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事實揭露!《美國所謂“言論自由”的事實真相》報告發布

九派新聞 2024-03-14 15:50:16

美國所謂“言論自由”的事實真相

2024年3月

目錄

引  言

一、美國言論自由名不副實

二、美國對內侵犯言論自由

三、美國對外操控言論自由

結 束 語

引  言

美國長期標榜言論自由,也長期奉行雙重標准,用所謂“言論自由”的空洞政治口號和虛僞道德面具來掩蓋政治操控和社會不公。在美國國內,政治鬥爭踐踏言論自由,新聞幹預威脅言論自由,社交媒體侵犯言論自由。在國際上,美國幻想繼續“一言堂”,用霸權霸道霸淩阻礙國際關系民主化,用誣蔑造謠抹黑破壞國際輿論環境,用自我粉飾的道貌岸然形象和冠冕堂皇的說辭蠱惑國際社會。

這份報告用大量事實,揭露了美國所說的“言論自由”到底是什麽樣的言論自由;美國在國際上到處聲稱“言論自由”,但實際上幹了些什麽,真實目的是什麽。

一、美國言論自由名不副實

◆美國將言論自由寫在立國之基的廟堂之上,卻踩在現實政治的腳底之下。憲法修正案雖然明確規定“言論自由”,但在現實中,政黨紛爭、集團利益卻在不斷利用言論自由的形式,損壞言論自由的實質。民衆沒有感到真實的言論自由,日益看穿和厭倦政客們虛僞的口號和許諾。

◆美國奈特基金會2022年發布《2020年後美國的言論自由》調查報告,被美國言論自由中心評爲“代表了現有關于言論自由最全面的民意研究”。這份報告指出,政治極化和政黨紛爭已嚴重削弱美國的言論自由,在政治議題上體現得尤爲明顯。

◆美國言論自由度近年連連下降。2022年,由《紐約時報》和錫耶納學院聯合展開的全美民意調查顯示,66%的被調查者表示不相信美國人享有言論自由,其中的8%還認爲美國人沒有任何言論自由。近年來,由于政治極化和政治暴力,民衆擔心被攻擊和報複,在談論政治話題時更加謹慎甚至緘默不語。46%的受訪者表示,與十年前相比,美國社會談論政治的自由度大幅下降,許多民衆盡量少談政治甚至不問政治。女性比男性、年輕者比年長者更加謹慎。一些年輕人因某些政治言論遭到嚴厲批評甚至報複。

◆美國各州對言論自由設限的情況隨處可見。言論自由研究所發布的《2022年美國各州言論自由指數報告》顯示,大多數州在尊重言論自由和集會權利方面情況不佳,只有威斯康星、密歇根和艾奧瓦三個州得分超過70%,35個州得分不到50%。

◆虛假信息滿天飛,進一步影響了美國在言論自由方面的可信度。斯坦福大學研究報告指出,2016年美國大選期間,政治團體利用媒體散布虛假信息幹預選舉,虛假新聞網站的訪問量高達1.59億次,相當于每個美國成年人訪問0.64次。布魯金斯學會2022年發布《虛假信息正在侵蝕公衆對民主的信心》報告,指出少數族裔更易受到虛假信息的影響,51.5%的受訪者認爲美國黑人群體是虛假信息的目標。近年,選舉舞弊的討論和虛假信息的傳播使美國民衆對言論自由的信任度進一步下降。

二、美國對內侵犯言論自由

◆政治鬥爭踐踏言論自由。美國政府監控國內輿論早已不是秘密。揭露1972年“水門事件”的知名記者卡爾·伯恩斯坦詳細披露了美國中央情報局與新聞界的勾結。《紐約時報》《時代周刊》、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等媒體同美國中央情報局關系密切,配合美國中央情報局進行輿論監控。

◆利用虛假信息操控輿論、幹預言論。卡托研究所報告指出,“如果美國人民指望媒體爲其提供准確、中立的政府政策信息,那就大錯特錯了”。美國政府與媒體串通,經常以媒體爲掩護散布各種信息,以達到政治目的。2022年3月,《紐約時報》發表社論《美國存在言論自由問題》,指出美國社會正陷入左派和右派相互攻擊的循環怪圈,美國的言論自由已是明日黃花。2022年4月,拜登政府宣布建立一個旨在打擊關于美國人口和基礎設施等方面虛假信息的委員會,遭到美國國會共和黨議員和右翼媒體的強烈反對。共和黨議員稱,政府以打擊虛假信息爲幌子,使用納稅人的錢,來壓制保守派新聞媒體的言論自由。在美國國會衆議院監督與政府改革委員會的反對下,這個委員會成立僅3周就被關停。當前的美國,言論自由更像是兩黨爭鬥的皮球,而不是民衆手中的權利。

◆美國政府操控疫情信息,打壓說真話的聲音。對美國疫情發出警告並將檢測結果上報的華裔女醫生朱海倫被行政當局下了封口令,說出“羅斯福”號航空母艦上疫情真實情況的艦長克羅澤遭到解職,還有一些國務院、國防部敢說真話的官員被紛紛下崗,而被稱爲美國“抗疫隊長”的傳染病專家福奇也多次“被消失”。

◆言論自由存在種族歧視問題。白人群體對言論自由的感知明顯強于黑人群體,黑人群體言論自由更爲受限。言論自由在美國曆史上從未完全平等地應用于黑人群體,尤其是州政府長期以來一直利用自由裁量權壓制黑人群體權利,黑人群體在言論自由問題上經常遭到區別對待。2023年6月,北卡羅來納州最高法院唯一的非裔女性法官厄爾斯在接受采訪時,指出當地司法系統存在缺乏種族和性別多樣性、因種族和性別遭到同事區別對待等問題,隨後受到該州司法標准委員會調查。2024年2月,聯合國法官和律師獨立性特別報告員薩特思韋特表示,有關委員會單獨針對該州最高法院唯一一位非裔美國女性的言論進行調查,令人懷疑委員會存在種族和性別歧視問題。

◆美國政府打壓TikTok。2023年3月美國國會衆議院能源和商務委員會舉行TikTok聽證會前,公民自由聯盟、民主與科技中心、反審查聯盟等數個美國言論自由組織聯署公開信指出,對TikTok的禁令將對數字領域的言論自由産生嚴重影響,侵犯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賦予美國人民的權利,打壓損害超過1.5億TikTok美國用戶在該平台上的自由,開創一個令人擔憂的先例。美國政府對這些呼聲置若罔聞,一意孤行打壓TikTok。

◆新聞幹預威脅言論自由。近年,美國新聞自由遭受沖擊明顯,新聞記者工作環境惡化。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記者吉姆·阿科斯塔因在白宮新聞記者會上詢問“大篷車移民”和“通俄門”問題,被吊銷白宮記者采訪證。一些政府高官還威脅、攻擊新聞媒體人員,《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等媒體指出,這些言行增加了新聞記者的安全風險,嚴重影響新聞自由。美國政府還限制媒體對新聞事件進行報道。2021年,一些記者在報道民衆抗議警察殺害喬治·弗洛伊德和道恩特·賴特活動時遭到警方騷擾或傷害。美國新聞自由追蹤系統顯示,2022年全美發生128起違背新聞自由的事件,其中攻擊新聞記者40起,逮捕或起訴15起。2023年,美國至少12名記者被捕或面臨指控,多名記者因正常新聞報道遭刑事定罪。

◆校園管控打壓言論自由。美國近年各種禁言禁書行動嚴重幹擾校園言論自由。2021年以來,公立學校的禁書審查範圍迅速擴大,一些州的立法者還引入“教育禁言令”。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共和黨立法者出台了150多項州層級的法律,限制教師在課堂上討論種族和社會正義等問題,還審查、跟蹤教師言論。2022年,個人權利和表達基金會調查了208所大學的近45000名本科生,發現22%的學生認爲他們經常無法就某些問題發表意見,種族問題、槍支管制、新冠疫情、反歧視行動、墮胎都成爲討論和表達觀點的雷區。捍衛自由聯盟認爲,當前美國公立學校通過建立“言論自由區”,使用模糊和誤導性政策壓制言論自由,強迫師生表達某些信息,懲罰在言論自由方面未能“循規蹈矩”的教職員工。

◆社交媒體侵犯言論自由。利益集團遊說政府和媒體公司管控社交媒體,壓制對其不利言論。推特公司公布的內部文件顯示,美國生物技術創新組織代表輝瑞、莫德納、阿斯利康等制藥公司致信美國政府和推特公司,要求審查在推特上呼籲提供低價疫苗和分享知識産權和專利的用戶,以維護其在新冠疫苗領域的壟斷地位。美國媒體爆料,金融大亨喬治·索羅斯在2016至2020年期間,利用上億美元賄賂數百個與美國媒體有關系的網絡,打造自己的媒體關系網,從而實現輿論操控。

◆社交媒體及其背後所代表的利益集團阻礙言論自由。《紐約郵報》2023年3月30日報道,推特刪除了近5000條關于美國最高法院外“變性人抗議”活動的推文,理由是這些推文“煽動了暴力”。隨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對刪除推文表達質疑,推特改口稱刪除推文是由于系統的自動化識別與刪除流程,沒有考慮推文具體內容。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華盛頓郵報》在其推特賬號上報道推特大規模刪帖一事後,推特轉而將《華盛頓郵報》推特賬號封號。《紐約郵報》評稱,推特公司對《華盛頓郵報》封號的行爲與其標榜的言論自由嚴重不符。

三、美國對外操控言論自由

◆美國出于維護霸權需要,經常操控國際輿論,爲其對外政策增添“合理性”和“道德感”。利用社交媒體發動心理戰,配合對外軍事行動,壓制各種反戰言論。利用言論自由大搞雙重標准,釋放煙霧彈,聲稱其他國家散布“虛假信息”,而自己則發布各種真正基于虛假信息的歪曲抹黑報告,妄圖轉移國際社會對美國各種惡行劣迹的注意力。2022年5月4日,美國共和黨參議員蘭德·保羅在國會聽證會上表示:“你知道誰是世界曆史上最大的虛假信息傳播者嗎?美國政府。”

◆冷戰時期,美國政府先後組建美國之音、自由歐洲和自由電台三家媒體機構,將其作爲開展輿論戰,實施和平演變的重要工具。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互聯網快速發展,美國利用自身技術優勢,以年輕人爲主要目標,通過互聯網傳播美式意識形態、價值觀和文化産品,操控國際輿論,煽動、影響甚至直接鼓動有關國家民衆對抗政府。2022年2月25日,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裏在接受采訪時煽動美國黑客對俄羅斯發動網絡攻擊,並稱“我們可以通過網絡攻擊很多政府機構和寡頭以及他們的生活方式,我們在‘阿拉伯之春’中就是這麽做的。”

◆美國政府利用社交媒體編造戰爭謊言,爲對外幹涉開脫。2019年《華盛頓郵報》曝光了一份聯邦項目政府文件,其中包括美國軍方人士、外交官、軍事承包商、阿富汗官員等400多位參與阿富汗戰爭關鍵人物的采訪。文件顯示,美國政府試圖掩蓋受訪者言論,隱藏戰爭已無法取勝的證據,高級官員在長達18年的阿富汗戰爭中從未對民衆說出真相,使民衆難以獲得真實信息。美國國家安全檔案館2008年發布的一份文件披露,布什政府通過對情報部門施壓和選擇性公布有利于政府立場的證據,增加對伊拉克的指控,爲發動戰爭增添合法性。文件還提及多項此類“情報政治化”的事例。例如,相關人士稱如果美國中央情報局工作人員提供的信息與布什政府希望聽到的不同,那麽他的職業生涯將會受到威脅。伊拉克戰爭結束後的事實表明,並未發現伊拉克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或與基地組織有關聯。美國國內由此産生對政府操控輿論、誤導民衆的廣泛懷疑和批評。

◆美國軍方利用社交媒體操控話題和欺騙性宣傳手段影響其他國家看法。美國中央司令部曾與加利福尼亞一家軟件公司簽署軟件開發協議,通過虛假在線角色操縱社交媒體,影響中東國家民衆。2022年推特向“截擊”網站公布內部文件,揭露美國軍方借助社交媒體開展虛假宣傳,爲其濫殺其他國家公民進行辯護。美國國防部曾制定“白名單”,要求推特優先服務名單上的機構。中央司令部官員納撒尼爾·卡勒曾于2017年7月要求推特優先服務6個美國政府的阿拉伯語賬號,宣傳“美國無人機對也門的軍事襲擊是精准的,殺死的是恐怖分子而不是平民”。

◆美國自我標榜“言論自由”,而對其他國家卻大搞雙重標准。2022年8月,斯坦福大學互聯網觀測站發布研究報告《聞所未聞的聲音:評估五年來親西方的秘密影響行動》,披露推特、臉書和照片牆等社交媒體平台上存在相互關聯的賬戶網絡,這些虛擬賬號使用欺騙手段在中東和中亞等地區宣傳親西方言論,吹捧美國政府,攻擊抹黑中國、俄羅斯和伊朗等國家。一些賬號還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創建虛假個人資料,散布不實信息。美國還通過種種手段讓別國媒體“消音”。今日俄羅斯電視台、衛星通訊社等俄主流媒體被美歐禁止落地,俄羅斯官方賬號被推特等平台限流,俄羅斯頻道和手機應用程序被蘋果、谷歌應用商店下架,涉俄內容遭到極其嚴格審查。

◆美國打著“言論自由”的幌子惡毒攻擊抹黑中國。一些美國政客不僅大肆編造炒作“中國病毒”“武漢病毒”等不實言論,而且還攻擊媒體客觀反映中國抗疫情況的報道。據美國媒體報道,白宮在官網上刊文,批評這些媒體拿美國納稅人的錢“幫中國宣傳”,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和有線電視新聞網也因在報道中肯定中國的抗疫表現被白宮指責爲“中國傀儡”“全民公敵”。

◆美國媒體片面解讀新聞事件,惡意報道涉華新聞。美國媒體將美國高校退出世界大學及專業排名解讀爲反抗壓制美國高等教育暴政的正義之舉,卻將一些中國高校退出世界排名解讀爲中國正在科學領域“閉關鎖國”。美國一些政客和媒體將美國民衆因爲總統選舉問題圍攻國會大廈的行爲斥責爲暴亂,卻將中國香港地區發生的街頭暴力運動美化爲“追求民主自由”和“美麗的風景線”。

◆美國在互聯網領域奉行言論自由雙重標准,誣蔑中國是“數字威權主義”,將印度稱爲“數字互聯網關閉之都”。同時推動組建“互聯網未來聯盟”,一方面聲稱建設“一個開放、自由、全球化、可互操作、可靠和安全的未來”,另一方面卻將中國、俄羅斯等國家排除在外,打造封閉排他的小圈子,在互聯網領域制造數字鴻溝、集團對抗。

◆美國利用“言論與新聞自由”幹涉別國內政、顛覆他國政權。1970年,美國中央情報局打著“新聞自由”的幌子,對智利阿連德政府展開大規模誹謗攻勢,在智利境外物色報紙雜志,資助發表攻擊抹黑阿連德的文章,支持反對派搶占媒體平台,挑唆反政府行動,同時聯合智利軍方等政治力量以及美洲國家組織和其他拉美國家,最終顛覆了阿連德政府。

◆美國借助“言論自由”策動顔色革命。利用蘇聯解體後一些新獨立國家立足未穩,扶持利用媒體大肆鼓吹西方民主制度,炮制和傳播當地政府和領導人的負面新聞,幫助反對派宣傳政治言論。例如,公開宣布在阿塞拜疆和吉爾吉斯斯坦建立多個“民主資訊中心”,協助當地發展“獨立媒體”,影響和促進這些國家的“民主化進程”。在吉爾吉斯斯坦議會選舉期間,美國支持的阿紮特克電台大肆宣揚反對派和親西方觀點,爲政權更叠制造輿論。

◆美國社交網站散布大量虛假信息,阻礙剛果(金)政府抗擊埃博拉疫情行動。2018年,剛果(金)再次暴發埃博拉疫情後,推特、臉書等社交媒體網站散布懷疑埃博拉疫情並不存在、質疑政府應對埃博拉行動的言論,對當地抗擊埃博拉疫情造成嚴重幹擾。醫學期刊《柳葉刀》2019年一項研究指出,虛假信息導致四分之一的當地人認爲埃博拉病毒並不存在,三分之一的人認爲該病毒只是用來破壞地區穩定。

◆美國國際新聞記者經常遭受無端打壓。據美國媒體報道,2010年6月,89歲的知名記者海倫·托馬斯參加白宮美籍猶太人曆史月慶祝活動時被問到對以色列有何評論,因回答“告訴他們,滾出巴勒斯坦”而被迫終止記者職業生涯。2021年5月,美聯社記者艾米麗·懷爾德因發表支持巴勒斯坦的推文,被以“違反社交媒體政策”爲由解雇。2023年2月,普利策新聞獎得主、資深調查記者西摩•赫什發布調查報告,揭露美國政府是“北溪”天然氣管道被炸事件的幕後黑手。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向媒體宣稱,赫什所說的拜登政府炸毀“北溪”管道的文章完全是虛假信息,純屬捏造,對赫什進行攻擊。

結 束 語

美國的言論自由對國內政客和利益權勢集團是一套,對普通民衆又是另外一套;對自己國家是一種說法和做法,對其他國家又是另一種說法和做法。美國發布報告毫無根據地誣蔑指責其他國家散布“虛假信息”,但美國才是全世界虛假信息的策源地和“認知作戰”的指揮所。當今世界不是謊言重複千遍就能成爲真理、抹黑他人就能爲自己洗白的時代。全世界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無論美國如何宣揚自己的言論自由,如何不遺余力將散布“虛假信息”的帽子扣到他國頭上,都無法改變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們正在識破美國依靠謊言編織“皇帝的新裝”、通過抹黑他人來維系霸權的醜陋行徑。

【來源:外交部】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0 阅读: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