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可汗隕落,唐高宗時代到來│1168

青禾談曆史 2024-05-14 01:40:30
649年四月,唐太宗李世民病勢越發沉重,不耐暑熱,于是到長安城外的翠微宮中避暑。不過,調養了一個多月,李世民的身體卻沒有絲毫好轉迹象。李世民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于是開始著手安排後事。 對于太子李治,李世民還是比較滿意的,尤其是又經過這幾年自己的精心教誨,已經算是一個合格的繼承人了,雖然剛剛二十二歲,太過年輕,但只要安排幾個得力的大臣輔佐,即使比不上自己,治理並守護好這萬裏江山,還是沒問題的。 隨著李靖等絕世名將的相繼凋零,此時大唐軍中的領軍人物,要數太子詹事李勣了。爲了防範萬一,李世民特意叮囑李治:“你對李勣沒什麽恩情,我擔心我死之後,他對你不夠敬服,所以,我會將他貶黜、外放,等我死之後,你再重新重用于他,視爲親信,他應該就會全心侍奉于你了。切記,李勣被貶黜之時,如果有徘徊觀望的舉動,說明懷有異心,立刻殺掉他。”隨即,李世民下旨貶李勣爲疊州都督。 李勣幹脆異常,接到诏書後,別說徘徊觀望,甚至連家都沒回,當即走馬上任去了。 到了五月下旬,李世民病勢垂危,已經進入彌留狀態。五月二十六日,李世民召來太子李治、長孫無忌和褚遂良,最後叮囑了一番李治後,讓褚遂良草擬遺诏,囑托二人好好輔佐李治,隨即便閉上了雙眼。縱橫天下的天可汗,千古一帝李世民,與世長辭,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 李世民即位之初,天下雖然基本統一,但依然動蕩不休,突厥大軍更是直逼長安,在大唐都城之前耀武揚威;離世之時,卻早已是盛世來臨,國力強盛,疆域遼闊,四海威服,萬邦來朝。 李治痛哭不止,悲痛欲絕。長孫無忌雖然也傷心不已,但還算鎮定,勸阻太子須以宗廟社稷爲重,但見李治方寸已亂,勸阻不住,索性先秘不發喪,然後迅速安排大量侍衛保護著李治返回長安皇宮。二十八日,李治回到長安,李世民的車駕好像一切正常的樣子,一同返回。二十九日,正式給李世民發喪,宣布遺诏。六月初一,李治正式即位,是爲唐高宗。 李世民的死訊傳開,舉國哀悼,四方各部族使者也都悲痛不已,多有以剪發、劃臉、割耳等自殘行爲表達哀悼的,阿史那社爾、契苾何力更是主動要求自殺殉葬。好在李世民早有吩咐,不允許他們這樣做,這些行爲才漸漸平息。 這裏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李世民生前,雖然也有避聖諱的做法,但並不嚴苛,世民這兩個字,只要不是連在一起的,就不用避諱,例如李勣,就依然稱爲李世勣,但是在李治即位後,爲了體現自己的孝心,開始嚴格執行起避諱制度,不管是人名、地名、菩薩名、官職名等等,凡是涉及到世字或者民字的,都需要嚴格避諱了。 按照李世民的臨終囑托,李治加封長孫無忌爲太尉,李勣爲左仆射。 長孫無忌、褚遂良、李勣,都對李治頗爲忠心,齊心協力輔佐皇帝,李治也非常敬重、禮遇三人,政務上、軍務上都與三人商議,因而,這次皇權交接,非常順利,朝廷運轉正常,百姓平穩安定,盛世繼續。 李世民的眼光不錯,選的這個繼承人並沒有讓人失望,至少在稱帝之後的前十幾年,李治也算得上一個英明的君主,延續了唐太宗時期的大部分政策,知人善任,聽得進谏言,大力打擊世家豪強,關心民間疾苦。因而,國家穩定發展,百姓安居樂業,“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史稱爲“永徽之治”。 實際上,因爲李世民晚年的連年征戰,軍事上雖然節節勝利,但大唐國庫卻已經非常匮乏,百姓生活凋敝。李治上位後,與民休養生息,以發展生産爲主,國力、民力逐漸恢複,大唐底蘊更加深厚。 當然,偌大一個國家,幅員萬裏,總體平穩的大趨勢下,總有不和諧的事情發生,也總有人想趁著新皇帝剛上位的機會興風作浪。 651年,西突厥大軍進攻庭州。李治再沒經過戰陣,也不可能看著敵人肆虐邊境,于是派將軍梁建方率軍出征。幾番激戰後,唐軍勝利。 外敵才平定,內部又起叛亂。652年冬,高陽公主唆使丈夫房遺愛,勾結驸馬都尉薛萬徹、荊王李元景、巴陵公主及其丈夫柴令武等人,陰謀造反。 高陽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兒,因深受父親寵愛,養成了刁蠻驕橫的性格。成年後,唐太宗將高陽公主賜婚給房玄齡的次子房遺愛。婚後,高陽公主和房遺愛關系並不和睦,反而與辯機和尚私通。唐太宗震怒,腰斬辯機,斬殺公主身邊親信奴婢十余人。高陽公主因此怨恨上了父親。唐太宗死時,高陽公主毫無悲傷之情。 房玄齡死後,其爵位和大部分家産由長子房遺直繼承。高陽公主不服氣,挑唆房遺愛和哥哥爭奪爵位和家産,並誣陷房遺直對自己無禮。 房遺直也不示弱,上書向唐高宗李治告發房遺愛和高陽公主的種種罪狀。 唐高宗李治下旨讓長孫無忌審問此事。這一查卻查出了高陽公主、房遺愛勾結薛萬徹、唐太宗的另一個女兒巴陵公主和她的丈夫柴令武以及荊王李元景等人陰謀造反之事。 吳王李恪文武雙全,當初唐太宗李世民認爲此子最像自己,曾經有立其爲繼承人的想法,因爲長孫無忌強烈反對此事作罷。畢竟李治是長孫皇後所生,是長孫無忌的親外甥。因此,李恪和長孫無忌關系非常惡劣,長孫無忌也一直想找機會除掉李恪。房遺愛也知道此事,被抓後誣告李恪也參與了謀反,希望能借此讓自己免于一死。 長孫無忌大喜,當然不會釋放房遺愛,但卻以此理由,將李恪抓了起來。 最終,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被直接斬殺,李元景、李恪、高陽公主、巴陵公主被賜自盡。 受此事牽連,江夏王李道宗、骁衛大將軍執失思力、李恪的同母弟蜀王李愔、太子詹事宇文節、房遺直、薛萬徹的弟弟薛萬備等人,有的丟官罷爵,有的慘遭流放,連已故的房玄齡都因此事被罷除了陪祭太宗宗廟的殊榮。 一番清洗後,大唐朝廷再次安穩下來,李治的地位也更加穩固,大唐繼續正常發展著。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