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協議:成敗系于何處?——上

講曆史的理工男 2024-04-26 00:21:01

限于篇幅,本文分爲上下兩部分,兩部分同時發布,感謝閱讀指正。

美國支持下的涉核研發

1957年3月5日,美國艾森豪威爾總統發表了題爲《原子和平計劃》的演講,宣布了一項“和平利用原子能研究合作擬議協議”。作爲美國的盟友,伊朗核計劃于20世紀50年代在美國的幫助下啓動。

1967年,德黑蘭核研究中心(TNRC)成立,配備了美國提供的5兆瓦核實驗反應堆,使用高濃縮鈾作爲燃料。1970年,伊朗批准了《核不擴散條約》,將其核活動置于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檢查之下。1976年,美國福特總統簽署了一項指令,爲伊朗提供購買和運營美國建造的後處理(指用化學分離和純化的方法從經過輻照的核燃料中分離可裂變的钚同位素)設施的機會,用于從反應堆燃料中提取钚。福特稱,“核電的引入既可以滿足伊朗經濟不斷增長的需求,也可以釋放其剩余石油儲備用于出口或轉化爲石化産品。”

伊斯蘭革命以後涉核研究的繼續

1979 年伊朗革命後,合作停止,伊朗秘密推行核計劃。

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精神領袖霍梅尼終止了核研究,他從伊斯蘭法學的角度認爲核能是邪惡的。但在1981年,伊朗官員得出結論,該國的核發展應該繼續下去,伊朗政府當局決定繼續該國的核計劃。據伊朗提交給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一份報告指出,伊斯法罕核技術中心“將作爲核技術轉讓和開發的中心,並在核反應堆技術和燃料循環技術領域維持非常雄心勃勃的計劃”。兩伊戰爭後,伊朗分別與法國和阿根廷進行了談判,並達成相應涉核協議。

1989年霍梅尼去世後,伊朗恢複核項目的工作力度顯著增大。20世紀90年代伊朗的核項目得到了來自俄羅斯、中國和阿根廷等國的幫助與支持。伊朗與俄羅斯組建了聯合研究組織,由俄羅斯向伊朗提供核專家和技術信息,並續建兩伊戰爭中受損的布什爾核電站。1996年,中國退出了對伊朗的核支持。

核活動曝光與歐洲三國的斡旋

2002年,總部位于法國的伊朗反對派組織“伊朗全國抵抗委員會”揭露了伊朗未申報的核活動:正在建設的兩座核設施。2003年,伊朗政府承認了相關指控,並接受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檢查。原子能機構對其進行了檢查,發現它們擁有比美國情報部門此前預期的更先進的核計劃,並指出伊朗正濃縮可用于生産用于反應堆燃料或用于武器的鈾。自此,伊朗核計劃成爲了一個國際問題。

法國、德國和英國隨即主動開始與伊朗進行外交談判,以解決其核計劃問題。

2003年10月21日,伊朗政府和歐盟三國外長在伊朗首都德黑蘭簽署《德黑蘭宣言》,四國又于12月18日在法國巴黎簽署了附加議定書——《巴黎議定書》。宣言與議定書中重申了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承諾》,並承認伊朗擁有和平使用核能的權力。伊朗在談判期間暫停了鈾濃縮核後處理活動。伊朗開始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向原子能機構提交必要的報告,並允許原子能機構檢查員進行必要的接觸。

但《巴黎議定書》談判的伊朗代表之一賽義德·侯賽因·穆薩維安也明確表示:如果歐洲三國(或歐盟)尋求完全終止伊朗的核燃料循環活動,那麽伊朗將不會談判。歐洲人回答說,他們並不是尋求這樣的終止,只是保證伊朗的核計劃不會被用于軍事目的。雙方將持續合作,促進地區安全與穩定,包括根據聯合國的目標建立中東無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區,事情開始向著人們期望的方向發展。

2005年,內賈德當選伊朗總統,他聲明支持伊朗核計劃,但又堅稱伊朗的核發展是和平用途。同時他反複強調發展核武器並不是政府的政策,認爲發展核武器是“不法和違背我們的宗教”。伊朗最終解除了法罕鈾濃縮設備的封條,英國官員認爲伊朗違反了《巴黎議定書》。

幾天後,歐盟三國向伊朗提供了一攬子計劃,以換取永久停止濃縮活動。其中包括政治、貿易和核領域的利益,以及歐盟(不包括美國)的核材料長期供應和互不侵犯保證。但是伊朗原子能組織拒絕了此計劃。歐洲諸國對伊朗的態度轉而趨于強硬。

請繼續閱讀一同發布的下半部分,包含“制裁接踵而至”和“聯合全面行動計劃”兩節內容。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