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戰國時期沒有霸主,防止秦國一家獨大?

水晶面包 2024-03-28 21:31:19

“田氏代齊、三家分晉”是春秋與戰國的分水嶺,爲何春秋時期能出現晉文公、秦穆公、齊桓公、楚莊王、宋襄公這些霸主,而比春秋更爲殘酷的戰國,卻沒有霸主出現,來維持秩序並防止秦國一家獨大呢?

春秋時期,周王朝沒了裏子,還有面子。而戰國時期,周王朝既沒了裏子,也沒有面子。

春秋時期,不同時期有不同諸侯國的霸主出現,下一代霸主,總能接到上一任霸主手中的“接力棒”,他們以大家長的方式,帶領各個諸侯國“尊王攘夷”。

春秋時期,普通百姓根本不能參軍,只有貴族中人才能參加。春秋時期的戰爭主要以戰車爲主,一場戰役需要指定地點、指定時間,因此春秋時期的戰爭,更像是一場“軍事演習”,不以殲滅爲目的,只要達成示威、警告的目的就可以了。

到了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的勢力越來越雄厚,越來越不把周王室放在眼中,野心也就越來越大。

沒有哪個諸侯國,繼續願意捧著“尊王攘夷”的老黃曆過日子,都想自己一家獨大,吞並所有諸侯國後,成爲下個大一統的周王朝。

因此這個時期的戰爭,就以消滅敵國有生力量爲主,整個戰國時期,據不完全統計,死于戰場上的人差不多有200萬左右,而當時的總人口的數量也就2000多萬人,死亡率快到百分之十,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數字。

所以說,弱肉強食、禮崩樂壞的戰國時期,,有誰願意當霸主帶領大家一起“尊王”,又有誰願意跟隨霸主一起“攘夷”呢!

秦國的勝利,只是“叢林法則”最終的結果而已!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