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安商房,時代的眼淚?

剛需探房 2024-02-25 22:55:59
春節結束,整個樓市並沒有出現過于凶猛的營銷造勢,探房群最大的熱點就是東二環首開香頌,安商房的隔離爭議。

正好打開二手軟件,看到當初那套特價的榕發烏山郡,中介發來已經成交的消息,借此聊聊安商房的三大問題,是否會越發明顯。

隔離問題

關于隔離問題,這個矛盾這幾年主要集中在安商房之前的樓盤,當初這些項目配建安置房,按當時的市場潛規則,默認通過鐵欄杆等隔離。

隨著安商房推出,隔離的違規,被更多的拆遷戶明白,也正因此造就不少隔離的爭議。

比如前幾年的世茂璀璨天城、魯一、金茂府等。

不同于這些項目,最近的首開香頌是完全的安商房項目。

房企爲了能夠更好對外銷售,在當初銷售時候,就打算好了隔離,不同于其他的鐵欄杆、灌木等。

樓盤采取幾十米的假山,最終也造就了拆遷戶“愚公移山”的景象。

對于項目而言,由于還有不少商品房未賣,去化一直不理想,價格也出現較大下跌。

如今安商房隔離被拆除後,很明顯那些商品房在市場,預計只會越來越難賣。

對于這種隔離,之前也聊過多次,基本無一例外都是違規。

當爭議出現後,相關部門介入,拿出規劃圖紙,會發現全部都是違建。

最終,受到傷害的不是在售樓時隨意承諾的房企或者置業,而變成了最終的購房者。

面對勢如破竹的拆遷戶,理站不住,力也拼不過。

隨著這幾年,土拍遇冷後,舊改回歸最早的模式,地塊拆分成純商+純安置,以後這樣的隔離問題,預計也會少見。

當初買入安商社區的商品房業主,也基本成了時代的眼淚。

房價問題

對于安商房的隔離問題,爲什麽商品房業主有如此大的反感。

很明顯還是房價,簡單做個數據對比,就可以發現同一個項目,安商房和商品房的差價能達到1W左右。

這幾年安商房,每個板塊都有,其中東區、南二環、塔頭等是重災區,選取幾個成交案例:

融創福州府D區:純安商,高層毛坯,成交1.36W,當初商品房精裝售價2.7W

融信海納新潮C區:分棟安商,中層毛坯,成交1.32W,當初商品房C區2.4W,B區精裝2.8W

世茂雲潮:混合安商,中層毛坯,成交1.84W,當初商品房售價3W

保利和光塵樾:分棟安商,中層毛坯,成交2.12W,當初商品房售價3.2W

旭輝榕宸天著:混合安商,高層毛坯,成交1.49W,當初商品房售價1.9W

濱江正榮府:分棟安商,高層毛坯,成交1.79W,當初商品房售價2.9W+車位

榕發烏山郡:混合安商,高層精裝,成交2.89W,當初商品房售價3.4W,高峰期二手4W

從這些安商房的成交案例,對比當初同小區的商品房,即便存在戶型差異,精裝差異,但是高達1W左右的差價,對于商品房業主而言,在二手市場無疑是暴擊。

這裏面更大的隱患在于,這還只是初期,福州前幾年大量供應的安商房,還未集中辦證。

如果去查看挂牌情況,會發現安商房的特價案例,更是層出不窮。

這也是爲何商品房業主,要極力與安商房保持隔離的最大原因。

部分安商房項目,通過分區隔離的,還會采取商品房使用推廣名,安商房使用備案名等。

不管什麽樣的操作,都是盡量減小安商房的影響度。

物業問題

除了這兩個問題外,還有一個就是物業問題。

這裏面涉及兩個點,在安商房時代下,不管是商品房還是安商房,物業費基本形成一致。

不過對于此前的安置房+商品房的小區,會出現物業費不同,安置房物業費偏低。

隔離拆除,享受同樣的管理,不同的收費,更加引爆矛盾,比如最近的金茂府。

當然即便物業費相同,同樣也會出現差異化。

比如融創福州府,純安商的BD區,被爆料配套用房被拿去出租做超市,社區保潔等也存在差異。

除了差異化問題外,最大的還是物業費標准。

近期從排尾兩大安商房,萬科金域國際、陽光城檀境,拆遷戶無法接受2.98元/平的物業費。

官方給出的答複:安商房實行市場定價。

關于物業費的話題,這幾年福州新盤,基本沒有低于3元/平,部分甚至高達4元以上。

至于所謂的物業服務,可能跟所謂的物業費,根本不成比例。

這點不管是安商盤還是純商盤,基本都是如此。

無非商品房業主,爲了居住考慮以及未來的房價保值,最多讓物業整改,但是對于安商房業主而言,不少都是拿來出租,更多考慮的是資金成本。

可以預想,福州未來幾年,那些高比例的混合安商,或者分區的純安商盤,會出現集體停繳物業費,最終回歸原始的廉價物業方案。

影響分析

關于安商房這個産物,從出現到結束,時間並不長,當初對于樓市的高房價,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讓很多地緣剛需,能夠低于板塊均價上車。

只不過在推行的時候,供應過大,區域過于集中,對于後續出現的隱患也沒有做到過多考慮。

目前來看,所謂的安置性商品房,看上去很理想,現實卻很矛盾。

強行把商品房業主和拆遷戶,兩種獲得方式不同的居住群體,混合在一個小區,引發了不少問題。

對于拆遷戶而言,在貨幣紅利之後,迎來安商房,再到如今的高容積率純安置。

可能如今對比過後,才發現原來安商房,也是拆遷戶觸不可及的紅利。

回到2年前的文章,當時海納新潮安商房低樓層1.4W,無證的特價刷屏。

當時部分人覺得,安商房業主爲什麽會低價甩賣?

如今當樓市遇冷,急于變現的拆遷戶,特別那些棚戶區舊改,一人多套房的區域,真正出貨的時候根本不會考慮獲得成本。

當然這些房源,不僅僅影響同一個小區,年前探房群聊到100多W預算買哪裏的房子。

東區、南二環的安商房,成了最匹配的産物。

放在以前,這個預算買2-3房,估計只能去遠郊板塊,如今這些低價安商房,反而成了一個選擇。

對于低預算的剛需而言,配套一直都是首位。

即便安商房未來管理可能一般,但是至少大部分的社區建設、周邊配套,都遠強于遠郊盤。

可能這也是目前遠郊盤,即便房價下跌,依然有價無市的體現。

安商房,讓城市拓展停滯。

0 阅读: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