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帥“輕裝”上任,北汽在內卷車市中醞釀價值戰

扉旅汽車 2024-04-07 22:08:26

業績增長,股價飙升。

在新舊勢能轉換、價格戰蔓延之下,2023年車市被行業冠以最內卷的一年,市場格局也在殘酷的洗牌中被改寫,不少新勢力們開始嶄露頭角,在華麗數據與話術的造勢之下,不少傳統車企被冷落,被忽視,甚至被歸結爲走下坡路。

不可否認,在變革的浪潮之中,傳統車企的高光被取代,市場份額被瓜分,轉型進入陣痛期,但品牌的根基,技術的沉澱,以及轉型的加速,也注定了調整周期的曲線終是向上的,正如開頭的那份成績,便源自老牌傳統車企——北汽集團。

低調改革,成效漸顯

去年,北汽賣了170.8萬輛車。

1月中旬,北汽集團發布成績單,即便在極度內卷的2023年,其仍實現營業收入4803億元,同比增長6.1%。

發布業績時,北汽重點提及自主業務板塊。其中,自主乘用車銷量19萬輛,同比增長69.1%。自主商用車銷量63.4萬輛,同比增長36.7%。2023年北汽集團自主乘用車與商用車銷量共計82.4萬輛,占總銷量的比重爲48.24%。

雖然距離回到北汽集團的巅峰時刻還有點差距,但是,整體增速跑贏市場大盤,自主乘用車業務增速刷新記錄,這對北汽集團來說,已是不易。

這份不易,既有殘酷市場下的重拾增長,更有“刀刃向內”中的自我重塑。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領域強勢擴張,價格戰輪番上演,傳統車企們也在內卷中不斷自我革新。從2021年開始,北汽集團便已拉開了改革帷幕。

彼時,剛剛執掌北汽集團的姜德義迅速確定了改革目標:聚焦整車主業,明確主體定位,集中精力、資源發展整車,特別是自主品牌,在非主業上做減法、在曆史遺留問題上做減法、在制約效率效能的因素上做減法。

做“減法”,是姜德義的“第一板斧”。而擅于及時止損的他也確實有兩把刷子,在到任的前兩年時間裏,便非常果決的處置了拖累集團的不良資産,及時地爲北汽集團止血。公開信息顯示,北汽集團通過有序退出通用航空、農業、房地産等非主業板塊,劃轉低效産能,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此外,有業內人士向扉旅汽車透露,在汽車板塊,垂危的北汽銀翔已逐漸剝離出北汽集團,乘轉商的昌河也在北汽福田時代汽車的戰略布局中找到一席之地,助力南方産業化布局。

而“減法”之下,則是爲了更好的“聚焦主業”,在重押整車主業上,“加法”成爲了此輪變革的主旋律,並采取多方出擊。一方面,向合資品牌增資,備下充足彈藥。

2021年12月,北汽集團將自持的戴姆勒集團股份從5%增加至9.98%,從而超越吉利成爲戴姆勒集團最大股東。提高股比,更能保證利益的強相關。據最新的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北京奔馳實現了營收22,484百萬歐元(折合人民幣約1751.26億元)。

同時,2022年3月,北汽集團旗下投資公司同現代汽車聯合向北京現代增資,股東雙方各增資約30億元,共計約60億元,以緩解北京現代在華發展的經營困境。

另一方面,加大自主品牌做強,從根源上起勢。2023年,被北京汽車稱爲全面煥新之年。按照北汽集團的說法,其自主業務圍繞“品牌戰略、技術品牌、用戶生態”開啓品牌煥新三部曲,圍繞用戶“家庭、戶外、樂趣”三大核心需求,布局“悅野、悅旅、悅己”三大産品序列,並采用統一煥新的品牌標識。

同時,在新能源領域,北汽藍谷也在醞釀變招,尋求破局,並在資本市場得到“認可”。

3月15日,北汽藍谷發布公告稱其托管至北汽股份。此消息一出,促進北汽藍谷股票一路走高,一度刷新52周最高,達到8.56元/股,相較于1個月前的52周最低3.56元/股,股價翻了一倍多,漲幅高達140.45%。

而在此之前,北汽藍谷先是發布公告稱,將與小米汽車、甯德時代共建電芯工廠;後又披露,其與華爲智選模式合作下的首款車型預計在今年投放市場,同樣帶動了北汽藍谷的股價走高。

可以說,低調的內部改革,不僅讓北汽集團自主板塊完成了中長期發展戰略的重塑與升級,也使其在接下來的市場比拼中,得以“輕裝上陣”。

“輕裝”不輕,關鍵一戰

而下一步,北汽的動作或不再低調。

繼任者張建勇履新北汽集團董事長的首次公開亮相,是在小米汽車發布會上。

3月28日,他與雷軍邀請的其他幾位汽車企業代表——“蔚小理(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斌、何小鵬、李想,和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一起,爲小米汽車站台。如此高流量場合的出場,也讓外界猜測,在曆經“內部改革”調整後的北汽,也開啓了“外部出擊”的信號。

對于張建勇的履新,市場上幾乎所有報道都將其總結爲回歸北汽,並將其稱爲資深汽車行業人。根據公開報道顯示,自2003年加入,張建勇至今已爲北汽集團服務20逾年。曆任北汽控股資産財務部經理助理、副經理、經理。先後擔任北汽集團財務副總監、北汽集團財務部部長等職位。2017年,升任北汽集團副總經理。2022年11月,出任北京市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

關于此輪“換帥”市場的期待值也頗高:一方面,北汽集團的變革已經進入新階段,作爲“老北汽人”與財務經驗豐富的張建勇具備足夠的全局意識和戰略高度,熟悉北汽的生産經營流程和管理制度,對企業的資本運作、經營管理、戰略調整都能夠很快的得心應手;同時,身爲“75後”的他將有足夠的時間來“打理”轉型中的北汽,構建一個真正的新北汽。

基于此,業內普遍認爲,新帥上任後北汽集團的戰略大方向大概率堅定如舊:“發力新能源汽車”,“進一步做好市場營銷”,“加強合資企業股東雙方溝通”,“利用汽車出口發展機遇”。

其中,發力新能源早已成爲當下傳統車企轉型路徑中的關鍵一戰。

而對于新能源市場,北汽可謂稱得上“起大早趕晚集”,官方也曾毫不避忌地表示,十年前北汽新能源做得很好,這五、六年做得不好,主要根源在于對消費市場洞察不到位。

痛定思痛,去年北汽新能源開始調整産品策略,極狐以“場景化造車”理念驅動,加快産品矩陣煥新步伐,共推出了極狐阿爾法S先行版、極狐阿爾法S/T森林版、極狐考拉、極狐阿爾法T5五款車型,實現了對各個細分市場覆蓋和拓展。其轉型效果也頗有成效,銷量迅速回升,極狐去年賣了3萬輛車,翻了一倍多。

同時,北汽藍谷也在積極和各大廠商展開合作,推出新的車型和産品。其中,與華爲合作的享界成爲當下熱度車型,其首款産品即將在北京車展亮相,6月份發布。據悉,享界後續車型規劃包括但不限于休閑級轎車、SUV等産品,北汽藍谷智選車年産能規劃30萬輛,預計享界首款産品月銷量超過1萬輛。

此外,小米牌純電動轎車由北汽代工生産,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給了北汽集團向新能源轉型的另一個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明面上看得見的産品叠新,在看不見的技術與資金上,北汽也有備而來且來勢洶洶:其不僅在三電(電池、電芯和電控)、氫燃料、智能網聯、整車架構等領域不斷突破;去年年初,還宣布未來五年北汽集團將最少投資500億元,重點放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領域。

可以預見,2024年的車市,依舊內卷。而被裹挾其中的北汽集團深知,內卷是假象,價值才是永恒。在內部改革與外部出擊的動作背後,因需求而來,爲價值而戰始終是其核心,而在多年積累的深厚科技實力與資金的加持下,北汽集團的故事或許也將比想象中熱鬧。

2 阅读:289
评论列表
  • 2024-04-08 08:45

    姜在北汽只做減法不做加法,減來減去底氣都快沒了,有口號沒業績!

  • 2024-04-08 15:11

    車沒問題,品牌知名度差點意思

  • 2024-04-09 21:20

    家裏的車北汽的x7,用了三年半了,確實可以,北汽的車用料可以,營銷不夠,北京品牌力還需要建設

扉旅汽車

簡介:北京扉旅文化科技旗下全新汽車生活新知平台扉旅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