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勒海峽:丹麥的“蘇伊士運河”,曾靠收過路費讓國民過上富足生活

維達說 2024-04-16 14:09:22

當去往芬蘭的航船北上依次駛過英吉利海峽、斯拉格拉克海峽和卡特加特海峽後,航向西南便進入到了波羅的海的的最後一關,也是波羅的海第一門戶的厄勒海峽。這裏沒有斯拉格拉克海峽的寬闊無垠,也沒有卡特加特海峽的風高浪急,有的只是沿岸一幢幢色彩絢麗的老房子鱗次栉比和原生態的曠野,這就是厄勒海峽。

波羅的海的第一門戶

在厄勒海峽的最南端就是丹麥最具魅力的地方——哥本哈根,這裏一直是北歐著名的水手樂園,去往歐洲大陸的船舶在駛向北海前,都會在這裏休整、花天酒地一番。所以每年從4月到10月,在這片並不算特別寬闊的水域中,在這些被太陽曬成了琥珀色的船只上,有人在跳舞,有人在彈吉他、唱歌,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徜徉在岸邊,仿佛整個哥本哈根的熙攘都在這裏了。

哥本哈根就扼守著厄勒海峽的南端出口,作爲連接波羅的海和大西洋(通過卡特加特海灣、斯卡格拉克海灣和北海)的三條丹麥海峽之一,厄勒海峽長110公裏,寬4-28公裏,水深12-28米,不僅是波羅的海通往北海的最深的水道,而且還是最短通道,所以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不管是芬蘭、瑞典、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還是俄羅斯的聖彼得堡,想要進入大西洋都必須途經此地。所以厄勒海峽同時也是北歐最繁忙的航道之一,每年都有數萬艘船舶通過這裏,同時海峽的深度也完全可以滿足當今巨型貨輪的正常通行。

此外,厄勒海峽也是瑞典與丹麥的國界線,不過由于海峽中間薩爾霍姆島的存在,以及瑞典南部河流泥沙的影響,海峽水位較深處多偏向丹麥一側,所以大型船只也多會靠向丹麥一側航行,所以雖然厄勒海峽歸瑞典和丹麥共有,但實際上丹麥擁有更大的管轄權,其特別規定,任何外國潛艇經過厄勒海峽時,都必須浮出水面。

厄勒海峽成就哥本哈根首都地位

到這裏我們大致就能理解丹麥首都爲何不在日德蘭半島上,而在西蘭島這座海島上了。其實早在1857年前,丹麥由于扼守著波羅的海的出海通道,曾坐地起價對所有通過厄勒海峽的外國船只征收過路費。僅憑這一項稅收,丹麥就能夠讓全體國民過上富足的生活。不過這種類似埃及享受蘇伊士運河紅利的好日子還是在1857年被終結。

原因是以英國、德國爲首的歐洲列強不願再繳納高昂的過路費,于是便聯合起來通過武力施壓,丹麥不得不取消去厄勒海峽的收費管制。盡管哥本哈根因此失去了一項重要的收入來源,但並沒有影響哥本哈根作爲首都的地位,畢竟早在12世紀,洛斯基勒的阿布薩隆重主教在此築起要塞,便興起了“商人之港(哥本哈根)”。

數百年的持續建設,讓哥本哈根不僅是丹麥國內最大的城市,同時也是北歐的門戶。現在來看哥本哈根似乎過于靠近國界線了,與瑞典第三大城市馬爾默只隔著一道厄勒海峽,而占據國土大部的日德蘭半島卻遠在西部,很難受到政治中心的輻射影響。但真實情況是,哥本哈根能確立爲丹麥首都,除了厄勒海峽的重要地位外,還跟丹麥人祖上輝煌的“維京帝國”有關。

丹麥人的祖先是維京人,維京人的英文名“Viking”一詞有兩個主要含義:一是“峽灣來的人”,二是“海上遠征”。這個與地中海的腓尼基人並稱爲歐洲兩大古老航海民族的族群,一直不斷地被誇耀和推崇。他們于公元8-11世紀在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異軍突起,發展成爲令整個歐洲聞風喪膽的海盜勢力。

在長達3個世紀的海上遠征中,這些頭戴牛角盔、手持巨斧的維京海盜們,乘坐龍頭戰船曾襲擊了以日德蘭半島爲中心的所有北歐和英倫三島,甚至向南席卷歐洲大陸的心髒地帶,向東通過地中海進犯拜占庭帝國。整個丹麥以北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以南的德意志沿岸、西南的法蘭西王國、西北的冰島和英格蘭都曾臣服于維京人的武力之下。

當然這個駕著長船四處打劫的維京海盜,原本也只是安分守己的農民、商人,只因爲當時趕上全球氣候溫暖期,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人口爆炸式增長,只好向外擴張。所以在當時,瀕臨厄勒海峽,方便出海劫掠的哥本哈根就是維京人統治的中心。而且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的土地作爲維京人的“龍興之地”,也曾長期在丹麥的管轄之下。

此外,相比扼守著厄勒海峽北端的赫爾辛格,哥本哈根地形更爲平坦,在耕種和發展大城市方面更有潛力,同時哥本哈根西南側便是盛産盛産鳕魚、鲱魚的波羅的海,更有利于獲取增強體質所需的蛋白質食物。而且相比與德國接壤且一馬平川的日德蘭半島,哥本哈根所在的海島更具防禦優勢。

丹麥西部的日德蘭半島與德國接壤,且一馬平川,陸地防守壓力巨大。

要知道丹麥祖上就是靠海上劫掠成名的,一直以來海軍實力遠強于陸軍,而且在歐洲大陸上,面對德國和法國這對數一數二的陸軍力量,丹麥可以說毫無招架之力。也正是這種種原因,可以說厄勒海峽成就了哥本哈根,而哥本哈根也讓丹麥得以借力厄勒海峽在國際貿易和航運中分得一杯羹

厄勒海峽大橋也稱歐爾松大橋,連接哥本哈根和瑞典第三大城市馬爾默,于1995年動工,是全球第十大橋。

厄勒海峽大橋長16公裏,由西側的海底隧道、中間的人工島和跨海大橋三部分組成,有著世界最寬敞的海底隧道

如今隨著歐洲不斷深化一體化,哥本哈根處于東部邊界的劣勢進一步被北約和歐盟的共同防禦抵消了,反而受厄勒海峽的通航價值惠及,成爲了世界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同時與對岸瑞典的和解,兩國還在2000年完工了跨越厄勒海峽的歐爾松大橋,打通了北歐通向歐洲腹地的通道,這裏也將成爲歐洲另一個教育、科研和商業中心。

上期回顧:斯拉格拉克海峽:巨艦大炮時代的巅峰之戰發生地,波羅的海的要沖

備注:本文是《世界海峽合集》的第44章原創作品,僅爲一家之言,轉發請注明【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及出處】,嚴禁抄襲。另文中配圖部分引自網絡,如有版權私聯請刪。

6 阅读:1737
评论列表
  • 2024-04-18 11:48

    厄勒海峽通行費屬于丹麥王室收入,丹麥平民根本享受不到。[橫臉笑]正因爲這筆收入,丹麥王室對內才壓得住貴族階層,並組建王室直屬軍隊對外爭奪利益。[呲牙笑]但強中更有強中手,自從1658年被瑞典跨海圍城哥本哈根,1799年又被納爾遜炮轟哥本哈根後,這個通行費再想搞下去已經力不從心了。[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