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國際化,終于有了故事可講!

華爾街科技眼 2024-03-25 18:23:37

文/Leon

編輯/侯煜

2023年,騰訊每天淨賺4.3億元。

騰訊控股近日發布2023年全年及Q4財報,扭轉2022年營收和利潤下滑的情況,再次實現雙增長。

財報顯示,2023年騰訊總營收 6090 億元,同比增長10%;調整後淨利潤1577億元,同比增長36%。第四季度營收1552億元,同比增長7%;調整後淨利潤427 億元,同比增長44%。

在騰訊的三大業務板塊中,增值服務依然是營收中的大頭,2023年營收2984億元,相比2022年微增4%。其中,遊戲業務營收近1800億元,剩余的部分來自社交網絡服務。財報中重點提到:國際市場收入在遊戲收入的占比達到30%的新高;小遊戲總流水增長超過50%。

第二大業務是廣告收入,2023年營收1015億元,同比去年的827億元增長23%。增長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視頻號用戶使用時長增長、AI驅動的精准廣告投放,以及加強的小程序支付工具。

另外,To B的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也在2023年爲騰訊貢獻了2037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長15%,連續三年占騰訊全年營收三成以上。企業服務包括電商服務、雲業務、混元大模型等。

騰訊在財報中表示,計劃在2024年回購超1000億港元的股份,對于股東們來說是一個好消息。截至3月22日收盤,騰訊控股(00700)收盤價288.8港元,小幅下跌0.82%,市值2.73萬億港元,依然是中國市值最高的互聯網上市公司。

在本期財報中,一個值得關注的數據是:騰訊淨利潤率從上年的34%下降至19%。主要原因是在2023年全球手遊用戶支出同比下降2%的大環境下,騰訊遊戲業務增長不及預期,甚至讓馬化騰親自下場督促遊戲部門“不能躺在功勞簿上”。

相對遊戲業務的萎靡,微信視頻號帶動了整體廣告收入增長,使廣告業務成爲2023年騰訊增長最高的板塊。

視頻號電商化潛力巨大

社交應用是騰訊的基本盤,巨大的生態爲旗下遊戲、廣告、電商等業務提供源源不斷的流量。

2023年,微信及WeChat的DAU(月活用戶)達到13.4億,同比增長2%;QQ移動端DAU爲5.5億,同比下降3%。收費增值服務注冊賬戶數爲2.5億,同比增長6%。

在短視頻矩陣戰略失敗後,騰訊終于撥亂反正,從2020年開始專注發展微信視頻號。Quest Mobile 數據顯示,2022年視頻號DAU突破8億,超過抖音和快手。 財報中多次提到的“視頻號的總用戶使用時長翻番”,則代表視頻號的商業化價值激增。

本期財報指出,2023年Q4視頻號廣告繼續保持強勁增長,也帶動了廣告業務整體營收再創單季度新高,達到298億元,同比增長21%。接下來,騰訊的重點將放在視頻號的電商部分,彌補騰訊先天缺乏的基因。

微信相關負責人在“2024微信公開課”上公布了2023年視頻號直播帶貨的成績:GMV(商品交易總額)較去年同比增長近300%,訂單數量同比增長244%。雖然並未公布具體GMV數字,但據機構估計,視頻號2023年GMV已突破1000億元。

去年,視頻號上線了“視頻號小店”帶貨工具,並先後出台扶持帶貨主播、規範品類和售後、供應鏈主體查詢等一系列政策和規定,視頻號的電商生態已經初步形成。而在強勁的增長數據支撐下,手握4033億元總現金的騰訊完全有能力在2024年all in帶貨業務。

當然,相比抖音、快手等成熟的短視頻帶貨平台,視頻號可能還缺乏一些吸引力,比如獨家的頭部主播等。結合最近東方甄選、小楊哥頻繁翻車的情況,騰訊完全可以以此爲切入點,加強産品力、履約能力和供應鏈品控,在微信巨大流量支持下,完全不愁沒有生意。

本土遊戲收入下滑 ,海外市場收入穩定增長

騰訊的另一個重要身份,便是“全球最大遊戲公司”。然而,遊戲業務在2023年的表現不是很理想。

財報稱,騰訊在本土市場熱門遊戲的數量,從2022的 6 款增加到2023的 8 款。然而體現在收入上,本土市場遊戲收入爲1267億元,同比增長2%,低于4%增長的大盤。

于是,在今年1月騰訊年會上,馬化騰親自喊話:“遊戲是我們的王牌業務,好像是躺在成功的功勞簿上。在過去一年,我們受到了很大挑戰,新生代遊戲公司層出不窮,從玩法類到內容類的轉變,我們一時無所適從。”

馬化騰的擔心不無道理。

騰訊遊戲的大盤分可以分爲本土和海外兩個部分,運營思路完全不同。國內以手遊市場爲主,目前問題是除了運營8年的《王者榮耀》和上線近5年的《和平精英》,騰訊再也沒能拿出超千萬DAU的爆款,而這兩款遊戲的收入在不斷下降。

競爭對手則在騰訊遊戲青黃不接的期間激流勇進。首先是新生代遊戲公司米哈遊,2020年的《原神》是現象級爆品,全球用戶超3億,騰訊方面卻遲遲未能拿出對標作品,也就是馬化騰口中的“無所適從”。

緊接著,老對手網易在2022年上線《蛋仔派對》,主打派對化的休閑競技,2023年Q2 期間峰值DAU超2100萬。騰訊的競品《元夢之星》直至2023年12月才姗姗來遲,讓網易占盡了先機。

2023年Q4,騰訊加大了《元夢之星》的廣告營銷投放力度,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同比增長79%至110億元,最終也導致Q4本土遊戲收入同比下降3%,至270億元。當然,《元夢之星》的收益尚未統計在本期財報中,可能也是營收減少的原因之一。

這兩款手遊在今年初正式交鋒。據點點數據,截至2024年2月15日,《蛋仔派對》在中國App Store端近30天收入約1.44億元,《元夢之星》收入約爲6155萬元,差了一倍之多。

資深遊戲從業者認爲,《蛋仔派對》的優勢在于其垂直定位,面向大學生和女性用戶,ARPU(平均每個用戶收入)穩定在35元左右;而《元夢之星》用戶年齡層更廣泛,ARPU爲10-17元,盈利能力略低一些。

就目前而言,尚未看到《元夢之星》收入超過《蛋仔派對》的趨勢。據DataEye研究院數據,今年2月《王者榮耀》、《和平精英》兩款老遊戲的收入增長有限,新遊戲《金鏟鏟之戰》、《英雄聯盟手遊》等則在2月實現了超100%的收入增長,但規模上仍需追趕老遊戲。

騰訊遊戲的海外市場則是另一種表現。財報數據顯示,海外遊戲爲騰訊貢獻了全年30%的遊戲收入,規模約540億元,並實現了2023年四個季度的環比增長。

海外遊戲市場與國內不同,主機、PC玩家是主流,遊戲消費方式多爲買斷制。數據顯示,2023年主機+PC遊戲市場規模爲91.6億美元,與手遊90.4億美元旗鼓相當,是不容忽視的市場。

因此,騰訊采用“自研+發行+投資”三位一體的商業模式,收購或投資的海外遊戲公司多達十幾家,其中頭部廠商包括:拳頭遊戲(100%持股)、Epic Games(40%持股)、藍洞公司(11.5%持股)、育碧(5%持股)、動視暴雪(5%持股)等,擁有《英雄聯盟》、《堡壘之夜》、《PUBG》、《刺客信條》、《使命召喚》等衆多一線IP,都能爲騰訊帶來一定比例的營收,可見騰訊在遊戲界的投資眼光還是非常狠辣的。

另外,《王者榮耀》海外版《Honour Of Kings》已經擴展至57個國家及地區,數據顯示其全球收入已經超過20億美元,是騰訊自研遊戲出海的名片之一。

當然,2024年,騰訊遊戲業務的主戰場依然是國內,中國手遊玩家龐大的基數和消費習慣是海外無法相比的。作爲一個龐大的遊戲帝國,騰訊需要盡快克服“大公司病”,加快決策和開發速度,孵化出一批新IP守住國內市場份額。同時,進一步探索自研遊戲出海的可能性,挖掘並投資爆款IP,穩步提升海外市場收入。

一直以來,作爲中國最知名的互聯網公司,騰訊的國際化講不出太成型的故事,2023年終于有了突破。

1 阅读:235

華爾街科技眼

簡介:理性看待商業世界 審慎研判科技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