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雨逐詩意下,我溯源頭畫中遊——徒步浏陽河散記(二)

阿山的詩和遠方 2024-04-25 01:42:41
徒步浏陽河,本人之前已走過了3個假期:去年五一、端午、今年元旦。今年清明小長假,我緊接著前面的行程,乘車到浏陽的天空劇院,繼續沿浏陽河上行,4月6日下午到達浏陽的永和大橋,之後乘車返回長沙市區。

天空雖然老是下雨,但我不覺得有什麽困難,反而覺得有雨趣。沿途草木如洗,空氣清新,霧中若仙境,我在畫中遊。

每一段行程結束後,我都以散記的形式,在自媒體上發布了圖文,介紹了沿途見聞,這次也不例外。

清明節下午,我來到浏陽市高坪鎮的雙江村。

經過雙江口引水大橋不多遠,看到孤零零、冷清清的雙江口水文站靜立在浏陽河邊上。

再往前走,雙江口水電站的攔河閘進入眼簾。

據了解,雙江口水電站是浏陽引進浙江民間資本建設的水電站,2004年開工,設計總裝機容量1.44萬千瓦。之前動工興建的槽門灘、萬家莊水電站也是浙江老板投資興建的。去年本人沿浏陽河徒步旅行,曾經過萬家莊水電站、槽門灘水電站、洪源水電站。

雙江口水電站外圍還建了“浏陽河詩牆”,在石灰粉刷過的白牆上拓印上了彭瀾征、吳厚觀、湯祥瑞等革命烈士的詩詞。由于經曆了長期的日曬雨淋,許多字迹已模糊不清了。

浏陽河雙江口文化公園就建在雙江村、浏陽河左岸。雙江村是大溪河、小溪河交彙處,被稱爲浏陽河的源頭。

公園裏建有文化長廊和文化廣場,立面展示了浏陽河的發源文化和浏陽河九道灣地圖輪廓及沿線的景觀照片,浏陽“一條河、一首歌、一座城”的文化曆史和浏陽河歌曲詞曲的展示、播放、傳唱情況,以及浏陽河所流經的19個鄉鎮的特色文化和特色産業,浏陽的風雲人物及英雄事迹。

把浏陽本地書法家書寫的曆代詩人騷客描繪浏陽河與雙江口的詩詞镌刻在矮牆上的或方、或圓、或扇形石碑上,長廊一端的柱子上有這樣的對聯:

臨風把酒雙江口,

踏浪飛歌九道灣,

橫批:若有所遇;

一首歌將浏陽唱響世界,

一條河引世界聚焦浏陽;

橫批:浏陽河

浏水蕩開千頃綠,

圍山捧出一輪紅,

橫批:不息。

河堤上專門開辟了一塊巨大的立面,镌刻了原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湖南省文聯主席、浏陽籍著名詩人譚仲池的美文《情系浏陽河》。

文化廣場的楹聯是:一河詩畫,滿城煙花;千年古縣,九曲名河。

公園以文化景牆形式,在廣場上半圓形的圍牆內側,镌刻介紹了浏陽市的沿革和浏陽河、浏陽城池圖、民歌《浏陽河》及其來曆、清末維新派人士塗啓先的《浏水賦》、劉善澤的《浏水棹歌》、浏陽河水系圖。

秀美的大溪河與小溪河發源自最高海拔超過1600米的湘贛邊第一高峰——大圍山,一路蜿蜒流淌而下,在長沙市浏陽高坪鎮雙江口彙合後,形成哺育150多萬浏陽人民的母親河——浏陽河,之後順著彎曲的河道,從東北流向西南,又折轉向西北,繼續逶迤前進230多公裏,在長沙市開福區北辰三角洲湧入湘江的懷抱。

本人站在雙江口文化公園旁邊的河岸上舉目望去,右邊是雙江口攔河閘和雙江電站,對面是小溪河及河上的雙江口橋,左邊是大溪河及河上的雙江大橋,雙溪合流後爲浏陽河,從腳下緩緩流去。

此時正值季春的清明時節,春雨綿綿,雙江口周圍群山被霧籠罩著。

據當地村民介紹,每年一到夏、秋季節,尤其是下雨天,浏陽河雙江口段的狹長水面上便會形成霧漫浏陽河的獨特自然景觀。對面的橋梁如虹、三角洲如舟、兩河彙集的壯闊水面如海,以及三河六岸的蒼翠山巒、升騰著袅袅炊煙的農舍,形成了雙江口得天獨厚的秀美風光,吸引著四面八方的遊客遠道而來,在此流連忘返。

還有不少湘贛等省美院的大學生組團來此寫生,經常也有一些外地的攝影師也來這裏拍個不停。

我去時,岸邊公路旁的一樹樹櫻花正盛開著,給雙江口增添了別樣的風韻。

經雙江大橋跨過大溪河,眼看天色向晚,我打算先沿著小溪河往上遊走一小段,待天黑時再在雙江大橋附近找住處。

小溪河口段兩側均有小公路向上遊去,公路邊有數十戶人家,有的開了飯店或小百貨店。站在小溪河上的雙江口橋上,可見傍晚的兩岸顔色漸深,下遊河邊人家已亮起燈火,往上遊看,伸過河中心的中洲島也已燈火閃爍。

走過橋去,幾分鍾就可走到中洲島。島上有人家開了飯店,生意看來還不錯,開闊地帶停了不少外地開來的車,飯店裏猜拳行令之聲盈耳。

天已黑下來,本人打聽了一下,中洲島上沒有旅館,據說相距近兩公裏處有一家民宿酒店,另有一個家庭旅館距此較近,主要是接待團隊的,就在大溪河的雙江大橋右側。

于是,本人折返到雙江大橋橋頭,沿右岸鄉村公路上行約一公裏,即找到了最接近自然的家庭旅館。

通過養精蓄銳,我徒步旅行半天的疲勞得以在此消解。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