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邬思道逃走那天,老十三胤祥爲啥拿半壇泸州老窖送他?

楊角風發作 2024-03-16 21:56:11

在《雍正王朝》中,有這麽一段劇情,隨著雍正帝即位,輔佐他多年的邬思道也完成了使命,即將面臨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處境。

好在邬思道足夠機靈,先是用互不協同的五路人馬嚇住了雍正帝,隨後又表明了自己半隱的態度,並在十七阿哥求見的關鍵時刻,繞過皇上,直接下達了皇上即將回宮,且天子無私事的命令,這才保住一條小命。

等到第二天天剛蒙蒙亮,邬思道就迫不及待駕著馬車,試圖早一點逃離京城。可就在剛出宮門沒多久,老十三胤祥便快馬加鞭趕到,並隨身攜帶半壺老酒。

那麽,這壺老酒有什麽講究,老十三胤祥爲什麽特意跑這麽遠送酒?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系列文章:邬思道逃走那天,老十三胤祥爲啥拿半壺泸州老窖送他?

一、

上一期咱們也提到了,其實邬思道在見到拿著金牌令箭的張五哥後,就開始偷偷打包衣物,准備逃之夭夭了。

經曆了那麽多事,尤其是坎兒之死後,邬思道愈加感覺到涼風習習。也知道雍正帝即位之後,自己的命運堪憂,不如趁早打算,主動離開,也給皇上一個台階下。

就這樣,邬思道在經曆了驚心動魄的跟皇上鬥智鬥勇的前一晚後,第二天一大早便匆匆趕路,想以最快的速度逃離這是非之地。

可他剛剛走出城門,就聽到車後有人高呼“邬先生”,停車觀看,原來是老十三胤祥趕了過來。當時邬思道的心情十分複雜,因爲他也不知道老十三胤祥的葫蘆裏賣的什麽藥,尤其是老十三胤祥招呼手下過來時,明顯眼神恍惚了一下。

其實這也怪不到邬思道,畢竟他選擇城門剛剛打開的時候就逃離,就是擔心夜長夢多。擔心雍正帝出爾反爾,後悔頭一晚的決定,見派十七阿哥“清君側”不力,第二天又把老十三胤祥派過來。

所以,等到老十三胤祥掏出來半壺老酒時,邬思道是一臉不相信的樣子,疑惑的看著老十三胤祥:

“邬先生,這是您托四哥帶到牢裏,給我的那半壇酒。”

邬思道點了點頭,繼續看著老十三胤祥倒酒,並默默接過滿滿一碗酒:

“這碗酒,我替四哥敬您老人家,我敬您一碗,爲您餞行!”

二、

大家仔細看劇,邬思道接過那碗酒後,是緩緩擡起頭注視著老十三胤祥,眼神中仍然充滿著疑惑和不解。

老十三胤祥也看出了邬思道的疑惑,這也正常,畢竟頭一晚發生了不怎麽愉快的事情。不然的話,以老十三胤祥的脾氣,自然會極力挽留邬思道,而不是跑過來餞行。所以,他知道邬思道在擔心什麽,于是自己先一仰脖喝光了酒,並看向了邬思道。

那麽,有一個問題值得大家思考,那就是老十三胤祥跑來給邬思道餞行,到底是雍正帝的意思,還是他自己的意思?

是他自己的意思!

他其實說的很清楚,現如今的四哥已經是皇上了,不可能過來敬邬思道的。所以,他才用了“四哥”這個稱呼,而不是“皇上”,這就證明雍正帝並沒有指使老十三胤祥替自己敬酒。

其次,老十三胤祥也說的很清楚,自己替四哥敬酒,隨後又說自己敬邬思道一碗,這完全是自己的主意。

邬思道太聰明了,老十三胤祥的一舉一動都被他看在了眼中,也正是因爲念及他的情義。才開始勸他推掉鐵帽子王的稱號,可惜,老十三胤祥卻說那個鐵帽子實在難得。

聽到這裏,邬思道竟然一句話不說,一口喝光了酒,轉身就要上車走人。

他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爲,自己的忠言,老十三胤祥竟然不聽。既然不聽,那多說無益,你敬的酒,我接了,咱倆就此兩別!

三、

老十三胤祥並不傻,雖然不接受邬思道的建議,但也很明白,自己就要升鐵帽子王了,而邬思道卻要跑路,這皇上四哥對他實在不公啊:

“邬,邬先生,我們,我們對不起您呐!”

之所以老十三胤祥結結巴巴說出這句話,其實也是下了很大的勇氣,畢竟雍正帝沒讓他代表。他這是強行代表了,不然不會用“我們”這個稱呼,因爲他也想不通雍正帝爲何不用邬思道。

這樣一來,邬思道反而又過意不去了,于是向其表明,自己輔佐四爺,完全是爲了天下蒼生,並不是爲了自己的榮華富貴,所以並沒什麽遺憾。但是,由于十三爺行俠仗義,品性直爽,他覺得臨行之時還想送一句肺腑之言:

“這個鐵帽子王,這……你,你要拼死辭掉,才能保你一世平安!”

隨後,他解釋了自己這樣建議的原因:

“常言道,與平常人交往,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啊。”

當然,這時候的老十三胤祥並不信的,只是邬思道留下一句,明天他的話就能驗證,估計府裏專一做秘密事情的人,就要……

隨後,倆人不約而同的看向了遠方枝頭上的鳥,良久沒有說話。

末了,邬思道又安慰了老十三胤祥一句,說他也不用太擔心,只要收斂鋒芒,還是沒啥問題的。

結果,老十三胤祥也說了一句:

“邬先生,您也要多多的保重啊!”

四、

也就是說,老十三胤祥一開始不信邬思道,並不是真的不信,而是不想讓邬思道害怕。現在話已經說開了,他反而不用藏著掖著,倒囑咐邬思道要提防一下。

只不過,人家邬思道何許人也,早就想好了應對之策。只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邬思道還是高興的太早了。只見老十三胤祥一招呼,身後的馬車上竟然下來一個女子,邬思道見到她更是脫口而出:

“秋月?”

老十三胤祥卻嘿嘿一笑,這可不是秋月,而且如月:

“這是我和四嫂商量,讓她來照顧你的!”

大家注意聽,他說這句話的時候,在四嫂前面停頓了一下,這說明什麽?

這說明,這個如月並不是他跟四嫂商量的,而且他昨晚才從宗人府出來,這麽短的時間內不可能找到如此酷似年秋月的女子。若是這個女子是四福晉的丫鬟,那也說不過去,畢竟邬思道也在府上住,怎麽可能藏得住?

由此可見,這個女子,才是雍正帝派老十三胤祥前來送行的真正原因。

事實上,後來逃到李衛那裏的邬思道,並沒有逃過雍正帝的監視。甚至于,有一次李衛進京,雍正帝跟他提及到邬思道的事,都讓他驚了一身冷汗。顯然,從當時倆人對話的內容來看,這信息不會是李衛自己告訴皇上的,那還能是誰呢?

也難怪,邬思道接過這個如月姑娘後,感慨了一句:

“看來,我這後半輩子,又得讓人管著了!”

五、

由此,我們就回到題目了,既然雍正帝只給老十三胤祥派了送美女的任務,那他爲什麽還特意帶著半壇老酒呢?

很簡單,這半壇老酒啊,並不是隨便哪裏弄來的酒,而是有來曆的!

康熙帝第六次南巡之後,太子胤礽監國,因爲報複之前舉薦新太子時八爺黨成員,他跟老四胤禛有過一段爭吵,最終把對方氣得請病假回家休息去了。

這也導致,大家在雍親王府裏度過了一段相當惬意的時光,不僅李衛跟高福在爭奪翠兒。連邬思道也對年秋月飽含深情,倆人更是在府中小亭子處手把手教寫字呢。

此情此景正好被前來串門的老十三胤祥看到,禁不住說了一句:

“清風徐來,好福氣啊!”

事情就是這麽巧,不僅老十三胤祥在觀看邬思道跟年秋月打情罵俏,老四胤禛也剛好在附近,于是就接上了一句:

“難得浮生片刻閑,偏偏又讓你給攪了!”

表面上,他倆是在說邬思道跟年秋月,其實啊,是在討論老四胤禛辭職不幹活的事,不然的話,老十三胤祥不會補上這麽一句:

“四哥,你要是想躲清閑,就別當這個親王了!”

是啊,人家邬思道都知道去爭年秋月,你怎麽就不想想怎麽去爭個皇位呢?

但說歸說,他總得給自己這次前來找個理由:

“邬先生,你知道我今天幹什麽來了嗎?我聽說你得了一壇百年的泸州老窖,對嗎?”

六、

那麽,這壇被老十三胤祥盯上的百年泸州老窖,邬思道從誰那得到的呢?

年羹堯!

老四胤禛隨後就跟老十三胤祥唱起了雙簧,開始抱怨起來:

“說起這件事,就讓我生氣!你說年羹堯這個奴才,鑽山打洞在四川,就弄了一壇百年老酒,帶來的時候呢,就指名道姓說要送到邬先生。看來啊我這個正宗主子,也不要再當了!”

爲啥說這是倆人唱雙簧呢,因爲邬思道不可能告訴別人,能告訴老十三的只能是老四。

那麽,年羹堯爲什麽要繞過主子,送給邬思道這麽一壇好酒呢?

要說全劇中最會送禮的人是誰,恐怕非年羹堯莫屬,在揚州的時候就把妹妹年秋月送到邬思道面前伺候;回京述職不僅給大家帶禮物,連李衛和高福都給一枚戒指;幾次德妃烏雅氏過壽,也都是年羹堯給精心准備禮物;甚至去江夏鎮辦差,都不忘給尚書房大臣張廷玉送禮!

而且,他送禮也不是亂送的,每件禮物都是有深意的!

比如送張廷玉的四件大禮:

第一件橘子,特産嘛,送特産不算行賄,況且橘子代表吉祥,平安。他送這件禮物,就等于變相問張廷玉,我最近有沒有負面消息啊,平安否?

第二件扇子,文人雅士嘛,咱倆可都是進士出身,可否提點一下?

第三件是蜀錦,寓意前程似錦嘛,就是在問張廷玉,我年羹堯是否還能提拔一下?

第四件是天麻,藥材,就是想讓張廷玉給點建議,開個良方了。

七、

所以說,年羹堯繞過主子,給邬思道送禮,意義非凡:

老酒不喝,放再多的時間也就是個壇子,只有打開喝了,才能稱之爲酒。意思就是告訴老四胤禛,是時候再提拔一下自己了,再不用,可就被別人搶先了。

二是,百年老酒,也有百年老朽的意思,他把酒送給邬思道,也有警告和敲打他的意思。年秋月可是我妹妹,不到關鍵時刻是不能用的,酒你拿走,美人,關鍵時刻還看你咋做了。

最後,也是間接提醒主子,不能藏起來,得站出來爭,你不去爭,我們屬下沒動力啊。

老四胤禛有沒有看出年羹堯的意思,咱不清楚,但是老十三胤祥估計看出來了:

“秋月,把那壇泸州老窖給我們拿來……省得我和四哥啊天天抓心揪肺地惦記邬先生這壇老酒!”

他倆惦記的可不是這壇老酒,而是是時候把年羹堯拉出來,替自己辦事了。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沒等年秋月將那壇老酒拿出來,老十三胤祥就將“上不可告天,下不可告妻子”的絕密消息告知了老四胤禛和邬思道,揭開了派年羹堯去血洗江夏鎮的序幕。

只是,老十三胤祥沒有料到的是,這個計劃,雖然將了太子胤礽一軍,但也把自己逼上了絕路。

酒沒喝到,自己卻被老四胤禛和邬思道犧牲掉,成了扳倒太子胤礽的犧牲品,被康熙帝整整關了十年,十年啊。

八、

那麽,這壇珍藏了一百多年的泸州老窖,後來又怎麽到了老十三胤祥手裏呢?

很簡單,就像當初用年羹堯一樣,老四胤禛在奪嫡的關鍵時刻,需要老十三胤祥了。所以才有了,他抱著這一壇子酒,去了宗人府。

老十三胤祥見到酒,確實饞得很啊,劇中也有多處地方體現,他啊,就好喝酒。

上一次熱河八大山莊被圍事件後,他被關,就是圖裏琛掏出一壺老酒孝敬。包括後來回到京城,隆科多也是准備了一桌酒席,深得其心。

這一次,見四哥帶了酒來,他就迫不及待倒上一碗,抿了一口:

“四哥,這好酒啊!”

廢話,這當然是好酒啦,這可是十年前,你想喝卻沒喝到的百年泸州老窖。在奪嫡的關鍵時刻,邬思道將其舍了出來,足可見形勢之嚴峻。

也正是借著這壇老酒,老四胤禛跟老十三胤祥商議好了武裝奪嫡的准備,也告訴他對方自己的計劃。也就是後來邬思道命令張五哥拿金牌令箭去放老十三,老十三再去豐台大營控制軍隊,並帶回京城。

正因爲這壇酒有著特殊的意義,所以,縱使老十三胤禛嗜酒如命,他也沒有喝完。

他想的是等到功成名就之後,他們再拿著這半壇酒慶功,到時候一定要跟邬思道喝上一杯,慶祝三人的合謀。

只可惜,沒等老十三胤祥反應過來,雍正帝就即位了。又是一晚上的功夫,還沒來得及喝慶功酒呢,邬思道就跑路了。

九、

所以,老十三胤祥帶著這半壇酒去送邬思道,主要就是爲了完成這個儀式!

是啊,他跟四哥已經在宗人府喝過了,就你邬思道還沒喝到。既然是三個人一起努力,助雍正帝奪了位,那慶功酒不能少了邬思道。

與此同時,這壇酒被喝光,也代表大家的合作已結束,邬思道所有的才幹也已用盡,到了該放下的時候。

當然,更多的還是愧疚:

第一,原本大家是有難同當,有福共享,一起共商大業的。可現如今,一個當了皇上,一個即將當鐵帽子王,唯獨邬思道什麽都沒得到。老十三胤祥從內心裏,覺得對不住他,拿著這半壇酒,表明自己跟他的情義。

第二,雖然老十三胤祥號稱“俠王”,看不慣的事一向敢出頭。可是,這一次面對邬思道的事,他卻無能爲力。或許也找過雍正帝理論,但終歸是沒辦法,留邬思道就是害他,放他走,又覺得內心過意不去。

第三,這個藏得比較深,還記得當初老十三胤祥是派誰去拿這個酒嗎?

沒錯,年秋月!

而這次,又是誰一直揣著這半壇酒,並遞給老十三胤祥的呢?

沒錯,如月!

當初年羹堯送酒給邬思道,就類似于送年秋月給他,可惜,最終年秋月歸了雍正帝,百年老酒又歸了老十三胤祥,邬思道到頭來,啥也沒得到。

所以,送酒和送如月,雖然不圓滿,一個只剩半壇,一個只能算半個年秋月,但也算是一種補償。

最後,如月拍著邬思道的背,提醒了一句:

“爺,您以後可別這樣喝酒了!”

個中滋味,自己品嘗吧!

2 阅读:1899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