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LED霸榜電視銷售排行榜,黑電技術風向轉了?

中國家電網 2024-05-16 17:43:50

進入2024年,MiniLED電視鋪貨速度明顯提速,5月13日,康佳發布旗艦新品Mini AI-LED電視“天境”系列;5月8日,海信Vidda發布XUltra系列新品,定義爲年輕人的第一款AI MiniLED電視;而在4月份,TCL一舉發布3款MiniLED彩電系列,全面覆蓋55/65/75/85/98等廣泛尺寸;今年3月,小米推出S系列MiniLED電視,其中55/65/75寸三款産品連續霸榜京東平台電視銷量排行榜。

事實上,從3月份的AWE2024展會上,便能明顯感受到當前黑電廠家的轉向,除了LG還在堅守OLED電視外,其他黑電品牌今年都在主推MiniLED産品,出展MiniLED電視在數量和尺寸豐富程度上,都達到新高。

OLED銷量下滑,MiniLED後來居上

近年來,關于電視新一代顯示技術路線的探討是黑電行業普遍熱衷的話題,而在下一代技術選擇上,行業目光普遍聚焦于OLED與MiniLED/MicroLED。韓國是OLED技術的忠實擁趸,據韓國知識産權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韓國企業在OLED顯示面板上的專利申請數量爲5384件,占比43%,居世界第一;中國企業如京東方等也在發力OLED顯示屏幕,專利申請占比約爲26%。不過,從近兩年顯示面板發展趨勢看,OLED在手機、平板電腦、PC等小屏顯示端的應用還在擴張,但在電視等大屏端開始受到MiniLED沖擊。

據Omdia調研數據顯示,2022年OLED電視出貨量在全球和中國市場出現雙降。而據洛圖科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OLED電視出貨繼續遭遇全面下滑,其中全球出貨量下降20.6%,中國市場出貨量爲10.6萬台,同比下滑50%。洛圖科技方面認爲,市場占比不均衡,品牌參與度下降,消費者對OLED電視熱情減弱,是造成OLED電視下滑的主因。此外,MiniLED電視的狙擊,則進一步壓縮了OLED電視的市場空間。而在品牌格局上,LG、三星和索尼基本壟斷了全球OLED電視市場,2023年3家合計出貨量占比85.5%,其中又以LG 55%的占比最高,這就讓其他黑電品牌基本喪失了在該領域展開有效競爭的條件。

中國家電網查閱了國內部分黑電企業近兩年的財報,在2022年年報中,企業還普遍提及OLED電視。但在2023年年報中,海信視像和TCL電子已經通篇未提及OLED,兩企業轉換賽道之意明顯;另一家企業創維集團,則僅在提及遊戲電競顯示器時提到了OLED技術。

國內頭部電視代工企業兆馳股份提到,伴隨顯示市場的技術變化,MiniLED 電視滲透率爆發,2023年國內線上市場中,MiniLED電視銷售滲透率已達10.7%,在終端市場超越OLED成爲高端陣營主導。從成本端看,隨著 MiniRGB顯示芯片可靠性、一致性不斷提高,Mini RGB 芯片成本正在經曆大幅下降,供應鏈産能持續提升。同時,在Mini RGB 芯片微縮技術下,同等晶圓面積可切出更多更小粒芯片,進一步推動芯片降本,自2019年至2023年,Mini RGB芯片價格年均降幅達33%,總降幅約80%,爲MiniLED技術廣泛商業化提供了基礎。另外,從顯示技術層面看,在大尺寸領域OLED存在一定瓶頸,MiniLED 背光是傳統背光的技術升級,與 LCD 面板結合,可提升 LCD 顯示的附加值,滿足市場對高端顯示技術的需求。同時,相較于OLED居高不下的成本,MiniLED 背光可以根據不同梯隊的市場需求,實現光源分區性能的靈活配置,從而滿足高端與性價比兩大市場。

MiniLED能否成爲下一代電視主流技術?

據測評博主“@機仔老陽”介紹,MiniLED本質上還是液晶顯示器,只是將原來的背光板升級爲分區燈珠控光模組,液晶面板本身不發光,而是通過燈珠分區照亮面板。OLED則是由衆多有機材料組成的發光面板,可實現每個像素點自主控制發光。由于MiniLED采用燈珠分區控制,在亮度、明暗度等方面對比傳統背光液晶電視觀感更好。OLED則由于可以關閉像素點發光,能夠實現接近純黑色的黑場效果,對比度和整體觀感非常不錯,同時由于像素獨立控制,可以帶來極快速的屏幕響應時間;但缺點是由于OLED采用有機材料,相比傳統液晶屏,其壽命較短,且部分消費者反饋OLED有燒屏現象。目前,隨著MiniLED技術的成熟,MiniLED電視在觀感上已經可媲美OLED産品。

數年前,黑電行業普遍將OLED定義爲“下一代主流顯示技術”,而今伴隨著MiniLED發展,以及其向MicroLED技術的邁進,MiniLED是否會以競爭者身份挑戰OLED的未來地位呢?對此,中國電子視像協會秘書長董敏認爲,“目前,還不能說OLED在電視應用上的前景不如MiniLED,我認爲兩種技術未來是長期共存態勢,對應不同消費群體和品牌陣營。說到市場的‘下一代主流技術’,我們需要看該技術是否具備‘大規模替代’能力,這一能力往往並非取決于技術的領先性,而是看其産業化、商業化成熟度。目前,與OLED相比,我們看到更多品牌,更大陣營在積極推動MiniLED發展,這是它的優勢所在;同時,加持MiniLED背光後,液晶顯示在很多性能方面已經不輸OLED,這是其性價比優勢。我們只能說,未來在很長時間段內,隨著衆多品牌不斷推進MiniLED技術,其將在很大程度上主導全球電視市場發展。”

據中國家電網記者了解,電視顯示屏技術路線之爭貫穿彩電發展史,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液晶面板與等離子面板的技術之爭。與OLED相同,等離子屏幕也可實現像素級自發光,每個像素都是一個獨立光源,可單獨開關,從而實現超高對比度與驚豔的黑場效果,避免了液晶屏在顯示黑色時存在的漏光、泛白等情況。但在當時,松下掌握著等離子技術的絕對專利優勢,並拒絕向其他企業開放技術以共同壯大市場;而采購松下等離子面板的成本,極大壓縮了其他廠商的利潤空間。在這種情況下,衆多廠商加入液晶陣營,隨著資金與研發的大幅投入,液晶顯示屏在畫質、性能、尺寸等方面不斷叠代,而價格也爲普通消費者廣泛接受,最終成爲市場主流,而等離子電視如今已淡出消費視野。而目前,在大屏OLED面板采購方面,黑電廠商面臨著與當時等離子屏相似的境遇,這或者也是促使衆多黑電企業在主推技術上改弦更張的重要原因。

2022年,海信收購乾照光電,將業務延伸至MiniLED上遊芯片産業。2023年,TCL 電子年報顯示,公司MiniLED智屏全球出貨同比上漲180.1%。近期,業內傳言TCL華星擬募資630億元投建8.6代OLED生産線,引來華星緊急辟謠;與此同時,此前宣布計劃于2024下半年投産的LG Display也被曝出因設備問題進一步推遲其8.6代線OLED項目。8.6代線玻璃基板尺寸一般爲2250mm×2600mm,其較爲經濟的切割尺寸爲45寸、50寸和58寸産品,適合中尺寸屏幕。在消費低迷,行業技術路線不決的當前,黑電企業的上述動作或者均與市場選擇有關。

0 阅读:151

中國家電網

簡介:家電世界,由此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