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連職幹部的轉業經曆

職場熙熙攘攘 2024-05-12 02:46:12
文章來源:濤哥講軍轉;文章作者:劉永亮 2019年11月8日,是我人生中最刻骨銘心的一天。 這一天發生了太多的事情,夾雜著這一年來的辛酸、焦慮、茫然,還有勤奮、拼搏與汗水的味道,正是如此五味雜陳,繪就了2019年軍轉之路的美麗風景。 現在整理整理,把這一路的心路曆程寫下來,做個分享。 考試很重要 無論檔案分高還是低,考試都很重要,考試真的真的非常重要(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分高的考好了錦上添花,檔案分高但考試分低,失去了檔案分的優勢,分低的考好了可以抹掉檔案分的劣勢,至少可以增強選崗自信,讓自己敢于去“競爭”,避免“到哪都PK不過”的悲慘局面。 理論考試,重在解決“知與行”的問題。 知的問題,無非是認識層面、方法層面的問題。 認識層面,主要是要知道考什麽,我缺什麽;方法層面,主要是制定適合自己的複習備考方法、計劃,找到適合自己的記憶模式。 客觀題部分,關鍵就是讀原文、強記憶、多刷題。確切來說,我從今年三月份就開始陸續複習備考了。三月到四月,我結合去年客觀題的考試範圍,把大部分客觀題都看了一遍,雖不像一些大神一樣能“倒背如流”,但至少重要考點全部掌握。五月份,出了考試範圍後,就要對所有考試篇目按照“讀原文、挖填空、找規律、多背誦”的方法,對原文深入系統學一遍、對重要考點挖空填一遍,制定計劃1-2天過一篇,不斷的重複可以不斷的加深記憶。到臨近考試的半個月開始,我主要以刷題爲主,看書爲輔,以刷促看,確保每一個可能考的知識點都能夠清晰再現。 案例分析部分,關鍵是理解與做題訓練。一方面,參加培訓班,聽老師講課能夠掌握出題思路,解題思路與方法,對案例的考法有個全面系統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如果條件允許,建議多看一些政工部下發的方案、計劃以及一些會議議程,就像今年考的調研方案,其實跟部隊的一些主題教育方案類似,接觸多了,這種步驟類的案例就不難。另外,今年案例還考了觀點看法類的,類似于小作文,這個平時有一些文字功底的也不難,這類題主要把握好是什麽、爲什麽、怎麽辦三個方面,具體側重于哪個方面,需要對題目進行分析決定。 作文部分,關鍵在于多寫和平時素材積累。寫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政工幹部可以寫出很漂亮的公文,用到很經典的美句,但是政工幹部一開始也不是幹政工的(那些入伍就是搞宣傳的除外),也是不會寫的,也是天天挨科長、主任罵的,罵的多了、寫的多了,累積的多了,才有了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也才鍛煉出所謂的“東海一支筆”“南海一支筆”和“X旅一支筆”。說一千道一萬,寫作靠的是多寫和多練,注重的是“肚子裏的貨和腦子裏的墨水”(絕不是腦子裏的水,也不是漿糊),肚子裏沒貨是因爲平時“吃的書少、啃的書不夠”,腦子裏沒墨水考試就會短路,就會出現別人考試一口一句“會當臨絕頂,一覽衆山小”,而自己只有“哎呀(wǒcào),不會”的尴尬。 下面再說說行的問題。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解決行的問題,首先,要克服畏首畏尾情緒。天下無難事,只要肯攀登。萬事開頭難,只要敢于邁開腿,邁出第一步,再難的事也可以分解成無數個小事逐一解決掉,要知道“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 其次,要摒棄只說不做心理。光說不練假把式,有時候我們總是處于“思想的巨人”的理想主義狀態,一到抓落實就回到了“行動的矮子”現實主義狀態,嘴上說的很溜,拿起筆來寫不到三行昏昏欲睡,要知道“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砺出”,不經一番寒骨徹,怎得梅花撲鼻香。尤其是寫作,不寫永遠不會,寫著寫著就會了,慢慢的就提高了,就是這樣一個過程,盡管這是一個痛苦蛻變的過程。 再次,要杜絕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狀態。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是複習備考必須要磨砺的一項特殊技能。轉業這一年,沒有了工作壓力,天天圍著老婆孩子轉,吃飯睡覺看電視,溜娃陪妻散散步,才出書房又進了廚房,生活倍感滋潤,也倍感惬意,但軍轉考試是頭等大事,可不能因此而荒廢了學業,要知道“骐骥一躍不能十步,驽馬十駕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唯有堅持不懈,每天擠出時間,刻苦研讀,努力習作,才能在百忙之中蓄勢待發。 二 選崗兩三事 結合我的經曆,講一講我選崗的一些細節,可能對以後戰友選崗更有幫助,按照時間先後一一展開: 1 一月,撰寫簡曆。在部隊。由于我的部隊遠在廣西,爲了避免簡曆失泄密問題,在政工部領導的指導和幫助下,我早早就設計好自己的簡曆,打印裝訂並過了密,做好推銷自我的前期准備。 2 二月至七月,勇于展示。圍繞筆試範圍,我把重心放在了寫作訓練。期間,也抽空寫了7、8篇文章,投給濤哥,隨後被一一發表,瞬間自信感滿滿(雖然寫的也就那樣不是很好,但也不差那種),但是起碼邁出了展示自我的第一步。 3 八月至九月,推銷自我,積極爭取機會。考完試後,拿上簡曆,去了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第一次登門拜訪,就因爲開會“被等了”一個小時,但還是在上午如願見到了久聞其名的濤哥。 簡單幾句開場白,打消了我的緊張與不適,我略顯僵硬的地上了我的簡曆,做了自我介紹並請濤哥幫忙向各用人單位積極推薦。 濤哥看了看簡曆,隨後問了一些問題,了解了我的想法,解答了我的困惑,並針對我的實際情況提了一些中肯的建議(事實證明,這些建議在後續的選崗過程中具有非常高的參考價值),然後讓我留下幾份簡曆回去等通知,順利完成了第一次面談。 在經曆了一段時間的悄無聲息後,我主動給濤哥發了電子郵件,詢問推薦情況,說已推薦等通知。終于在一天下午,有了電話打進來,是殘聯的X老師,說去事務局看了我的簡曆,符合他們今年崗位標准,問我有沒有興趣去他們單位了解一下。于是興奮的我爽快的答應了,約好面談時間,挂掉了電話。 第二天,我如約來到了殘聯,見了兩位老師,開始了正式的面談,緊張是難免的,畢竟從來沒有經曆過,但老師們都很熱情隨和,面談很融洽,他們問了他們想問的問題,我了解了我想了解的情況,一切按照計劃進行,很順利,最終他們很滿意。 就這樣第一次面試,成功,結果也是不錯的。但是,後來經過和戰友們的聊天,結合我自己的檔案分情況,考慮到殘聯競爭的戰友可能會比較多,盡管我也很想去,但是有時候那句“識時務者爲俊傑”的話語,總能夠左右一個人的想法,于是我毅然放棄了這個意向單位,並把這個情況反饋給了濤哥,繼續讓濤哥幫忙推薦。 隨後,又是漫長的等待,這期間我自己也根據去年的安置表,跑到一些單位去送了簡曆,也跟他們負責人事的領導,大膽做了自我推薦,但是都沒有了回音。 如此,人總是在等待的時候,顯得尤其焦慮,尤其感到茫然。那一段時間,手機只要有陌生電話打進來,我都顯得有些莫名的激動。 終于第二次機會來了,這次是信訪局,通知去面談,我如往常一樣,如約而至,早早來到了圖書館坐等,掐著點進門。 可是那天進大院辦事的人特別多,排隊排了半小時,眼看約好的時間就要到了,不免緊張了起來。可見,凡事都得有提前量才行,不然事到臨頭就真來不及了。 到了面談地點,又是一陣等待,因爲已經有人在談了,後面陸續也來了三四個戰友,這一下氣氛就緊張了起來,原來通知來面談的不止我一個。 終于輪到我,進入會議室,面對兩位女老師,我也不知道是誰,直接開始問問題,相對有些嚴肅,我更加緊張起來,好在部隊的鍛煉,讓我逐漸鎮定下來,逐一完成了兩位老師提的各個問題,我也做了自我介紹,表達了我的想法。 其中,有一個問題,我至今記憶猶新,這或許是對每一個人都是靈魂拷問,老師問“你有什麽優勢和特點?”,我對自己有過自我評價,有些許准備,于是很快做了回答。 後面的過程就很順利了,再一次進入回去等通知環節。 直到後面,通知我最終結果時,我才放下心來,因爲我過五關了,得到了領導的認可。 後面一段時間,還陸續收到了別的幾個單位的電話,約去面談,同樣的程序,但我都被一一PK掉了。 以上,是我選崗的一些親身經曆,總結一下,有以下幾點體會: 1 一是簡曆是門面,要注重形式,更要注重內容。今天能夠順利得到信訪局領導的青睐,得益于我在政工部處理過幾起老兵來訪事件,我也在簡曆中簡單幾句帶過這個經曆,沒想到最後成了那一顆救命稻草。 2 二是有清晰的自我定位,知道自己要什麽,更要知道自己有什麽、會什麽。明確自己的優勢,才能對症下藥,找到適合自己的目標。經曆過協調會的驚心動魄,後面區行政的選崗或許最能體現出大衆心理,我負責的是奉化區行政登記,第一輪只有4人報,第二輪有8人報,到第三輪一下21人報,可是只有12個崗位……所以,一定要知道自己要什麽,認定之後就不要猶豫。 3 三是自己的事自己上心,不要等著天上掉餡餅。好日子都是奮鬥出來的,自己的崗位也要靠自己去爭取,等是等不來的。 以上絮絮叨叨的一大堆,算是對今年軍轉工作的一些總結,也算是一些個人見解,說的不到位的地方,還望各位戰友多批評指正。
0 阅读:403

職場熙熙攘攘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