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有多愛長孫皇後?

水晶面包 2024-03-13 22:01:28

貞觀10年,年僅36歲的長孫皇後病逝。

唐太宗李世民悲痛欲絕,決定遵從長孫皇後的遺願“不起墳茔、以山爲陵”,將長孫皇後葬入昭陵。後來唐太宗李世民又將長孫皇後的遺願,作爲祖制昭告天下,開創了唐朝以山爲陵的先河。

由此可見,唐太宗李世民與長孫皇後之間的感情,是帝王情感世界中難有的真摯之情。

就算是平民夫妻之間的婚姻,褪去短暫的新婚燕爾後,更多的是需要日久天長的陪伴與經營。

長孫皇後之所以能夠得到唐太宗李世民,如此真摯的情感,是因爲李世民無論在什麽樣的處境,長孫皇後都能義無反顧地站在他的身後,爲李世民的事業提供最堅強的後盾。

長孫皇後與李世民成親的時候,正處在隋朝末年那個動蕩的時代。

後來李淵晉陽起兵,最主要依靠的人是三個兒子,事業剛剛起步的時候,是“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父子四人同仇敵忾,共同建設大唐王朝。

可是隨著後來,李世民表現出過于出類拔萃的軍事才能後,父子之間同仇敵忾的表象之下,埋下了猜忌、提防的種子。只不過是因爲連年戰事不斷,還需要李世民開疆拓土、沖鋒陷陣,不得不繼續重用李世民。

李世民先後討伐薛舉父子、劉武周、宋金剛、窦建德等等之後,被冊封爲天策將軍。

赫赫戰功的背後,就是功高震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很快就坐不住了,其實最坐不住的人是李淵,只不過李淵將自己藏得足夠深而已。

心思細膩的長孫皇後,其實比李世民更先感受到來自皇帝和太子的危機。李世民出征的時候,長孫皇後一直奔波于皇宮和東宮,盡力彌補李世民與皇帝和太子之間矛盾。

李世民攻占洛陽後,李淵的寵妃們,借著撫恤將士的名義,來找李世民替自己娘家人要官當,替自己要置辦行頭的金銀。李世民是一個桀骜不馴之人,絲毫沒有顧及她們的面子,直接一口回絕了。

這些寵妃碰了一鼻子灰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回去找李淵吹耳邊風。話傳到李淵耳朵中可就沒那麽簡單了,變成了李世民目無君父、驕橫跋扈了。長孫皇後知道後,多次入宮給李淵盡孝道,拉攏李淵的寵妃,又是出錢又是陪笑臉,這才讓李淵忍住,沒馬上對李世民起殺心。

一直到玄武門事變前夕,長孫皇後一直都在盡自己最大努力,來彌補李世民與李淵、李建成、李元吉之間的裂痕。

後來,李世民決定發動“玄武門事變”,長孫皇後知道這件事情的嚴重性,長孫皇後一改往日做李世民背後的女人,而是與李世民站在一起,給予將士們鼓勵。

正所謂“夫妻同心 其利斷金”,“玄武門事變”以李世民大獲全勝結局。

李世民登基後,長孫皇後一直以“後宮女子不得幹政”爲由,拒絕與李世民談論軍國大事。但是每次當李世民遇到棘手的問題、或者是遇到讓他不痛快的人,長孫皇後都有辦法化解,又不讓李世民難堪。

而且,長孫皇後從來不讓李世民,重用自己家族中人。不得不說,長孫皇後非常具備前瞻性,長孫無忌的結局,不就是因爲當年沒有聽長孫皇後的勸告,最終在黔州自缢而亡!

像長孫皇後這種,聰明又低調、有才幹又不留戀權力的皇後,李世民怎能不愛呢?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