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與一位區幹部的征兵之爭

黨史博覽 2024-05-06 09:02:43

文/王光榮

周恩來

1947年4月12日,中共中央機關轉戰來到了安塞縣四區二鄉王家灣村。當時,爲打退國民黨胡宗南部對陝北的進攻,爲保衛黨中央,征兵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開。

一天,擔任安塞縣四區區委組織委員的張占堂,接受了一個重要任務:縣委剛剛給他下達了春季征兵的命令,要求兩個星期內全區征集210名新兵補充部隊,區裏又給二鄉分下了37個名額。現在,他正要參加王家灣村的動員大會,部署征兵工作安排和行動計劃。

擔任工作組副組長、中央軍委政治部民運科科長的王春華先到一步,他見張占堂來到會場,馬上招呼老鄉們安靜下來,宣布大會開始,請張占堂作征兵動員報告。張占堂向大家講了自己對這次征兵工作的想法,並簡要地作了安排。他把區委分給二鄉的37個名額又分配到本鄉的王家灣、榆山、高川等幾個自然村,並對這幾個自然村的負責人明確規定了征兵的期限,命令在10天內完成此項任務。

張占堂講了很長時間,沒有別人插話的一點兒機會。他說完以後,才轉身征求坐在身邊的王春華及中央軍委、中央前委機關其他同志的意見。王春華扯了扯張占堂的衣角,貼耳說道:“關于征兵部署,恐怕時間太倉促了一些,最好還是延長一下……”張占堂聽完後不以爲然地回答說:“胡宗南把咱延安都占領了,戰局這麽危急,征兵工作就應該是響鼓緊捶嘛!況且黨中央、毛主席又住在咱們二鄉,咱們咋能不做出個樣子,幹在前邊?總的說,絕不能松松垮垮、拖拖拉拉,地方上的事我可以作主!”火氣正盛的他根本聽不進別人的勸阻,仍讓大夥按原計劃進行,會議就這樣倉促地結束了。

晚上,張占堂被胡喬木叫去。胡喬木見張占堂到來後,便走到窯洞的牆壁跟前,搖動了挂在牆上的電話機,簡單地說了幾句話。

不一會兒,門外走進來一位首長。張占堂見了這位首長,不知該怎麽招呼,心中一陣緊張。他沒有說話,只是端端正正的站著,用很別扭的手勢給首長讓坐。那位首長則按著張占堂的肩膀讓他坐下來說話。張占堂說什麽也不肯,首長便拉著他一同坐在了鐵皮箱蓋子上。

這時,胡喬木給張占堂遞過來一支邊區工廠自造的香煙,自己也夾了一根,然後又返身忙著在炕邊寫東西去了。

挨張占堂坐著的那位首長連聲對胡喬木說:“你怎麽只給煙不給火呢?”

胡喬木經這位首長提醒,回頭一瞅,腦子一下子變得清醒了,不由得笑了笑,他忙得連自己的煙也沒點著,更不要說給區幹部點火了。他立即擱下筆,端過蠟燭走到張占堂跟前,讓他點著了煙。

等張占堂吸著了香煙,這位首長才親切地問張占堂多大年齡了,上過學沒有,當前工作組主要搞些什麽工作等問題。張占堂向這位首長彙報說:“我今年快30了,是個大老粗,沒上幾天學,不太識字。當前工作組主要開展的是抓生産、支前、征兵三項工作。”

首長接著張占堂的話,單刀直入地說:“那咱就談談征兵這件事。”接著又問道:“我說話你聽得懂嗎?”張占堂說:“能聽懂,就是說得有點快。”首長發出一陣爽朗的笑,然後說:“你講得對,我說話快了些,又是南腔北調不好懂。那我就慢點說吧!”

首長問道:“征兵工作是誰布置的,一共有多少名額?”

張占堂回答道:“縣委和區委命令的,全區210名,二鄉37名。”

首長又問道:“二鄉有幾個自然村?”

“三個,一個是咱們的王家灣,一個是榆山,一個是上溝裏的高川村。”

“二鄉20歲到30歲的青壯年是不是現在只有28名呢?”首長接著問。

張占堂有些難堪,他無言以對了。他感到有點納悶:首長才來個把月,怎麽對全鄉的情況比自己還熟悉呢?這個事他倒不太清楚,因此他只好瞅著首長,默默地點了點頭。

“你對上級的這種征兵安排提過什麽意見嗎?”首長還在問。

張占堂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對上級的命令,我們從來是不打折扣的,不說二話!”

那位首長緊蹙雙眉,搖了搖頭,沉思了一會兒,便有針對性地說:“去年冬季,二鄉征了多少兵,現在還都在部隊裏嗎?”

張占堂回答道:“征了四個,聽說兩個現在在部隊,兩個開小差回來了。這主要是受苦人只明白挖地打糧戳牛屁股,羊毛氈子熱炕頭,缺乏政治覺悟,家鄉觀念太強了!”

首長聽了很不高興,他的神情變得嚴肅起來。他站起身來,誠懇地說:“沒有覺悟的士兵是不會打勝仗的,他們爲什麽要回來?你想想,是不是我們的腦子太簡單了?首要的問題是多向老百姓宣傳我們的部隊是什麽樣的部隊,是爲什麽人打江山,爲誰流血犧牲,前赴後繼嘛!要充分相信群衆,群衆一旦覺悟,是什麽都豁得出來的。思想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不能像晴天霹雳一聲響,地上就下大雨嘛!以後,不論是縣委、聯防司令部,還是西北局下達的指示,在你這個地方有行不通的,就要提意見,幹什麽都應該從實際情況出發。全村的男人全部上前線,地誰種?家鄉誰保衛?他們難免有後顧之憂的。”

當首長聽到過去地方上征兵曾采取過“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辦法,有時還強迫命令、捆綁百姓的情況後,眉頭擰成了一個疙瘩,低著頭半天不說話,雙手摟著胳膊,在地上踱來踱去。

終于,甯靜的場面被打破了。首長蹲下身來坐在張占堂的身邊,循循善誘地說:“中央的指示精神是征兵在四個月內完成,可是西北局、地、縣各提前一個月,到你這裏只剩下10天了。時間倉促,任務又超出了頭,方法還不對頭,來了個平均攤派,這樣無非是搞強迫命令,要失信于民的。陝北老鄉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從人力、物力各方面給了我們巨大的支援。然而,我們不解其痛苦,一味的任務觀念,把本來可以辦好的事辦壞了。這樣我們就會如魚失水,走向反面的喲!”他見張占堂有所悔悟,低頭不語,就問道:“你看,征兵工作現在停止一段時間好嗎?”

張占堂覺得首長的話句句在理,切中要害,臉上火辣辣的燙。但他又覺得這位首長雖然嚴肅,但態度卻十分和藹可親,沒有一點兒官架子,便直言以對:“征兵工作是縣委的直接命令,要立即停止,那可萬萬不行!”他那毫不忌諱的回答和一本正經的神態,把在場的人全都給逗樂了。大家相視而笑,直笑得前仰後合,好久才止住。

那位首長先是一怔,接著也笑了起來,說道:“你們看,我今天也犯了命令主義!好吧,這是我個人的一點意見,完了我再考慮考慮,先通知西北局和聯防司令部,然後讓縣委給你指示吧!”臨別了,首長還一直把張占堂送出門外,並又一次叮囑道:“我們是人民的幹部,要時刻牢記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這個道理,每時每刻應爲人民著想才是。”他還親切地說:“聽說你有肺病,咱們部隊帶著醫生,明天來看看嘛!”

張占堂走在山間的小路上,邊走邊想,憋不住心裏的疑問。他扯扯身邊一位幹部的衣襟問道:“這位首長叫什麽名字?”那位軍隊幹部湊著他的耳朵,一字一板地說:“他不是別人,就是咱們的周恩來副主席!”

“周副主席!”張占堂失口喊了出來,一股暖流頓時湧上心頭。

針對當時擴軍工作中存在的魯莽輕率、硬性攤派、造成群衆恐慌的官僚主義作風,周恩來在王家灣向西北局負責人林伯渠、馬明方等寫了《實施正確的決定要靠很強的組織工作》的一封信,指出當前的關鍵問題,就是各級領導要走群衆路線,搞好調查研究,靠很強的組織工作,使正確的決定成爲實際行動的指南。

不幾天,縣委又下達了征兵時間延長到春播完畢之後的指示。張占堂又像周恩來給自己做思想工作那樣,逐家逐戶地向群衆宣傳征兵的意義,還帶領工作組幫助老鄉做好事。許多青壯年,甚至一些超過年齡的老鄉也紛紛前來報名要求參軍,希望給他們配發槍彈,以早日上前線打敵人!

本文爲《黨史博覽》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摘編等。侵權必究。

1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