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各區2024年中考一模陸續結束,一模有沒有定型,從一模到中考到底可以提高多少分?四個真實案例告訴你答案

萬民說 2024-04-02 11:31:23

上周和本周合肥各區密集進行了中考一模考試,一模結束,距離中考僅剩72天的時間。隨著成績的陸續公布,很多家長充滿了焦慮和疑惑:孩子這個成績中考到底能上個什麽樣的高中,這個分到底能不能考上“大小一六八”,一模成績有沒有定型,一模到中考到底可以提高多少分……

家長關心較多的問題是一模成績到底有沒有定型,一模到中考到底可以再提高多少分?就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來看四個真實的案例。

先看五年前發生在蜀山區的一個中考逆襲的故事。2019年,蜀山區小孫同學,中考一模成績爲522分(當年的合肥中考總分820分),2018年合肥市區普高錄取最低分數線爲607分。4月初,那天下午學校公布成績(以前的學校還是敢公布成績的)。放學的時候,小孫的父親老孫被小孫的班主任請到了辦公室。班主任語重心長地跟老孫說:“離中考只有兩個月的時間,你家小孫再不好好抓一抓,上普通高中都沒戲。”班主任的話,猶如五雷轟頂,老孫不知道最後怎麽踉踉跄跄的離開了學校。兩個多月後的中考,小孫考了625分。當年合肥“大一六八”聯招分757分,“小一六八”錄取分731分。小孫同學壓線進了小廟中學。善于創造奇迹的小孫,三年後高考再次創造奇迹,以小廟中學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南京審計大學。

中考的賽道上,從來不缺逆襲者,時間來到了2022年的瑤海區。在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小張同學一模622分,小張所在的初中是所重點初中,他的這個成績考上一個高中不難,但是想上一個好高中,哪怕走省示範高中指標到校都很難。買的學區房,放棄了工作,小學六年初中三年年的陪讀,張媽媽看到孩子這個成績,她心裏有太多的不甘。哪曾想,六十多天的後的中考,小張的成績695分,逆襲73分。當年“大一六八”指標到校分數線最高的是686分(50中天鵝湖、濱湖壽春、48中、南國壽春和42中),合肥一六八中學錄取分數線是683分。幸福總是來得太突然,那個夏天,張媽媽拿到中考成績的那一刻,平添了幾分幸福的煩惱:看了一中濱湖看一中瑤海,轉頭又去了六中,隨後又去了八中和小一六八,接著又去看了中科大附中……

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五年過去了,來自經開區的老黃遇到2018年蜀山區老孫同樣的煩惱,但是留給他的時間卻更爲緊迫。2023年5月上旬,經開區某初中九年級的小黃同學迎來了他的中考二模考試。加上體育和實驗,750分的總分,小黃只得了513分,按照2022年的587分的普高線來推算,小黃差了有74分。5月21日晚,一直在外地工作的老黃趕到了家,此時距離中考只有23天。經過父子倆23天的拼搏,老黃的奮力托舉,終于使兒子成功上岸:小H中考考了624分,相對二模整整提了111分。

看了三個發生在合肥中考逆襲的故事,你還覺得一模已經定型了嗎?從一模到中考,不管是學困生,還是中等生,看似短短六十多天的時間,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中考成績有逆襲,有大幅提升的,把最好的一次留給中考。自然就有走麥城,大幅下滑的,把三年來最差的一次留給中考。2021年中考,學生A初中成績一直很穩,一二模成績在其學校排名都很靠前,按往年排名走“大一六八”統招沒問題,三模盡管略有下滑,但是用老師的話來說走“大一六八指標”也沒問題,A媽媽提前沉浸在到底讀一中還是讀八中糾結中。最後中考成績出來,A離“大一六八”指標到校分數線差了7分,曾經的學霸與合肥一流高中擦肩而過!

不到最後一刻,一切都有變數,不要被暫時的模考成績嚇倒,更不要沾沾自喜,每次考完試後,家長和考生更要從模考中多找問題和薄弱項。

有家長關心一模結束到中考這段時間,如何複習迎考?就這個問題,老師給家長和同學們都反複說過,這裏不再多說。根據這麽多年來合肥中考的情況,結合上面四個案例,給考生提有兩點建議:一個是數理化刷題效果還是很明顯的。打印出十年的中考數理化題,分析類型和解題思路,然後找到相對應的題,一題一題的過,沒有搞懂,堅決不放手。

另一個是文科尤其政史不背真的不行的。語文和英語的背記,很多同學都很重視,但對政史卻是不上心的,總把希望寄托在開卷的翻書和找資料上。最後翻書也是茫然。安徽中考政史從2005年實行開卷,出題質量越來很高,越來越靈活,課本不熟悉,該背記的知識點不背記,想輕輕松松翻書、想靠著所謂的解題技巧,就想拿高分,最後只能落下慘痛的教訓,每年這樣的中考生太多了。

孩子在前方戰鬥,作爲我們家長們應該怎麽辦?最主要的是少點焦慮,少點唠叨,多做陪伴,也許我們不用做出物理數學題,不用寫出好作文,我們只需與孩子一路同行,了解他們的心理,及時溝通疏導,發現不足馬上改正,孩子有進步了,給他最真誠的鼓勵和贊揚。

上天不會辜負每一個勤奮的孩子,預祝每一位中考生經過辛勤的耕耘,能夠考取理想的高中!

0 阅读:23

萬民說

簡介:獨立思考,堅持原創;立足實際,服務大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