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藏中國文物

關中拍客 2024-04-25 17:43:14

2024年4月5日中午,我在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參觀時,看到大量來自中國的古代珍貴文物,包括瓷器、佛造像、青銅器、家具和字畫等。在亞洲燦爛的文明之中,中華文化散發著璀璨的光芒——

在亞洲文明博物館大門的左右兩側,分別矗立著一尊中國的文官像和武官像,砂石雕刻而成,體型高大威武。它們由邱志民醫生夫婦捐贈,年代大約爲明朝或更早時期,原本豎立于墓葬前方的神道上,體現了墓主人較高的身份地位。

走進博物館,在一樓以“貿易交流和海上絲路”爲主題的展廳內,可以看到唐代“黑石號”沉船出水的大量中國文物,以及明清時期中國景德鎮、漳州、廣州等地燒造的各種各樣的外銷瓷器。

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海上捕獲一艘葡萄牙“克拉克號”商船,船上裝有大量中國制造的青花瓷,表面圖案分割成不同主題的區域,歐洲人把這種瓷器命名爲“克拉克瓷”。大約1580年,這種瓷器創燒于景德鎮,紋飾具有典型的歐洲風格。後來,漳州等地也開始燒造類似的瓷器。

景德鎮瓷器

漳州瓷器

接下來,在博物館內的“海上貿易”“古代宗教”“士人文化”“陶情瓷韻”等展廳中,可以看到更多不計其數的中國文物,讓人仿佛置身于國內的曆史博物館——

1.青花長頸瓶(Bottle-shaped vessel)

這件元代青花瓷器發現于14世紀的淡馬錫沉船中,保存完好,器型優美。表面呈條帶分布的蕉葉、花卉、蔓草等紋飾,夾雜著墨藍色的小斑點,都是早期青花瓷的特點。

2.廣彩行碗(Hong bowl)

這件制作于1785年的廣彩大碗描繪了廣州十三行的各國會館,被稱爲“行碗”。在18世紀末期,廣州是中國最繁忙的港口,分布著大量歐洲貿易公司的辦公樓和住宅。

3.制瓷圖魚缸(Fish tank depicting the making of porcelain)

這件制作于1735年的瓷魚缸側面,展示了中國古代制作瓷器的生産過程,包括制備粘土、成型、上釉、入窯燒制等步驟。最後,將制好的瓷碗擡出,成排擺放于橫梁上。

4.北魏佛造像(Stele with the Buddha)

這裏陳列的三件佛造像制作于6世紀,展示了中國北魏時期佛教信仰中的釋迦牟尼佛、多寶佛、菩薩、飛天、天王等神靈的形象。下方的造像兩側刻著大量供養人的姓名。

5.北齊思惟菩薩(Pensive figure)

這尊菩薩和石獅分別制作于北齊和唐代,菩薩造像表面有“天保二年(551)”的銘文。菩薩將右手放在臉上,處于正在思考的狀態,跟中國河北省曲陽縣的造像風格相似。

6.彩繪木雕像(Wooden statue)

這裏陳列的五件彩繪木雕像制作于遼至清時期,展示了中國佛教信仰中的關公、羅刹、觀音、釋迦牟尼佛、菩薩的形象。其中,關公像、羅刹像、菩薩像來自中國山西省。

7.芮公簋(Ritual food vessel)

這件青銅器大約制作于西周時期,器物內底部鑄有“芮公爲旂宮寶簋”的銘文,跟中國陝西省韓城市梁帶村和澄城縣劉家窪芮國西周墓地出土青銅器銘文內容相似。

8.信件(Letters)

這裏陳列的明清時期信件爲袁紹良博士的藏品,展示了中國古代文人之間的友誼和聯系,具有重要的曆史研究和書法藝術等價值。其中,有文征明長子文彭和曾孫文震孟的書信。

9.西園雅集(Elegant gathering in the Western Garden)

這幅描繪于18世紀的卷軸,用白描的手法展示了北宋時期西園雅集的盛況。當時,在開封城內驸馬都尉王诜的府邸,文人雅士聚在一起進行交流,吟詩作畫,品茗論道。

10.蘭亭雅集桌屏(Table screen)

這件漆雕桌屏制作于清朝乾隆年間,利用較厚的紅、綠、赭色漆雕刻而成,描繪了東晉永和九年(353)王羲之舉辦蘭亭雅集的盛況,曲水流觞,飲酒賦詩,揮毫作書。

11.二十四孝石棺板(Sarcophagus panel)

在這件北魏時期的石棺板上,用淺浮雕的形式描繪了《二十四孝》中郭巨埋兒的故事。通過四幅獨立的畫面,展示了侍者、宴會、貴族、郭巨的形象,線條清晰,內容豐富。

12.陶情瓷韻(Ceramics)

在亞洲文明博物館三樓,以“陶情瓷韻”爲主題的展廳內,系統展示了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陶瓷器文物,包括新石器時代彩陶、漢唐陶俑和冥器、宋元明清名窯燒制的精美瓷器。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