了,馬上跑來找陳雲談話,想給他來個“下馬威”。他心想,要靠商品交換慢慢一步一步地賺錢多慢啊,不如直接上手就搞汽車。

一個汽車廠就能搞出500輛車,我讓江西的幾家大廠集中火力,開足馬力,沒日沒夜地造汽車,那還不得一年造個七、八萬輛啊。可是沒有原材料,你拿什麽生産汽車呢?

程世清這種搞法,在陳雲看來根本就是“沒腦子”地瞎想。所以他們二人根本談不下去。至于說到每年糧食100億斤雲雲,更是在玩兒“嘴炮”了。

三、陳雲後來如何評價?

到了一九七〇年,也就是陳雲來到江西的第二年。程世清又突發奇想要在江西農村搞“新村圖”,他的想法是在梯田頂上的山坡修建一個水庫。

上面水庫用來蓄水發電,水流到下面,正好拿來澆地。沒想到搞出一堆豆腐渣工程,不但沒有達到引水灌溉的目的,反而因爲水庫垮塌淹了農田。

陳雲看到報紙的報道,長歎一聲說:“這個程世清,真是膽大包天,看你將來怎樣向江西人民交代。”當時程世清以爲陳雲“不行了”,所以沒把他放在眼底。

程世清以爲自己討好林彪有功,但是事實上林彪也沒把放在眼底。後來林彪出了事,他卻因爲從始至終都不是林彪的親信,逃過了懲罰。

一九七一年九屆二中全會在江西廬山召開,會前葉群讓人到“美廬”上面修飛機場,結果引起了汪東興的注意。

程世清敏銳地覺察到事情有變,于是他馬上就跑到毛主席的跟前打了個報告,說林彪可能要外逃。

後來林彪、江青二人都相繼出事倒了台,程世清于一九七八年被逮捕關了三年,出來以後按師級待遇退休,每月發200元生活費。二〇〇八年,程世清在家中病逝。

陳雲一九七二年四月回北京,當年的七月就恢複了在中央的工作。後來,他在一次工作會議上這樣評價程世清:

將軍管經濟,經驗少,膽子大,不實事求是,就是喜歡吹噓浮誇,有點妄自尊大。

結語

五十年代以前的程世清,在黨內應該是默默無聞的,六十年代他純粹是靠“出賣”上司來換取功名的。

一九六三年和一九六六年,程世清兩度告密當時的國防部副部長許光達,造成後者在一九六九年含冤而死,直至一九七七年才被平反。

一九七一年程世清見勢不對,又舉報了上司林彪。這一次他總算是舉報對人了,但是這一切並不能抵消掉他曾經犯下的罪行,最終他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孟子·寡人之于國》中說:“數罟不入洿池,魚鼈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這段話是說只有尊重自然規律,適度取用資源,才能實現國家長遠的富饒與豐足。

然而,像程世清這樣的人,公然宣稱一個省每年可以上繳100億斤糧食,在不能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于梯田頂部建水庫,就是脫離實際,拿群衆的生命財産安全開玩笑。

陳雲搞經濟建設,是以民生福祉爲導向的。他關心群衆在生産工作中遇到困難,關注老百姓的實際需求,堅持真理,堅決反對在經濟工作裏面搞“浮誇風”。

陳雲這種對人民利益的高度責任感,以及對客觀真理的堅定捍衛,爲後世各級幹部樹立了崇高的榜樣。

參考資料:

《第十一章 充實的“谪居”生活》,《中國共産黨新聞網》,2014.02.19;

《程世清沉浮錄》,作者:李意根,《黨政論壇》,2009.02.25;

《陳雲在“文化大革命”中》,作者:霞飛、王鵬,2005.09.05;

2 阅读: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