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爲什麽對項羽如此忌憚?

小屋成一統 2024-04-15 21:57:15

劉邦對項羽如此忌憚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項羽的軍事實力以及個人軍事能力。可以說一句不客氣的話,如果項羽在政治上成熟一些,那天下,就沒有劉邦什麽事了。別說當漢王了,就搶先入關這一條,劉邦就得人頭落地。那麽,具體說來,劉邦對項羽如此忌憚的原因有哪些呢?我認爲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 項羽的軍事能力

盡管項羽政治上不成熟,犯了不少錯誤。比如鴻門宴上放走了劉邦,放虎歸山;又比如錯失了韓信、陳平等一流人才,養虎爲患。但即使如此,項羽的霸王之名也絕不是吹出來的,更不是因爲所謂的因緣際會偶然得來的。那絕對是一刀一槍,用血肉拼出來,打出來的!

楚漢相爭期間,諸侯聯軍一見項羽的大旗就作鳥獸散,由此也可見項王的威勢並非浪得虛名。從破釜沉舟擊敗秦軍,再到彭城大戰,以三萬鐵騎擊敗劉邦五十六萬聯軍,打得劉邦倉皇出逃。可以說,只要項羽在一日,劉邦就一日不得安甯,就永遠如芒在背!以至于項羽死後多年,項羽曾經的部下淮南王英布謀反,以項羽當年的軍陣對陣漢軍時,劉邦都震驚無比。因此,面對這樣一個項羽,這樣一個對手,劉邦能安得了心嗎?劉邦能不忌憚嗎?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從另一個側面看出劉邦對項羽軍事實力的恐懼。我們都知道韓信是劉邦的手下,也是漢初三傑之一。韓信對于劉邦滅掉項羽一統天下,可以說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就韓信的征伐來看,說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一點都不爲過。可就是這樣一個大功臣,劉邦對他卻始終不放心。項羽一滅,韓信就被從齊王改封爲楚王。再後來,劉邦僞遊雲夢,沒有任何證據地用計抓捕了韓信,貶其爲淮陰侯。可憐一代兵仙韓信,作爲大漢王朝的開國功臣,軍功卓著,最後卻落得個謀反罪,誅九族的下場。

那麽劉邦爲什麽要如此對待韓信,如此對待自己的大功臣,即使冒著被天下諸侯猜忌,被後世史書嘲罵的風險,也要處理掉韓信呢?這是因爲,劉邦對于韓信,對于韓信的軍事才能實在是太忌憚了,忌憚到食不能寢,忌憚到夜不能寐。可以說,沒有了韓信,自己無法擊敗項羽。可若是韓信某一天將槍口對准自己,那麽自己恐怕也凶多吉少,難以抵擋!所以,劉邦對軍事能力一流的大功臣尚且如此忌憚,更遑論與韓信同爲頂級軍事家的作爲對手的項羽了。

其二 項羽對劉邦的仇恨

項羽對劉邦是有理由仇恨的。當年懷王之約的時候,項羽自己在苦戰章邯,劉邦卻趁機一路高歌猛進,率先攻入關中;諸侯們都對項羽跪地膝行的時候,劉邦卻給他來了個毋內諸侯。你說他能不氣恨劉邦嗎?

緊接著鴻門宴上,項羽放了劉邦一條生路。就項羽本心而言,我覺得他肯定認爲劉邦應該感激他。但後來的事實恰恰相反,劉邦不但沒有感激,反而沒多久,就出關中,攪的天下大亂。

我覺得項羽此時,心裏一定是羞憤交加的。一方面,我放了你一條生路,你卻反過來給我攪了個天下大亂,以怨報德,豈有此理!另一方面,鴻門宴上,你一會兒說當年戮力攻秦,一會兒說不敢背項王。到頭來,敢情全是糊弄我玩兒呢?

這是對項羽智商的嘲弄。普通人遇到這種事情尚且意難平,更何況是西楚霸王項羽呢?我想,對于項羽來說,這估計要比打一場敗仗,吃下一個蒼蠅還要難以忍受。所以,鴻門宴上項羽能夠放過劉邦一次,但這一次若是劉邦再落到項羽手裏,那不誅九族,不徹底平息了項羽的怒氣,是不可能罷休的。

對于這些,劉邦是心知肚明的。況且,即使對于一個對自己懷有如此仇恨的普通人,尚要小心提防,更何況,這個人是項王呢?項王不死,我們漢王的日子,終究不會好過呀!

其三 項羽需要劉邦的項上人頭

就當時的形勢而言,天下大亂,劉邦俨然已經成了反項羽聯盟的領頭羊。劉邦絕不會改投項羽,也絕不可能改投項羽。項羽東征西討,這裏平掉一個,那裏就冒出來一個。特別是這個劉邦,打敗一次,他就卷土重來一次,打敗一次,他就卷土重來一次。我想如果滅章邯的時候,項羽是一往無前,自信自己無敵于天下的話,那麽此時此刻,那個不敗的項王一定已經意識到,自己並非無敵了,不但如此,甚至還要爲可能的失敗發愁。心力交瘁,力不從心,這些從未出現過的情緒感受,開始一一出現在項王的心頭。

正因爲如此,項羽此時急需要處理掉天下的動亂。而處理這些動亂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劉邦的人頭砍下來,震懾天下。因此,即使抛開個人情緒,就單單從政治上考量,劉邦也非殺不可!這一點項羽懂,劉邦自然更懂。

到此爲止,我們前後總共分析了三個劉邦忌憚項羽的原因,不知大家還有什麽其他的看法?總的來說,劉項不能並存,是一個客觀事實,封建制度容不下兩輪太陽。所以,劉項都沒有太多選擇,由此導致的他們相互間的必欲除對方而後快的決心也可想而知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