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瓦爾尼:遠不及沙俄時代的列甯,卻幹了譚嗣同當年幹過的事情

壯哥話天下 2024-02-18 19:00:01

#優質作者榜#納瓦爾尼走後,很多事情才算得上蓋棺定論。其實他這一生並沒有做太多轟轟烈烈的事情,也遠沒有達到可以撼動普大爺地位的高度。

但是不少人卻覺得,納瓦爾尼是一個無限接近譚嗣同的人。這又從何說起呢?或許譚嗣同已經是很久遠的人了,不少人已經忘了他曾經幹過的事情,以及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一提到譚嗣同,那咱們就能聯想到戊戌變法,這是他這一生幹過的最輝煌的一件事。盡管最後失敗了,但依舊在我國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其實譚嗣同本人,是個正兒八經的官二代,他老爹譚繼洵,曾經擔任過湖北巡撫、湖廣總督,那可是省部級的高官了。

如果他不出來折騰,吃喝玩樂能夠逍遙自在地過一輩子。毫不誇張地說,只要他願意,完全可以傍上李鴻章這條大腿,在盛宣懷的公司入點股,也能被後人稱之爲近代工業發展的先驅之一。

可譚嗣同沒有選擇這條路,而是選擇了與守舊派一刀兩斷,堅持革新之路。

自古以來改革都是要人命的事情,一個人脫離舒適區尚且不易,更別提一個國家了。一旦改革出了差錯,後果不堪設想。爲此,古代改革者寥寥無幾,基本上是一雙手就能數完的。比如有李悝變法、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張居正變法、雍正改革等。

就說王安石變法吧,變到關鍵時刻,宋神宗自己頂不住壓力,兩次罷免王安石,結果導致這場變法不倫不類,爲北宋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譚嗣同選擇改革,主要是因爲當時的清朝不能不改了,打不過西洋人也就算了,居然連日本都打不過,這完全說不過去。

因爲日本和清朝,幾乎同時進行了洋務改革,而清朝的國力數倍于日本不止,所以沒理由會輸給日本。這就說明,清朝之前的洋務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維新,還有一定差距,需要進一步改革。

譚嗣同想幹的自然是從文化、制度、教育、軍事等方面,進一步加深改革力度。但這事兒嚴重觸犯了以慈禧、李鴻章等老一派掌權者的利益,一場爭端自然不可避免。

1898年,譚嗣同、康有爲等人主導的戊戌變法,持續了103天便戛然而止。慈禧等守舊派大舉反攻,戊戌六君子紛紛被捕。

其實譚嗣同本來是可以逃走的,事先有人通知了譚嗣同,可譚嗣同還想搏一搏。他不顧自己的安危,想了各種辦法打算先救光緒帝,奈何全都失敗了。

在這種情況下,譚嗣同萬念俱灰,他覺得變法就得有人犧牲,康有爲跑了,自己如果也跑了,那就對不起這場戊戌變法。爲此,他主動留了下來,打算用自己的鮮血,喚醒當時的國人。

納瓦爾尼:即便被捕,我也要回到自己的祖國

納瓦爾尼在千禧年之前,取得了法學學位,此後又學習了一段時間的金融知識。2006年才正式走上了參政之路。

此後的納瓦爾尼,一直以克裏姆林宮反對者的身份,在俄國各地演講,積累了不錯的人望。但同時也給他個人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2011年,在一次演講過程中,他被抓獲,關了15天。2012年,在一次集會中他再次被抓,理由是在一次木材生意中騙了國營公司的錢。不過當時他已經是莫斯科市長的候選人,因此暫時被放了。

此後就是不斷的揭露克宮的腐敗行爲,不斷參選不斷落選,不斷被抓的過程。並沒有做出太出色的成績。

和譚嗣同比起來,納瓦爾尼的檔次的確差了不少,只能說,在某些方面他們的選擇是一致的,有著類似的精神。

首先,納瓦爾尼不是俄羅斯勳貴之後,他只是一個普通的法學、金融學畢業的才子,其背後沒有龐大的家族作爲支撐。其次,納瓦爾尼身邊沒有太出色的隊友,譚嗣同身邊好歹還有梁啓超、康有爲、康廣仁(康有爲的弟弟)、林旭(沈葆桢的孫女婿)、楊深秀、楊銳、劉光第等人。其中後5人更是陪著譚嗣同一起赴死,合稱戊戌六君子。再者,納瓦爾尼並沒有過于系統的改革主張,他只是單純反對如今的克裏姆林宮,希望通過換人來改變目前俄羅斯的局面。此外,納瓦爾尼回國,雖然是壯舉,但未必是抱著必死之心回來的,反觀譚嗣同,他留下可就沒指望著能活下來。畢竟連光緒帝都被抓了,他能落得個好?還有,納瓦爾尼所有的籌碼只有自己,即便敗了,他也只是犧牲了自己的個人利益和生命。可譚嗣同敗了,他的整個家族,都會蒙受巨大的損失,他老爹譚繼洵在這事兒後,直接從湖廣總督任上被一撸到底,回家交給了當地官員看管,最終郁郁而終。

由此可見,納瓦爾尼和譚嗣同之間,是有很大區別的。但爲啥說這兩個人也有相似之處呢?最大的相似之處,那就是膽略。

2020年,納瓦爾尼中毒後,曾經在德國接受治療。當時人家希望他留在德國,因爲一旦回去,極有可能身陷囹圄。結果納瓦爾尼卻表示,自己一定要回到祖國。

這事兒的確很讓人感動啊,畢竟一回來,這哥們就被抓了,那支持率自然嘎嘎飙升。緊接著就是直接蹲大獄蹲到走人爲止。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民國那段曆史麽,那時候不少民國名人,都是以蹲大獄爲榮,納瓦爾尼大抵上也就這麽個心態。每次被抓,都是一次刷新知名度的過程。

列甯的前車之鑒,人家肯定得防著點

沙俄後期,沙皇尼古拉二世,也非常討厭列甯,因爲列甯總是來往于西歐和聖彼得堡。似乎每次去一趟西歐,回來都能搞出點事情。

這事兒引起了尼古拉二世的強烈不滿,不過尼古拉二世還是手下留情了,只是將列甯關押、流放,壓根就沒對他下狠手。

1895年10月,列甯從西歐回來以後便開始搞事情,因此被判處關押了14個月。1897年,列甯又被改判流放西伯利亞3年之久,直到1900年才刑滿釋放,並且再次去了西歐。

問題是,1905年日俄戰爭沙俄戰敗以後,列甯居然還有機會回到聖彼得堡搞事情,而且搞得還不小。這就很不可思議了,沙皇尼古拉二世對列甯未免也太寬容了?

正是這種近乎放縱的寬容,導致沙俄在1917年轟然倒塌。那個一直反對沙皇的列甯,終究還是成了沙俄的掘墓人。

這種例子,在俄國的曆史上明擺著,所以說,反對派對當局的威脅,一旦形成了持續上升的態勢,那就比較危險了。

所以說,類似的情況,俄國當然不希望再次出現。納瓦爾尼的水平雖然遠不及列甯,但是只要他一次次被抓,一次次展現其英勇的一面,那就會不斷積累粉絲,這種持續上升的態勢,才是俄國當局最擔心的事情。

畢竟互聯網時代,一個人的粉絲積累速度,遠比列甯當年要快得多。與其等到他做大做強,倒不如提前解決問題,以達到一勞永逸的結果。

殉道者還是投機者,可能不是太重要

這是不少網友所關心的問題,有人覺得納瓦爾尼是個殉道者,爲了他心目中的俄國,犧牲了自己,他想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喚醒更多勇敢的俄國人。

但也有不少人覺得,納瓦爾尼壓根沒做什麽實事,只是一味地反對如今的克宮,而且通過這種反對,不斷讓自己發展壯大,無論是財力還是威望與日俱增。這豈不就是一種投機行爲嗎?

這事兒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了,咱也不是納瓦爾尼的粉絲,絕不會偏袒某一方去輕易下結論。

至于納瓦爾尼之死,究竟是意外呢,還是有心人幹的呢?這個自然更不能給大家一個結論了。有些事情,在曆史上著名會成爲永久的謎,甚至我們目前所有活著的人,在有生之年都不可能知道答案。

舉個例子,斧聲燭影中趙匡胤究竟是不是他弟弟趙光義害的?至今沒有定論吧?盡管你可以說事情非常明顯,畢竟趙光義是最後接觸趙匡胤的人,也是最大的獲益者,但你沒有證據,就沒辦法給定論。

其實定論未必就很重要,不過有一點很重要,目前的北極熊,已經越來越不能容納不同的聲音了。

一家公司如果是家族企業是很難走得長遠的,要想做大做強,就必須要把管理層讓出來,交給專業的人去打理。你們的家族子弟可以是受益方,但管理的事情,這些子弟千萬別插手。

一來是因爲這些家族子弟經曆個幾代下來,基本就啥也不懂了。既沒有了吃苦耐勞的精神,又不知道民間疾苦,也就何不食肉糜的水平。二來這些家族子弟,肯定容不得公司內部有人說家族不好的事情。兼容並包,有不同的聲音,才能促進公司的發展。如果所有人聲調一致,全都聽董事長一個人的建議,那還要花大價錢請那麽多精英到公司幹嘛?搞點機器人過來幹活不香嗎?

所以說不能把公司辦成家族企業,只有不斷吸納新鮮血液,聽取不同的建議,那公司才能有長足發展。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1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