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洗碗習慣,或讓全家人患癌率翻倍,咋回事?如何保證廚房安全?

安恒遠養護說 2024-04-28 06:46:38

王女士平時工作比較忙,在勞累一天後喜歡做一頓美餐犒勞自己和家裏人,但是白天工作的勞累加上做飯時的忙碌早就消耗了她一天的精力,于是到了洗碗的環節,她的拖延症就開始了。

雖然每次計劃好了早上起來就清洗幹淨,但是真的到了第二天,王女士又著急趕著上班,于是往往前一天晚上的碗筷到了第二天晚上的時候才有時間清洗。

有一天,王女士突然感覺到小腹一陣不適,來回跑了很多趟廁所,頭上的虛汗直流,這時王女士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趕緊去了醫院。

醫生對王女士的飲食前前後後做了分析,在對排除食材的問題後確定,罪魁禍首原來是泡在水池中的碗筷!看著滿不在乎的王女士,醫生一臉嚴肅的告訴她,這次還僅僅是腹瀉的小毛病,如果長此以往,不排除整個家裏人的患癌風險都會升高!

這可嚇壞了王女士:同樣是洗幹淨的碗筷,爲什麽隔了一天一下子就和癌症扯上關系了呢?

這兩個洗碗的壞習慣,會讓你後悔終生!

首先,是關于微生物滋生的問題。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都喜歡用抹布去洗碗,而當一塊抹布經常被用來清潔餐具表面時,雖然肉眼看不見,但是上面還是會殘留很多細小的食物碎屑和油脂,它們會在潮濕的環境中成爲微生物滋生的溫床。

這些細菌和真菌在潮濕、溫暖的環境中迅速繁殖,而其中一些微生物可能是致病性的,例如大腸杆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杆菌是一種常見的致病菌,它存在于人和動物的腸道中,並且在環境中也可能存在。

如果大腸杆菌從抹布傳播到食物或者其他表面,可能導致食物中毒或交叉感染,上文中提到的王女士就是這種症狀。

而大腸杆菌對人體帶來的傷害遠遠不止于此,大腸杆菌的生長和代謝過程中産生的活性氧化物和自由基可以直接損傷DNA分子。

這些氧化性物質可以攻擊DNA的堿基,導致單核苷酸修複錯誤或氧化損傷,這些損傷累積可能導致細胞突變和基因組不穩定性,從而增加癌症的風險。

此外,抹布上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是一種常見的致病菌,它可能分泌一些致癌物質,如腸毒素B。

腸毒素B與宿主細胞特定受體結合後,引發細胞內鈣離子濃度升高、異常激活細胞信號通路,包括MAPK和PI3K信號通路,導致細胞損傷、炎症和細胞凋亡,最終間接增加癌症風險。因此,對于洗碗用的抹布我我們也要定期更換,以保證其幹淨清潔。

其次,如果水池中的水長時間不更換,可能會産生一些有害物質。

在長時間不更換水的環境下,水中的氨基有機物質(如殘留的食物、微生物的分泌物等)提供了微生物繁殖所需的營養。此外,當將碗筷放置在水中時,往往會添加一些含有亞硝酸的消毒劑,當這兩者長時間混合在一起時,氨基化合物與亞硝酸鹽發生亞硝化反應。

而亞硝胺類化合物已被證實與多種癌症,尤其是胃癌和食道癌的發生相關聯。

所以說,爲了我們的健康,飯後建議及時將碗筷清洗出來,不要拖延,當然少用抹布也很關鍵;食品安全大過天,那麽無論是自己的家中還是外面的餐館,除了上述兩點不要再犯,我們還需要怎麽做,才能確保廚房的安全問題呢?

如何保證我們的廚房安全?

首先,保持廚房幹燥是確保食品安全和廚房環境健康的關鍵步驟之一。

從上文中我們可以得知:濕潤的環境是微生物滋生和繁殖的理想場所。因此,爲了保持廚房幹燥,需要定期清潔水槽和排水管道,及時修複漏水問題。

保持廚房良好的通風,及時清除水滴和食物殘渣。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有效減少濕氣滯留,降低微生物滋生和繁殖的風險,從而確保食品安全和廚房環境的健康。

其次,要正確處理食品。

充分烹饪食品至適當溫度是殺死細菌和其他有害微生物的關鍵,通常是攝氏75°C(華氏165°F)以上。對于一些喜歡 生吃海鮮的人群來說,避免生食能減少細菌和寄生蟲的風險。

最後,正確存儲食品是確保食品安全的另一個關鍵方面。

對于易腐食品如生肉、家禽和海鮮,必須放入冰箱儲存,並與其他食品分開,以防止交叉汙染。在儲存剩余食物時,盡量將容器密封,同時在容器上標明保存日期,這樣可以及時食用或處理食品,避免食物變質。如果做到這些,廚房中自然少了很多的安全隱患,那麽患癌的風險也就相對降低啦!

日常生活中防癌小知識——合理曬太陽

除了廚房的中的一些防範細節,還有哪一些生活中的知識是需要我們注意的呢?

曬太陽是一個很好的習慣,有助于我們骨骼的健康發展,但是如果做不好防護,很容易就會得皮膚癌!紫外線主要分爲UVA、UVB和UVC三種類型,其中UVB和UVA是地球表面紫外線的主要組成部分。

UVB輻射主要作用于皮膚的表層,但也能穿透到真皮層。UVB可以引起DNA直接損傷,並激活細胞內的一系列反應,包括細胞凋亡(自我毀滅)和細胞增殖。這些反應可能導致DNA損傷,進而導致細胞突變,最終可能形成皮膚癌。

而UVA輻射穿透能力更強,能夠深入皮膚,引起皮膚內部的損傷。

UVA也能導致DNA損傷,雖然其直接損害DNA的能力較弱,但通過誘導氧化應激和生成活性氧化物,可以間接導致DNA損傷和細胞突變,進而促進皮膚癌的發展。

除了紫外線直接對DNA的損害外,它們還能誘導皮膚細胞釋放促炎性因子,引發炎症反應。長期的炎症狀態也可能促進腫瘤的形成。

因此,預防皮膚癌的關鍵之一就是減少紫外線暴露,並采取防護措施保護皮膚。

對此,我們要盡量避免在陽光強烈的時段去進行戶外活動,通常是上午10點到下午4點。因爲這段時間內紫外線強度最高。

其次,在戶外活動時應使用SPF至少爲30的防曬霜,並且每隔2小時重新塗抹一次,以減少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

此外,穿著長袖衣物、寬邊帽和太陽鏡等保護性服裝,選擇在陰涼處遮蔽,如樹蔭下或搭建遮陽傘,也是有效的防護措施。

最後,定期檢查皮膚上是否有任何異常的斑點、痣或其他症狀,及時發現並治療皮膚病變可以防止潛在的皮膚癌的發展。通過這些預防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長期暴露在紫外線下所帶來的皮膚癌風險,保護皮膚健康。

0 阅读:0

安恒遠養護說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