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耳他海峽:掌控地中海的關鍵,以馬耳他島之名成爲兵家必爭之地

維達說 2024-04-01 10:07:33

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形成曆史比大西洋還要古老。它西經直布羅陀海峽可通大西洋,東北經土耳其海峽連接黑海,東南經蘇伊士運河出紅海到達印度洋,是歐亞非三洲之間的重要航道,也是溝通大西洋、印度洋間的重要通道,自古以來在西方文明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在這條通道的中部,有一個堪稱“地中海心髒”的地方,所鄰的海峽是地中海南下北上、西進東出的必經之地,更因聖約翰騎士團而名聲大噪,這便是馬耳他海峽。

以馬耳他島成名的海峽

馬耳他海峽是馬耳他群島與意大利南部西西裏島之間的一條狹窄水道,因馬耳他島而得名,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的島國,全境由馬耳他島、戈佐島、科米諾、康米諾托和費爾夫拉島五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16平方公裏,其中馬耳他島最大,面積245.73平方公裏,多天然良港。

島上的瓦萊塔港是馬耳他最大的港口,有多處深水碼頭及裝卸、加油和儲糧等設施,年吞吐量約160萬噸,可滿足萬噸貨輪裝卸貨物的要求。馬耳他群島北邊是馬耳他海峽,西南是突尼斯海峽,扼守著地中海的航運要沖,從西地中海的直布羅陀到馬耳他群島的距離,與馬耳他群島到東地中海的塞浦路斯的距離大致相等,所以這裏一向有“地中海心髒”之稱。

馬耳他島北面的馬耳他海峽,將馬耳他島與西西裏島隔開,二者可通過渡輪和高速雙體船往來。海峽呈東西走向,最窄處約93公裏,中部水深約爲100-150米。由于歐洲與亞洲的貿易往來,貨船大多走地中海,進出直布羅陀海峽和蘇伊士運河完成,所以處在航道中間的馬耳他海峽是地中海航線的必經之地,極具戰略價值。

通俗形容的話,就是無論是歐洲南北往來非洲,還是歐洲東西滲透西亞,馬耳他島及所鄰海峽都是航線的“十字路口”,亦可用作跳板,所以曆史上這片海域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發生過很多海戰爭奪,除了二戰期間的英意海戰外,最出名的便是1565年馬耳他騎士團與奧斯曼帝國海軍的圍攻海戰了。

與聖約翰騎士團的淵源

當然所謂的“馬耳他騎士團”,准確來說是聖約翰騎士團,全稱“聖•約翰•耶路撒冷•羅德•馬耳他軍事醫院騎士團”,1048年創建于耶路撒冷,起初只是在十字軍針對穆斯林的東征戰爭中提供醫療服務,後來逐漸成爲當時基督教會東征西亞的三大騎士團之一,與聖殿騎士團、條頓騎士團齊名。

騎士團用現在的眼光,可以粗略理解爲“雇傭軍”,是一個混合了歐洲所有民族的由基督教武士團體,也就是由“世間最傑出的宗教武士”組成的外籍軍團。在16世紀中期,隨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崛起,聖約翰騎士團被迫從相繼從聖城耶路撒冷、塞浦路斯和羅德島敗退,最終在經羅馬教皇和羅馬帝國皇帝西班牙的查理五世的允許下,據守馬耳他群島。

此時占據馬耳他島的聖約翰騎士團,控制著馬耳他海峽,時刻威脅著奧斯曼帝國的地中海交通線,所以便成了奧斯曼帝國必須要拔除的眼中釘,于是1565年由200艘戰艦、4萬士兵組成的土耳其軍團開赴馬耳他,發動馬耳他圍攻海戰。

而聖約翰騎士團之所以來到馬耳他群島,又如此招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記恨,不只是馬耳他島的地緣優勢,還在于聖約翰騎士團當時賴以謀生的手段——被稱爲“組織化的海盜行爲”。雖然聖約翰騎士團成立之初是一個救死扶傷的兄弟會,而不是像聖殿騎士團那樣是一個純軍事組織。

興建醫院、精研醫術和培訓醫師是聖約翰騎士團的最擅長的領域,之後才延伸到保護朝聖者前往耶路撒冷的軍事領域。雖然騎士團因高超的作戰能力廣受歐洲人的尊重(參考唐吉坷德),但騎士團並不受歐洲各國待見,因爲騎士團直接對教皇效忠,而無需對本國保持忠誠。再加上騎士團富可敵國的財力和某些成員巨大的影響力,所以聖約翰騎士團在離開羅德島後一直在流浪。

所以當羅馬帝國皇帝將聖約翰騎士團安置在當時還屬偏遠且是對戰奧斯曼帝國前線的馬耳他群島時,後者不得不欣然前往。當時的馬耳他群島在地中海氣候的影響下,冬季多雨,夏季高溫幹燥,年降水量約560毫米,由于島上都是珊瑚石灰岩高地,淡水全靠老天爺的恩賜。嚴重缺水之下,馬耳他群島雖算不上荒蕪,也遠比西西裏島要貧瘠,可耕地很少,糧食水果基本要靠外運。

但好在馬耳他島上有兩大天然良港:瓦萊塔港和比爾澤布賈港,可比肩西西裏島上的錫拉庫薩港和意大利南部得塔蘭托港,這讓聖約翰騎士團可以變身爲信仰基督教的海盜,頻繁從海上掠奪奧斯曼帝國的財富,此舉讓後者怒不可遏。在奧斯曼大軍到來之前,馬耳他島僅有400名騎士團騎士及800雇傭兵,但騎士團的大團長瓦萊塔對此早有防備,他憑借掠奪的財富在馬耳他群島上構築了堅不可摧的堡壘群。

這些海島堡壘群不但能抵擋火炮攻擊,而且還儲存了大量購買的糧草,于是奧斯曼帝國的軍隊在用火炮攻城不克,初戰受挫後,再加上後勤給養跟不上,士兵損失高達2.5萬,不得不選擇了撤退。而聖約翰騎士團一戰成名,一時之間成爲全歐洲的英雄,騎士團遂改稱馬耳他騎士團,還以瓦萊塔之名援建了一座固若金湯的海上堡壘,這便是現在馬耳他的首都所在地。

東方的中途島,南歐與北非的航運樞紐

此後馬耳他騎士團一直占據著馬耳他群島,直到1798年(清嘉慶三年),稱雄歐洲的拿破侖出于南下遠征埃及的訴求,驅逐了騎士團,強占了馬耳他。不過兩年後馬耳他人便聯合英國驅逐了法國,馬耳他逐漸淪爲英國殖民地。到1878年英國又殖民了塞浦路斯後,便形成了直布羅陀海峽-馬耳他島-塞浦路斯島的軍事體系,地中海徹底被英國收入囊中,成爲英國前往印度的海上要塞。

這也是馬耳他群島被英國人稱爲“東方的中途島”的原因。直到1964年由于英國在二戰中國力損耗巨大,無力鎮壓起義,馬耳他最終贏得獨立。不過仍是英聯邦成員國,直到1979年英國駐軍才撤離馬耳他。畢竟馬耳他進可攻退可守的地理位置實在太重要,掌控馬耳他海峽就能隨時掐斷地中海航線,二戰時英國艦隊就是在馬耳他海峽襲擊意大利到北非之間的海上運輸船只,使北非的隆美爾軍團始終處于糧草不濟的境地,最終被盟軍覆滅。

這就是馬耳他群島與馬耳他海峽在地中海擁有的巨大地緣價值,它讓這片海域有了靠航運發家致富的潛力,也讓這裏成了自古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至今瓦萊塔堡壘牆壁上依然可見當年的彈孔。

上期回顧:墨西拿海峽:西西裏島旁邊的海上要沖,爲何跨海大橋蹉跎32年未果

備注:本文是《世界海峽合集》的第34章原創作品,僅爲一家之言,轉發請注明【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及出處】,嚴禁抄襲。另文中配圖部分引自網絡,如有版權私聯請刪。

0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