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兒子兒媳帶娃,有3件事記得要“偷懶”,搶著做容易出力不討好

安陽看育兒 2024-05-16 03:41:54

大家好,我是小雪媽媽

昨天大姨氣呼呼的跑到我媽那裏,開口就是“這孩子誰愛帶誰帶,我是不帶了”!

看著滿臉怒氣的大姨,我媽下意識就問我大姨“又和兒媳婦吵架了?”其實這已經不是大姨和兒媳婦第一次鬧別扭了,自從大姨開始幫兒子兒媳帶娃後,這對婆媳三天兩頭就吵架。

不得不說,婆媳問題真的是個“坑”,誰跳進去都會惹得一身灰,尤其是在老人幫忙帶小孩,婆媳同住在一個屋檐下,婆媳問題就越來越尖銳了。

不管是在新聞裏還是在生活當中,婆媳吵架鬧矛盾可以說是很常見的,也經常有一些老人在小區和其他老人聊天吐槽自己兒媳,如何如何懶,花錢如何如何大手大腳;也有兒媳婦和同事吐槽自己婆婆愛管閑事、帶娃不講究等等,雙方誰都看不上誰。

當然了,也不是說就沒有婆媳相處比較好的例子,還是有很多家庭婆媳關系處的比較融洽,這些家庭的老人總結了婆媳關系相處的三個核心問題,指出老人幫兒子兒媳帶孩子,要在三件事上學會“偷懶”,有時候並不是幹的越多就越好。

幫兒子兒媳帶娃,有3件事記得要“偷懶”

第一,收拾衛生這塊,別幫小兩口“太勤快”

對此我媽就有很深的感受,我媽個很愛幹淨的人,看不得家裏一團糟,打掃家務的頻率挺高的,弟弟和弟媳剛結婚的時候,我媽看到小兩口屋裏有點亂,就隨手給收拾了,可不想弟媳回家看到了,就背後埋怨房間收拾的不符合她的“習慣”,總之就是有些挑刺。

對此,我媽剛開始心裏面也有點不舒服,覺得自己有些出力不討好,但我媽這人看問題比較開明,既然有意見那就照著你說的做,以後再打掃衛生,會刻意避開弟弟和弟媳的區域。

其實,老人幫兒子兒媳帶孩子,有時候做家務真沒必要那麽勤快,老人可能覺得就是隨手的事,自己在家也沒事,打掃下家務也不會很累,但實際上這方面真的不要太勤快了。

一個是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不一樣,老人和兒媳的生活習慣差別也很大,老人覺得幫忙收拾衣服收拾衛生,可是兒媳會覺得弄得一團糟,和自己平時的生活行爲差別很大,感覺很別扭還要自己重新整理,所以這方面真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另一個就是,老人也不能什麽都替兒子兒媳幹了,你把家務活全幹了,把孩子也都給帶了,什麽事都不讓兒子兒媳操心,那麽他們逐漸養成依賴心理,回到家什麽都不幹,把老人給當成“保姆”了,這不是正確的家庭關系模式。

第二,小兩口自己的事情,老人別管的“太勤快”

夫妻之間都有一些自己的小秘密,老人能不參與就不要參與,更不要用自己家長的地位,去幹預兩個人的決定。因爲婆婆大多數都是站在自己兒子的角度,這會讓兒媳覺得自己在這個家是外人,而且大多數女性都很討厭婆婆幹涉自己的私事。

明智的老人,一般很少會幹涉兒子兒媳的事情,可以帶著一雙耳朵但是盡量不去開口講話,少說一句話可能就能避免一場婆媳之間的矛盾。

既然兒子兒媳已經結婚了,那麽今後的日子需要他們自己經營,是苦是甜也需要他們去經曆,老人可能有時候想法是好的,但是有些話能說有些話不能說,這個度一定要把控好。

第三,帶娃這件事,不要太“勤快”

如今大部分家庭都是老人在帶孩子,如果是奶奶帶娃的話,老人真的不要在所有事情上都太過于“勤快了”。

在孩子的日常成長上,老人可以用自己的經驗,給孩子吃好穿好,但是涉及到孩子的教育問題時,一定不要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置上,尤其是不要幫孩子媽媽做決定。

婆媳矛盾其實很大一塊原因就是在帶娃問題上,兩者之間思想不統一,寶媽有時候看不上老人的教育方式,遇到這種問題,老人不妨少管一些,因爲那是孩子的媽媽,你管的再多,孩子將來還是和媽媽最親的。

更何況,本身孩子的教育問題就是看父母的,老人去照顧孩子也是想著幫子女減輕壓力,對孩子的好可以放在日常上,但關于孩子的教育能不插手就不插手。

總而言之,婆媳關系想要處的好,那就需要“邊界感”,對兒媳婦是這樣,對老人也是一樣如此,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同時注意彼此相處的方式,這樣才能減少矛盾。

0 阅读:4

安陽看育兒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