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發文!教職工讀博獎勵25萬,內聘正高級職稱

澤祥評教育 2024-04-22 20:38:38

4月18日下午,廣州城建職業學院召開博士畢業教師座談會。從國內外高校學成歸來的14名博士教師代表參加座談。

據《廣州日報》報道,該校最新的《教職工在職攻讀學位管理辦法》明確,教師在職獲得博士學位,可獲獎勵15萬元。博士學習期間有重大貢獻或攻讀專業屬于學校迫切需要的,經本人申請,學校批准後可以增加5萬-10萬元獎勵。

經學校批准的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的教師,在讀期間享受工作日學習假、優先安排教學任務、年資連續計算等優惠政策,且所有工資、福利待遇、專業技術職稱晉升及職級晉升等按在職人員對待。教師取得博士學位後,可享受副教授待遇。

自上述政策出台以來,相繼有65位教師申請在職攻讀博士學位。

任職高校,博士學位成“標配”!

隨著高校教職崗競爭的日趨激烈,博士學位已成爲入職必備條件之一。

尤其是對高校專任教師而言,早些年前,碩士研究生還有機會在高校做專任教師,近些年來,博士、名校博士、海歸博士已成入職“標配”。

☞1999年印發的《關于新時期加強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2005年具有博士學位教師比例達到30%以上的目標。

☞2021年印發的《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辦法(試行)》提出,高校設置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須有完成專業人才培養所必需的教師隊伍,“具有博士研究生學位專任教師比例不低于15%”。

☞2022年印發的《關于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若幹意見》談到“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時表示:鼓勵建設高校擴大博士後招收培養數量,將博士後作爲師資的重要來源。

☞2022年發布的《關于實施師範教育協同提質計劃的通知》明確提出:支持薄弱師範院校遴選有發展潛力的青年教師到高水平師範院校攻讀博士學位,提升薄弱師範院校教師學曆層次。

教育部目前發布的最新教育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普通高校中博士學曆(位)專任教師數量爲285353人,2014年突破30萬人(313136人),2018年突破40萬人(433807人),2020年突破50萬人(513874人),2022年爲566787人,近10年來,普通高校中博士學曆(位)專任教師數量增長了281434人。

近10年來,普通高校中博士學曆(位)專任教師的增長比例高達98.6%。

高校教職工“博士化”已成未來發展趨勢。

重金,鼓勵教職工在職讀博!

對高校而言,博士學曆(位)的教職工是學校雄厚辦學力量的直接體現。

但早些年入職高校的教職工,尤其是非專任教職工,很多人都沒有博士學曆(位)。

面對激烈的崗位競爭壓力及工作壓力,在職讀博,成爲不少高校教職工職業發展的必選項。

許多高校也在大力支持教職工在職讀博。

在讀博方式上,一些高校允許教職員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脫産或者不脫産讀博。一些高校更是會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對讀博的教職工給予大額獎勵。

除前文提到的廣州城建職業學院對在職讀博的教職工最高獎勵25萬元之外,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在2020年發布的管理辦法(暫行)中也寫道,若教職工取得博士學位且返校工作後,不僅可一次性獲得博士安家補助25萬元,而且還可領取博士專項人才津貼,標准1000元/月。

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的《教職工攻讀博士研究生管理及獎勵辦法》在學費資助、工資待遇、考核獎勵方面均依據不同情況,給出了不同金額的獎勵。該校教職工在脫産讀博的前3年,績效津貼和績效考核獎雖受到影響,但其他工資待遇正常享受。如若教職工能4年(含)取得博士研究生學曆學位,可獲得高達20萬元的獎勵。

馬鞍山學院的相關文件中提出,在編在崗的教職工攻讀定向(委托)培養博士,除正常工資之外,額外增加博士學位補貼工資,標准如下:中級及以下職稱博士爲2500元/月,內聘爲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並按副高級崗位考核;副高級及以上職稱博士爲4000元/月,內聘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並按正高級崗位考核。科研啓動費5-20萬,一次性生活補貼3萬元。

理解教職工在職讀博的困難!

雖說在職讀博成爲不少高校教職工職業發展的選項之一,但這條路並不好走。

對于已讀博的高校教職工來說,其中最普遍的矛盾是學習任務與原有的工作任務之間的安排。部分教師抱怨,一邊是安身立命的“飯碗”,一邊是關乎未來的前途命運,“哪邊都得顧好,哪邊都不能得罪”。

還有些高校教職工直言,希望有在職讀博的機會,但奈何競爭激烈,合適的機會並不多。

早在2015年,“南方周末”梳理39所985高校博士生招生章程時就發現,5所高校明確規定“不招收”或“原則上不招收”不能全脫産學習的在職博士;13所控制了在職博士比例;3所雖未明確比例,但規定了如“每位導師最多招收一名”的限制條件;其余18所既無明確比例,也無限制規定。

2020年9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發布《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到,健全博士研究生“申請—考核”招生選拔機制,擴大直博生招生比例,研究探索在高精尖缺領域招收優秀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的辦法。

作爲博士生導師,西南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唐智松接受媒體采訪坦言,博士生導師一般不願意接收有工作經曆的博士生,尤其是在地方高校工作的博士生。“因爲他們在地方高校的工作經曆與導師所在高校的學術方向往往不在一個層次上。與其這樣,不如招收剛剛畢業的碩士生,‘一張白紙’的學生更好做規劃。”

結語

博士學曆(位)對高校教職工而言,固然重要,但其與他們的個人工作能力並不能完全對等,高校教職工並非人人必須是博士。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要求高校要“克服唯論文、唯‘帽子’、唯學曆、唯獎項、唯項目等傾向”,將“破五唯”確立爲教育改革的指導性原則。

如何引導教職人員理性在職讀博,如何保障在職讀博教職工順利完成學業,需高校深入思考與探索。

主要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網站、各高校網站,人民網、知乎網等。

[2] 陳彬. 七成高校教師無博士學曆,“不讀個博都不好意思”?中國科學報,2022-08-02.

4 阅读:7384
评论列表
  • 曉風 23
    2024-04-23 06:04

    去菲律賓水一個博就OK了!

    用戶14xxx99 回覆:
    東南亞的都可以水[得瑟]
  • 2024-04-23 15:28

    呵呵,這些一線城市的學校獎個十五二十萬還吹上天,我們湖南四線城市的高校去菲馬韓泰讀水博補助84.4萬笑而不語。。

  • 2024-04-23 06:37

    韓國、東南亞博士

  • 2024-04-23 18:33

    充水博士

  • 2024-04-23 12:38

    水博士有啥用?

  • 2024-04-23 17:03

    很好啊

  • 2024-04-23 17:06

    [doge]

  • 2024-04-23 07:55

    這也算

  • 2024-04-24 08:40

    中國不需要那麽多博士

澤祥評教育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