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紫禁城是怎麽過年的?

伊鑫聊曆史 2024-02-08 12:59:40

歡歡喜喜過大年,提到春節就讓人心生暖意!但過年,並不只是除夕這天的年夜飯,還有年前的許多准備活動,而這些傳統習俗,也是構成春節的“靈魂”,有了它們,春節才更加完整、有意義。

紫禁城裏過大年,皇家也瘋狂!其實,皇家過年前的風俗和流程,跟咱們民間差不多,都是那麽個熱鬧勁兒。祭竈王爺、放鞭炮、貼春聯、挂門神……啥都不能少!

臘月二十三:祭竈

臘月二十三,祭竈王爺!

在清宮裏,這個傳統也不例外,祭竈儀式就在坤甯宮舉行。皇帝穿著龍袍,端坐在寶座上,面前擺滿了各種祭品!

說到這個祭竈儀式,還有個小插曲。在乾隆年間,每到祭竈的時候,乾隆皇帝都會坐在炕上,親自擊鼓拍板唱曲。據說,他還會唱大鼓書呢!

在清姚元之的《竹葉亭雜記》裏就有寫到:“每年坤甯宮祀竈,其正炕上設鼓板。後先至。高廟駕到,坐炕上自擊鼓板,唱《訪賢》一曲。”這裏的“後”指的是皇後,“高廟”就是乾隆皇帝。

這樣說來,乾隆皇帝也真個很有生活情趣的人!祭竈都能玩得這麽High,也難怪他能開創出“康乾盛世”這樣的輝煌時代!

臘月二十四:挂燈

臘月二十四,挂燈的日子來啦!

大家都知道,過年時民間都喜歡挂紅燈籠,寓意著紅紅火火、吉祥如意。其實,皇宮裏也不例外!

乾清宮丹陛上下,都要各立一對天燈和萬壽燈,象征著光明和長壽。而且,從乾隆五十四年開始,皇極殿還各增立了一對,簡直就是燈火輝煌,美輪美奂!

挂完宮燈,宮裏就開始熱鬧起來了,爆竹聲聲,喜氣洋洋,年味也隨之而來。

臘月二十六:挂春聯、門神

臘月二十六,皇宮也開始“裝扮”,挂春聯、門神啦!

新年到,家家戶戶都會貼春聯、挂門神,寓意著辟邪驅災、迎福納祥。但清宮裏的門神和春聯是挂起來的,不是貼的哦!而且,他們一般從臘月二十六開始挂,一直挂到正月下旬才撤下來。

這些撤下來的門神和春聯會存放在南池子大街的門神庫裏,等到下一年再稍加整修,繼續使用。想不到吧,其實皇家也很節儉呢!

清宮裏的門神有武門神和文門神兩種,武門神可是秦瓊和尉遲恭的戎裝像,一個白臉一個黑臉,簡直就是門神界的“黑白雙煞”!而且啊,門神的大小得和宮門大小匹配,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這樣才能顯得協調又美觀。

文門神則沒有具體的分類和特定的形象。有的是賜福,有的則是仙姑、童子、府判等各種身份。將軍門神、天官賜福門神和府判門神都是百搭款,哪裏需要他們就貼哪裏。

而童子門神和仙女門神呢,則更受後妃們的喜愛!也爲皇宮增添了不少歡樂和溫馨的氣氛。

除了門神,清宮還會懸挂春聯。不過,這裏的春聯可不是咱們平常看到的紅紙黑字。因爲滿族崇尚白色,所以清宮的春聯都是用墨筆寫在白絹上的。外面還會包上藍邊,裏面鑲著紅條,再制作個精美的邊框,挂在宮門兩邊,簡直就是藝術品啊!

除此之外,清宮還會張貼春條。春條就是那些簡短的吉語字條,比如“民安歲穩”、“出門見喜”之類的。它們會被貼在牆面上、門板上、簾架上,甚至寶座上,讓整個皇宮都充滿了過年的喜慶氣氛。

以上這些就是紫禁城裏過年的准備活動!從祭竈神、挂燈到貼門神春聯,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傳統和儀式感。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裏,皇帝和後宮嫔妃們雖然身份高貴,但他們也和我們一樣,希望家庭和睦、國泰民安。

通過這些精心准備的儀式和習俗,他們不僅祈求來年的好運和幸福,也表達了對國家深深的祝福。關注小編,明天帶你去看紫禁城的除夕夜和“皇家春晚”!

1 阅读: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