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已勝卻無數

研學教育 2024-04-21 11:30:47

許多事情開始總是很難,堅持下去可能更難。但我想說,先上路再說。因爲,在路上,已勝卻無數。

我喜歡讀書,常常拿到一本書愛不釋手,爲它不惜把自己熬成“熊貓眼”。記得狄金森在詩中寫道“沒有一艘非凡的戰艦,能像一冊書籍,把我們帶到浩瀚的天地;也沒有一匹神奇的坐騎,能像一頁詩句,帶我們領略人世的真谛。古今中外,有多少人事景物是我們能夠盡覽的,唯有書籍可以幫助我們穿越時空隧道,克服地域阻礙,了解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世界。走進書的世界,我們可以“一覽群山,盡賞風情”,開拓眼界,豐富自我。可見,書可以爲我們的生命加鋅補鈣,賦予我們作爲教師的才氣、銳氣和底氣。可我喜歡的只是文學類書籍。對于那些晦澀難懂的書,我從來都是翻都不願意翻,甚至只一面之緣便將其打入“冷宮”。

因爲要推行學教評一致性教學改革,最近,逼著自己讀布盧姆的《學習教學和評估的分類學》。一開始磕磕絆絆讀過一遍,幾乎沒有什麽印象。後來又讀了一遍,可謂一知半解。我想,這些書或許就是爲學術研究而生的吧?一般人真讀不懂,也沒有必要讀懂。可當我在撰寫學教評一致性教學設計遇到問題時,在張愛軍博士的建議下,再次拿起這本書,發現裏面有些知識對我是很有用的。于是對這本書的知識維度和認知過程維度這兩章的內容進行精讀,收獲甚多。再後來,爲了讓所有任課教師都能動起來,嘗試著讀一些專業的書,我給老師們布置了讀這本書並作思維導圖的任務,要求老師們不僅要做思維導圖,還要能夠結合實際講清自己的思維導圖。或許,逼別人也是變相地逼自己讀書吧,因爲我也是任課教師中的一員。組長給我分配了閱讀第二章並做思維導圖的任務,而這一章前面也是囫囵吞棗似的讀了一點,所以我又拿起書認真讀了兩遍。

周六下午,利用2個小時的時間,逐字逐句理解意思、對標自己的教學、梳理思維導圖,當一份知識結構圖梳理完之後,竟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專業的書真的需要忍得住苦澀、耐得住寂寞,一點一點啃食、一段一段攻克,但當自己獲得成長的時候,便會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作爲一名教師,我們需要更多的人文知識作爲職業的底色,需要更多的專業學科知識作爲職業的亮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認識教育,站在更深的層次去踐行教育,爲學生的全面發展紮實奠基,爲自己的專業尊嚴凝聚底氣。原來那些所謂的讀不懂、學不會、做不到,都不過是爲自己不想做找了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罷了。

教研組把他們的思維導圖交了上來,看看大家的思維導圖很是感慨。爲老師們的敬業態度而欣慰、被老師們的才氣智慧折服,也被老師們不畏困難、勇敢創新的精神而感動。

或許,我們還只是停留在梳理知識點層面,我們還只是知識的“搬運工”,但只要有這種態度和精神,我們便會成爲知識的應用者、創造者。讀下去才可能讀進去、讀深入才能讀出來,再長的路,只要在路上,一步一步總能走完。一個人可能會孤單,一群人走便會走得更遠。越是難走的路越需要衆志成城,越是艱難的事越需要咬牙堅持、百折不撓。

生活即是一場漫長的遠征,有的人一直走在路上。無論是奔跑還是蹒跚,“在路上”這三個字,本身就已經超越了駐足和彷徨。只有當你啓程,人生才會充滿無限可能。所以,走下去吧,不要猶豫、不要徘徊、走過山重水複、走過荊棘泥濘,總將峰回路轉、柳暗花明。

作者:崔卉萍——杭錦旗億利東方學校

2024.4.17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