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農村教育無畏歲月悠長——記石佛寺鎮大仵營小學教師馬良旭

玉鄉育人課程 2024-05-16 02:21:19

“老師、朋友、媽媽”,在學生心中,她擁有多重身份,28年來,她用愛溫暖留守兒童、單親學生,使體弱生得到關心,後進生得到賞識。“文明、溫馨、書香”,這是她孜孜以求的教育理想。28年來,她苦心孤詣,深耕鄉村教育,無畏歲月悠長,爲孩子們構建幸福的家園,用“體驗式”教學點燃鄉村孩子的夢想。她就是鎮平縣石佛寺鎮大仵營小學優秀教師馬良旭。

開發鄉土資源,燎原農村教育

1996年,18歲的馬良旭從南陽二師畢業後,便回到家鄉石佛寺鎮大仵營小學任教,這一幹就是28年。在28年的從教生涯中,她始終從事語文學科的教學。爲了讓鄉村孩子擁有幸福美好的童年時光,她從鄉村實際出發,充分挖掘並利用鄉土資源,將鄉土資源與語文教學、勞動教育等相結合,積極開展“體驗式”教學。

爲了給學生們提供實踐活動的生態基地,她犧牲掉中午休息時間,扛著鋤頭,拿著鐮刀在校園外的荒地上開辟土地。中午太陽炙烤,她揮鐮除草,荊棘刺傷了她的手,汗水打濕了她的頭發,也打濕了她腳下的黃土地.....

春草長莺飛的春天,她帶孩子們踏春,看麥苗返青時如何在微風吹拂下像“綠浪”,看莊稼的節水灌溉法,看一排排水幕下陽光被折射出的彩虹。在生態實踐基地,她和孩子們一起種下黃瓜、西紅柿、絲瓜、辣椒等蔬菜的種子和幼苗,教大家多角度觀察植物的生長變化。炎炎夏日,生態基地的黃瓜、西紅柿等成熟了,他們一同采摘,用收獲的蔬菜親手烹饪美味佳肴。她還會帶領孩子們到收割後的麥田裏撿麥穗,讓同學們體會“粒粒皆辛苦”的不易。秋天來了,她帶著孩子們在河溝旁尋幹枯的蘆葦,在小路邊采摘狗尾巴草和長的有形的幹草野花。用各色染料把它們浸染,晾幹後放在各種各樣的瓶子裏裝飾教室。大自然已百花凋零,而她們的教室卻色彩斑斓。冬天,當大雪染白了世界,她和同學們在操場上堆雪人、打雪仗。

“讓學生走進自然,聽聞自然盡享成長的快樂。孩子們有了和大自然親密接觸的真切感受,農村廣袤的土地成了孩子們取之不盡的源泉,大美語文便在生活中發榮滋長。”這是馬良旭老師對鄉村語文教學的美麗願景。

每學期學生們都會有很多次田園課程,讓學生走進自然。每個孩子都有與這個世界獨一無二的溝通方式,大自然帶給孩子的是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無聲教育,將隨時間的流逝,彌足珍貴。孩子們有了和大自然親密接觸的真切感受,農村廣袤的土地便成了孩子們取之不盡的源泉,大美語文便在生活中發榮滋長。她帶動老師們采用體驗式、參與式、實踐式教學法,讓學生參與其中,體驗活動的樂趣。 結合當地資源,讓孩子在家門口研學,讓課堂中抽象的知識重新煥發出光彩活力。

她把兩個舊被單當乒乓球拍,毛絨玩具當乒乓球和同學們互擲。兩人三足遊戲,運球遊戲,花樣足球,奔跑把少年,會跳的核桃,搶凳子,木頭人,拔河,掰手腕,老鼠偷糧,小雞嚇老鷹......這些改編過的遊戲讓同學們沉浸其中,整個童年便有了色彩。她們的活動習作課也有了真實而豐富的素材。

她帶學生參觀村廟會,讓學生們觀察來來往往的人,留意他們的細節,觀察小商販是如何宣傳産品的,留意廟會中印象深刻的畫面。她指導學生運用五位分析法進行人物細節刻畫,運用點面結合進行場面描寫,詳略得當介紹家鄉風俗。

她帶領學生參觀大仵營村玉器廠,參觀玉的制作過程,采訪工人勞動情況,調查玉漿對沿途植被的汙染,肺塵病的成因。她組織辯論賽,指導學生從增收、環保、就業等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實踐活動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感受生活,認知世界。

“體驗式”教學法讓孩子們去找尋鄉村獨有的記憶,重新認識家鄉,熱愛家鄉。心中攢下一份愛,便有了前行的力量,有愛的孩子不迷失方向。馬老師將這些生活體驗融入作文教學,學生便有了寫作的素材,寫起作文也有了真情。在她的指導下,一大批孩子們在省市作文比賽中獲獎。而她的“體驗式”教學也吸引了更多兄弟學校的老師觀摩學習,以星星之火燎原農村教育。

關注留守兒童,點亮未來之路

關注農村留守單親兒童的心理健康,是她在農村教育工作中的頭等大事。讓這些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情感體驗,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父母和他人的關心和愛護,擺脫缺失父母之愛帶來的孤單。冬天她冒著寒風,踩著積雪走訪這些孩子的家庭和他們的爺奶交流,指導這些爺奶們如何做好孩子的監護;她從這些孩子的興趣入手和孩子談心,讓孩子們找到認同感;她對這些孩子持續關注,時時鼓勵,讓孩子們揚起自信;她開展親情教育,讓孩子們理解父母,給父母寫信學會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她建立留守兒童家長微信群,在群裏她發布孩子們的動態,提醒家長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指導家長采用多種形式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成長動態。

班內學生小軍(化名)父母離異,父親常年在外打工,跟著爺爺生活,爺爺在周邊村子打零工,很少能顧及到他。從小母愛缺失讓小軍心理失衡,對母親充滿恨意和同學們相處粗暴無禮。面對一個親情缺失型的男孩所産生的逆反心理,她以同理心先去接受小軍這種心理。並告訴小軍,母親是不完美的存在,當無法決定過去的經曆時,要擁有重塑自我的能力。爲了鼓勵小軍,幫助他樹立自信,建立重塑自我的信念,她讓小軍擔任學校勞動部部長、班級勞動監管員、圖書整理員、教室小花園的管理員。對于每一項爲小軍特設的職務她都會和他一起協商,並指導小軍如何完成。漸漸地,小軍融入了集體,和同學們的關系也融洽了,變得懂事有禮。

家庭困難智力不健全的學生小鵬,整天像個小雞一樣跟在她身後,她懂得那是一個需要用愛去滋潤的生命。那個經常被繼父打罵的學生小冬,她自己也記不清多少次到家裏做小冬繼父的工作,排解小冬家庭糾紛。她愛人笑著說:“你這當老師的,把民事糾紛都做了”。

“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觸擊年輕的心靈,在這裏誰有細致和耐心,誰就能獲得成功”。雙腳沾滿泥土,雙手攜起萬家幸福,她用愛譜寫了一曲振興鄉村教育的贊歌。

備課接任學生,科學管理班級

教育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帶領另一群不完美的人一起去追求完美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有同理心,所有的大問題都會變成小問題,小問題也會不再是問題。

她雖然一直教六年級,但也時刻關注著五年級的教學情況,她結合五年級老師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思想情況,家庭情況。五年級畢業前,她召開五年級家長會。對家長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家長對學校的看法,對擔課老師的建議,學生在家的表現,家長在管理學生當中需要老師配合的地方。了解家長所需,解答家長疑惑,建立互相信任的家校關系。通過提前召開家長會,讓家長和老師之間有更多了解,並放心把孩子交付。

每到暑假,她會根據五年級學生住的遠近,對學生進行分組管理。每組選出小組長,小組長代替老師對附近的學生進行督導。她成立小組長群,指導這些小助手開展暑期工作。通過暑假的有效銜接,當六年級正式接班時,已經很順利。正因這種銜接讓農村缺失管理的的孩子多了一份監督,多了一份養成習慣的培養,多了一份自律能力的訓練。

教育藝術的基礎在于教師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和感受到學生的內心世界。當六年級開學,她對每一個學生做一份成長記錄跟蹤表,時刻了解學生的動態發展。

爲把家長引領到科學教育孩子的大軍中來,她召開專題講座,家訪活動,分類家長會,深入了解孩子家庭情況,指導幫助家長學習科學教育知識。讓終年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中體味生活賦予他們的意義,讓他們通過學習,不僅提高自身的素質,同時也影響著自己的孩子和家庭。經過近幾年的實踐,家校共育取得了顯著成效,爲助力鄉村振興戰略貢獻了教育人的力量。

她教會學生做時間的管理者,這是自主學習的基礎。每天放學前她讓學生列作業清單,完成時間,睡覺時間,第二天檢查落實。她幫學生樹立幸福觀,做一個心裏富足的學生。心裏富足就會有愛,心中有愛就會多一份接納寬容。她每天抽五分鍾與學生談心,放勵志短片,讓學生心懷夢想,做有志氣,有骨氣,有底氣的人。

以愛動其情,以嚴導其行,以誠換其心,以志樹其人。她用自己多年如一日的深耕細作獲得了當地父老鄉親們的高度評價。她帶的畢業班在縣教學質量評估中名列前茅,她的班被評爲縣“書香班級”、市“文明班級”,她被評爲縣優秀班主任、市優秀班主任。

堅守鄉村教育,譜寫執著贊歌

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她對教學工作精益求精的執著,更離不開對教育不離不棄的堅守。

2020年初,她母親被查出食道癌晚期,兄弟都在北京工作,疫情又無法返回,照顧母親的重任只能她一人承擔。網課間她一邊陪母親在醫院化療一邊上課。爲了尋到一處安靜的地方上課,她跑遍了整幢樓,無奈病號和家屬太多,竟沒有可用之地。沒辦法她氣喘籲籲地跑回病房和病房其他人商議把課堂選在病房衛生間。她的敬業精神讓病房的家屬們備受感動,提議得到了他們的支持。衛生間有異味,她買來橡膠手套、潔廁液親自清理,每天清理衛生間成了她的必修課,家屬們戲稱她是一身兼數職。因勞累過度,休息又不好,她的扁桃腺開始發言,每次上課,嗓子像針紮一樣痛,她強忍著。家屬們心疼地勸她停課,她說:“這些農村的孩子缺乏監管,若停課更是脫節嚴重”。每次當她走向衛生間准備上課,她母親都心疼的默默流淚。白天照顧母親,學生提交的作業往往到了晚上才能改,病房晚上十點鍾熄燈,她就到護士站批改。值班護士見到她主動給她讓座,由衷地說:“老師,你辛苦了!”。

母親的病情惡化,堅決要求回家,她和醫生商議後用醫院的救護車把母親拉回家。母親呼吸困難,她買來制氧機協助呼吸。沒課她就蹲在母親身旁備課改作業,因制氧機有噪音,她上課只能到隔壁房間。那一天等她上完課回來,發現母親不知何時已離開,氧氣罩脫落在地。那種透徹心扉的遺憾和痛讓她悲恸萬分。母親離開那一天是她心中永遠的痛。

在城鄉均衡發展的曆程中,因爲熱愛,她深耕在家鄉教育的沃土;因爲熱愛,她以奮進的姿態怒放;因爲熱愛,她無畏歲月悠長。二十年八歲月輪回,馬良旭老師用無悔的青春、精進的姿態,譜寫了屬于自己的教育之歌。

0 阅读:7

玉鄉育人課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