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電全線敗退VS日系車國內現狀,工匠精神惹的禍?

戰略企劃槍手說市場 2024-04-15 10:19:28

最近日系汽車在中國市場的現狀惹人關注,甚至可以說是讓人大跌眼鏡。3月份,日系主力品牌豐田本田玩起了混合雙人跳,銷量競相大幅下滑。廣汽豐田新車暴跌31.9%,主推的第九代凱美瑞銷量還不足一萬台。本田在華銷量同比也暴跌了26.3%,相比于2020年的巅峰期已經直接腰斬了。無奈之下開始了擺爛,讓一個本來性價比就不高的本田飛度玩起了減配漲價的戲碼。

日系車現在的處境,讓人很容易聯想到現在已經從中國市場悄然退場的日本家用電器。

提起日本家電,差不多變成大家熟悉的回憶了,因爲現在去商場買家電,滿眼都是國産品牌,然後可能還有一小部分是韓國三星LG這樣的品牌,如果偶爾看到有個日産品牌,告訴你啊,那可能還是被國産家電收購了的。總之一句話,曾經的全球家電産業的霸主,日産的松下、索尼、東芝、日立、夏普,都已經成了過去式。

其實日本家電品牌的退潮,從1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了。早在2008年開始,日本家電産業就開始集體潰敗,百度百科裏能查到一個詞條叫做“日本家電業巨虧”,講的就是這件事情。也是從那時開始,不僅是中國市場,整個全球市場,日本家電的風光都已經不再,因爲大部分的日本家電企業要麽業務轉型,要麽將海外市場的産業線變賣用來還債。就算有著140多年曆史的老字號品牌東芝,幾經周折後也在去年傳出要被美國私募股權集團貝恩資本收購的消息,但最終的結果是被本國的財團收購,並從東京證券交易所退市,結束了74年的上市曆史。

在此之前,很多人依然不相信日本曾經的家電神話說沒就沒了,不知道是不是爲了安慰自己,有人說日本電器其實並沒有退出江湖,而是轉型去做更賺錢的上遊産業鏈了。但是不知道他們想過沒有,家電的上遊産業鏈就那麽好做嗎?難道是說韓國人、美國人、中國人就不懂賺錢了還是咋地?會放著一塊肉讓日本人獨享?

事實上,松下電器已經把目光瞄准了動力電池、氫能源和供應鏈軟件等領域,而索尼也和本田合作在做電動汽車了,日立電器則在發電和發電控制系統以及高性能材料領域發力。這些昔日的家電巨頭都在重新創業,家電的上遊供應鏈反倒占比並不大。

索尼電器原CEO出井伸之在他的著作《人生的經營》裏,曾坦白說道“日企輸給了中國”。他說日本無法從制造神話中擺脫出來,而且無法很好地與IT技術融合,另外,日本企業還存在著很明顯的“官僚依存症”。想必還是日本人自己說的話,才是最有說服力的。

那麽,日本家電從現代市場銷聲匿迹的真正原因又是什麽呢?

《中國經營報》2022年5月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題目爲《日本家電大敗局:從全球霸主到“潰不成軍”》。

根據這篇文章總結的觀點,日本家電巨頭紛紛陣亡主要原因是源于“大企業病”,簡單地講就是組織臃腫,決策鏈條過長,完全跟不上市場的變化需求。比如2000年的時候,市場開始流行液晶電視,但日本電器廠商們卻猶豫不決,反應遲鈍,而松下電器更是不看好液晶技術,卻把寶押給等離子技術,直到10年後當液晶電視已經成爲主流産品的時候,松下才投身液晶電視行業,竟然是彩電市場最後一個做液晶電視的企業。

多年前,日本電器巨頭一直采用“垂直內包”的封閉模式,相比較于蘋果公司這種全球供應鏈的開放模式,幾乎是落後了一個時代。

戰略企劃槍手還注意到,日本家電逐漸退出中國市場,源于國産電器發起的價格戰。由此,我們可以推斷,或許正是長久以來大家所推崇的“工匠精神”,使得日本家電制造的成本過高,一心想做高端産品賺大錢的日本企業卻普遍忽略了用戶的真正需求。年輕人需要不斷翻新的科技亮點,時代在發展,誰還會想把一台家用電器拿來當成傳家寶那樣傳三代呢?

汽車也是一樣的道理,死抱著燃油車不放的日本企業,普遍失去了創新的動力,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攻城略地,橫掃全球市場。不知道大家是怎麽看的呢?

0 阅读:139
评论列表
  • 2024-04-15 13:04

    真幽默,之前一台彩電好幾千,你知道人家賺多少,現在國産的幾百塊,你知道賺多少,噴了看不上這點錢,不稀玩了,到你眼裏成敗退了

戰略企劃槍手說市場

簡介:聽商業故事,悟創業大道,探討怎麽完成一個億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