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理宗:南宋出身最卑賤、血統最不純正的皇帝,卻坐穩皇位四十年

給你壹點料 2024-05-13 09:50:53

中國古代皇室廢立太子是權力鬥爭的關鍵,涉及政治權力和宮廷鬥爭。南宋甯宗皇帝雖有八子,但均夭折,皇室前景堪憂,于是趙竑被立爲太子。

然而,趙竑對權相史彌遠專政積怨已久,史彌遠也擔心其登基會威脅自身地位,于是想方設法廢皇儲,想擁立他人爲帝。

可是立誰最沒有威脅呢?于是他就把目光轉到出身最卑微,血統最不純正的趙昀身上。他也沒想到,這樣一個近乎平民身份的偏室之子竟然成了穩坐皇位四十年的宋理宗。回顧他的一生,可謂是曆經波折。

天時地利人和的起點

人們不禁好奇,究竟是什麽樣的皇室身份能引起史彌遠的關注呢?事實上,趙昀並非皇子,僅僅是宋甯宗趙擴的一位遠房堂侄。

雖然他是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的孫輩,但在宋朝的帝位傳承中,趙德昭這一脈並沒有獲得任何繼承權。因此,到了趙昀的父親趙希瓐這一代,他們一家與皇室血緣的關系其實已經十分微弱。

趙希瓐最多只擔任過山陰縣的小官,生活狀況與普通百姓無異,與朝廷皇室的權力鬥爭更是毫無瓜葛。然而,正是因爲他們一家的偶然機遇,使得趙昀的人生迎來了第一次重大的轉折。

這位改變趙昀命運的貴人名叫余天錫,他是史彌遠的幕僚之一。一次十分偶然的巧合,余天錫在紹興遇上了大雨,便選擇在全保長家中避雨。正是在這個場合,余天錫結識了趙氏兄弟,並得知他們家與皇室之間竟然存在一絲聯系。

恰好當時史彌遠命余天錫尋找品行端正的皇室宗親來繼承沂王的王位,余天錫覺得趙氏兄弟品貌兼優,便將他們推薦給了史彌遠,並建議將他們接到臨安進行親自考察。

史彌遠在仔細考察後認爲,趙昀更適合應對朝廷中風雲詭谲的政治鬥爭。于是,他決定讓趙昀入宮繼承沂王,並改名趙貴誠。等到宋甯宗駕崩西去之後,史彌遠就立刻勾結楊皇後,假傳遺诏廢除趙竑,並擁立趙貴誠爲新帝。

從此,趙昀的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從一個平凡的遠房堂侄一躍成爲了南宋的第三位皇帝。

聯蒙抗金,端平入洛

然而史彌遠作爲一位野心勃勃的權臣,選擇趙昀成爲皇帝本就並非出于對國家利益的考慮,而是爲了將大權獨攬于自己的手裏。所以趙昀雖然貴爲天子,但內心其實也十分清楚自己的地位。

他明白,自己不過是一個被史彌遠操控的棋子,一個名義上的皇帝。只要不做出什麽過激的幹涉舉動,勉強可以保住皇位。

但若是奮力掙紮,試圖擺脫史彌遠的控制,那麽史彌遠將他拉下皇位就如同探囊取物般輕而易舉。

在這樣的認知下,趙昀索性就選擇了放棄。他不再對朝政抱有幻想,而是將心思轉向了享樂。他沉溺于宮廷的奢華與安逸之中,對國家的興衰置若罔聞。他的即位前十年,可以說是毫無作爲,幾乎成了一個無所事事的皇帝。

直到史彌遠死後,紹定六年(1233年),宋理宗才迎來了第二個轉折點,終于開始親政。在他正式親政後,面臨的一系列政治、經濟、軍事等問題中,第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便是北方蒙古迅速崛起後與金朝的矛盾。

雖然在史彌遠執政時期,南宋國內政治穩重,經濟繁榮,但由于對外政策保守,使得國家處于一個尴尬的境地。

一方面,南宋與金朝之間的戰爭使得兩國百姓飽受戰禍之苦,渴望和平;另一方面,蒙古帝國的崛起讓南宋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北方邊境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正當宋理宗在朝廷各大意見派系之間舉棋不定之際,蒙古這邊派人來合謀聯合滅金的事情。盡管朝中也有人表示強烈反對,認爲這是引狼入室,但是一直胸有中興之志卻無法作爲的趙昀反而把這看作建立傳世功勳的好機會。

金哀宗得悉此事後,迅速派遣使者前往遊說趙昀,強調宋金兩國長期以來的緊密關系,認爲與其坐視唇亡齒寒,不如攜手支持金國對抗蒙古。

然而,趙昀堅決地回絕了這一提議,並在紹定六年果斷采取行動,最終使金朝在次年走向了覆滅。

也正是金朝滅亡的這一年,趙昀在掌握實權後,啓用端平年號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這一系列舉措在曆史上被稱爲“端平更化”。那些史彌遠昔日的忠誠黨羽,基本都受到罷免辭官等處理,朝政呈現出還不錯的形勢。

然而,在宋蒙聯合滅金的過程中,蒙軍僅僅是口頭承諾歸還河南,並沒有簽訂任何書面協議。因此,河南的歸屬權尚未明確,導致金朝滅亡後,該地區陷入了空虛狀態。

趙昀迅速頒布诏令,命趙葵與全子才等人統領軍隊出征河南,然而由于後方糧草儲備不足,致使軍隊無法持續展開攻勢,進而錯失了寶貴的戰機。

半個月後還是決定繼續進攻洛陽,卻遭到了蒙軍的突然襲擊,整個軍隊都損失極其慘重,連同其他地區在內的宋軍也幾乎全線敗退。

這一次入洛的失敗,又是趙昀人生的轉折點之一。這一次不僅給了蒙古攻打南宋的借口,使宋蒙戰爭正式爆發,而且朝野上下議論紛紛,百姓也人心惶惶。

爲了穩定民心,趙昀無奈之下只能寫下一紙罪己诏。本是檢討個人過失的反思之舉,卻將他的中興大志磨滅得蕩然無存。因爲至此之後,他再一次抛棄了朝政與萬千百姓,耽于享樂。

群奸亂政,诏求名醫

趙昀後期對朝政幾乎全無興趣,開始縱情于聲色之歡,對詩酒産生了深深的迷戀,甚至大規模地修建土木工程,建造各種亭榭樓台。于是在他的統治下,南宋朝廷逐漸陷入了群奸亂政的境地。

那些曾經爲朝廷立下赫赫戰功的將領,如趙葵、全子才等人,因在端平入洛的失敗中受到牽連,被趙昀冷落甚至罷免。而那些善于鑽營、阿谀奉承的奸臣則趁機崛起,占據了朝廷的重要職位。

他不但爲了最寵愛的妃子豪擲千金,甚至不惜動用國庫,還對丁大全、馬天骥等奸佞之輩聽之任之,讓賈似道一人獨攬大權。

當時更是有人在朝門上直言:“閻馬丁當,國勢將亡”。對于民衆的不滿和指責,他置若罔聞,甚至對奸臣進行庇護,使得民心盡失,令廣大百姓深感痛心。

就在這個時候,趙昀的身體也出現了問題。他感到自己的健康每況愈下,而宮廷中的禦醫們卻束手無策。爲了尋求名醫的幫助,趙昀下诏全國,懸賞尋找能夠治愈他疾病的良醫。然而,民衆早已對他喪失信心,又有誰會熱衷于救治這位昏聩的君主呢?

就這樣,趙昀在病痛的折磨和朝政的腐敗中度過了他的晚年。

結語

出身卑微、血統不純的趙昀,卻穩固統治了皇位四十年之久。

而他的人生更是充滿起伏與轉折,既經曆了權臣的操控,也曾試圖掌握自己的命運,但最終還是在享樂與權力的漩渦中迷失了自我。他的故事,既是一個個人的悲劇,也是南宋王朝興衰的一個縮影。

0 阅读:308
评论列表
  • 2024-05-15 20:17

    只能說宋金仇恨太深!借蒙滅金反對的聲音遠小于支持的聲音!靖康恥可謂是中國曆代王朝最大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