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房主爲什麽不想賣房?

孫斯陶談國論今 2024-04-24 20:18:57

根據《紐約時報》報道,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大多數美國業主背負的房貸利率在7%至9%之間徘徊。然而,隨著網絡泡沫的衰退,這一數字開始逐漸下滑,次貸危機後更是大幅下跌。

許多美國房主抓住了這個機會,選擇了重新貸款。直到疫情初期,美國房貸利率觸及了曆史低點,許多家庭都享受到了低于3%的超低房屋貸款利率。這種利率的巨大差距,直接擾亂了美國房産市場的平穩運行。

美國聯邦房屋金融管理局的經濟學家們最近的一項研究揭示了這一現象:全美每年通常售出約500萬套房屋,但在前年春季至去年底利率上升期間,全美房屋銷售減少了大約130萬套。

此外,從1998年至2020年,從未有超過40%的房貸持有人的固定利率低于市場利率1個百分點以上。然而,在過去兩年裏,爲了對抗通脹,聯邦儲備系統推動了各種貸款利率的飙升。截至去年底,大約70%的美國房貸持有人的利率比市場提供的新貸款利率低了3個百分點以上。

由于美國利率從疫情低點迅速上升,許多背負房貸的美國業主發現,現在出售自己的房屋在財務上可能並不明智。只要他們短期內沒有搬遷的打算,例如爲了追求更好的工作或更高的薪水,或者更換更大或更小的住所,他們就可以在未來幾年內繼續享受原有的低息貸款。

然而,對于許多美國人來說,利率問題已經深刻地影響了他們的家庭決策和整個房屋市場的運作,甚至可能加劇了對經濟更廣泛的挫敗感。經濟學家利伯索恩和羅斯坦發現,前年和去年有抵押貸款的屋主的流動率有所下降,而沒有抵押貸款的屋主或租房者的流動率卻沒有相應下降。

羅斯坦還提到,這一切現象並不僅僅源于當前的高利率水平,“我們從來沒有遇過像過去4年這樣的情況”。這些影響可能與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後的房地産市場崩潰的情況相似,當年的負資産問題讓許多人困在了他們想要離開的房屋中。然而,今天的挑戰可能更爲持久,因爲短期內美國30年期房貸利率再次跌破3%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

0 阅读:2

孫斯陶談國論今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