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與慈禧太後的《宣戰诏書》

講曆史的理工男 2024-05-13 20:18:26

八國聯軍是指:俄國、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日本、奧匈帝國、意大利八國聯合軍隊。

第二次鴉片戰爭前期,中國政府被迫與英、法、美、俄四國簽署了《天津條約》,與四國的條約中均有允許簽署國人員在中國內地傳教的條款。這改變了過去只允許外國人在通商口岸傳教的曆史,從此外國傳教士帶著自己的宗教信仰全面進入中國社會。1898年起,華北先後經曆了多次自然災害,包括黃河泛濫和後續兩年的大旱,義和團將其歸咎于外國和基督教的影響。1899年華北地區爆發了“義和團運動”,他們襲擊並燒毀教堂,殺害外國傳教士和信衆。

1900年5月底,義和團影響到北京使館區;6月10日起使館區被圍困;6月11日,各國聯軍2000人從天津大沽出發,欲赴北京使館區進行營救未果;6月16日多國聯軍進攻大沽炮台,爲緩和局勢,慈禧發上谕集散義和團,但6月17日,慈禧改變主意,隨即任命剛毅等大臣統領義和閉向洋人開戰;6月20日,德駐華公使克林德前往清廷總理府衙門,准備代表各國要求保護使館區,但在途中被清軍處決。

6月21日,慈禧太後以光緒皇帝的名義發布《宣戰诏書》,7月14日天津失守,8月15日,除德國外七國聯軍18000人攻破北京城,慈禧、光緒倉皇西逃;8月28日,八國聯軍不顧外國人不得進入紫禁城的規定,2800人列隊從天安門進入皇宮,並沿中軸線遊行至三大殿,最後從神武門離開,在清廷的抗議聲中完成遊行,宣示了東方大國的沒落。

八國軍隊並無統帥統一指揮,軍隊軍紀在攻陷天津後開始渙散。美國傳教士,曾創辦華北協和女子大學(後並入燕京大學)的米娜描述道:“俄羅斯士兵的行爲是殘暴的,法國人也好不到哪裏去,日本人正在肆無忌憚地搶劫和焚燒”,使得北京城飽受摧殘。

1901年9月7日,慶親王奕劻和兩廣總督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八國外加荷蘭、西班牙和比利時共11國簽署《辛醜條約》,八國聯軍撤軍。

很多人認爲,是因爲慈禧太後的《宣戰诏書》招來了八國聯軍。在電視劇《走向共和》中還有慈禧代光緒向各國宣戰的鏡頭,其實這是誤讀。

《宣戰诏書》是有的,它的全稱是《谕內閣以外邦無禮橫行當召集義民誓張撻伐》。不過這份诏書不是提交給各國的宣戰照會,而是發給內閣官員和地方督撫大員的,本質上是一篇動員令,號召全國的軍民聯合起來抵抗外辱。原文較長,對我們現代人來說佶屈聱牙不易懂,如有興趣可自行檢索“慈禧太後宣戰诏書”查看。

當1900年5月底北京使館區被圍困時,在清政府的同意下,八國總共派出了400余人的軍隊分別于5月31日和6月3日抵達北京使館區。而6月16日聯軍進攻大沽炮台的行動,相當于戰幕已經正式拉開,但雙方直至簽訂《辛醜條約》都未向對方宣戰。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