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200多年的俄土戰爭,只爲解放巴爾幹?沙俄和土耳其有多大仇

壯哥話天下 2024-03-06 17:30:55

#優質作者榜#從17世紀到19世紀,沙俄和奧斯曼土耳其之間,打了200多年的俄土戰爭。這在世界曆史中都是非常少見的。

首先,沙俄和奧斯曼土耳其都是大國,沙俄地跨歐亞大陸,奧斯曼土耳其地跨歐亞非大陸。沙俄雖然地盤是奧斯曼土耳其的三到四倍,但地理位置比奧斯曼土耳其差太多了。其次,雙方平均每隔20年就會爆發一次大規模戰爭。但凡綜合實力弱一點,都沒辦法陪對方把這個遊戲玩下去。

那麽問題來了,他們之間究竟有多大仇怨,非要這麽折騰對方嗎?那就要看看誰是主動發起挑戰的那一方了。從200多年的俄土戰爭來看,沙俄絕大多數時間都是主動襲擊的那一方,那麽沙俄究竟爲什麽要這麽幹呢?

爲東羅馬帝國複仇

沙俄的前身莫斯科公國,原本只是東歐羅斯諸國中不起眼的一個。兩件事讓莫斯科公國有別于其他羅斯國家。

第一,蒙古大軍西征。這次西征,蒙古大軍滅了絕大多數實力強勁的羅斯國家,實力不濟的莫斯科公國,不僅沒遭受什麽損失,反而取得了蒙古人的信任,得到了幫忙收稅的工作,因此逐漸做大做強。第二,東羅馬公主索菲娅下嫁。公元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的大軍攻入了君士坦丁堡,延續千年之久的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就這麽滅亡了。末代公主索菲娅,在1472年嫁給了當時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

這兩件事從物質到文化,對莫斯科公國都有非常深厚的影響。物質方面,莫斯科公國得到蒙古金帳汗國的器重,此後便擁有了統一羅斯諸國的實力。

文化方面,莫斯科公國繼承了東羅馬的一整套文化制度,從雙頭鷹到元老院,幾乎完全複制了東羅馬帝國。爲此,他們甚至聲稱自己是東羅馬的繼承者,號稱第三羅馬。

既然是第三羅馬,那麽攢足了力氣以後,沙俄自然要爲東羅馬帝國報仇雪恨,否則也對不起第三羅馬這個稱呼吧?

而且,在索菲娅的影響下,沙俄真的走上了立志恢複羅馬帝國之路。

至于奧斯曼土耳其,作爲東羅馬帝國滅亡的罪魁禍首,作爲依舊占據著東羅馬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家夥,自然成了沙俄重點打擊的對象了。

搶奪黑海霸主之位

奧斯曼土耳其可不是吃素的,1299年成立以後,不斷開疆拓土,從小亞細亞的一個不起眼的突厥國家,逐漸成長爲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龐大帝國。

沙俄雖說地大物博,但是三分之二的地盤都是不毛之地,荒無人煙。可奧斯曼土耳其的地盤,基本沒有邊角料,全都是精華。

就拿阿拉伯半島來說吧,人煙稀少的內志地區,沙漠較多,奧斯曼土耳其壓根就不感興趣,他們對沿海的漢志地區更感興趣。埃及的情況也一樣,他們基本只占著以開羅爲中心的尼羅河一帶。在北非,他們只占著靠近地中海沿岸的地區。

黑海周圍一圈,是奧斯曼土耳其志在必得的地方。他們在征服了高加索地區、巴爾幹半島以及克裏米亞汗國以後,真正成爲了黑海霸主。可以說當時整個黑海都在奧斯曼土耳其的勢力範圍之內。

反觀沙俄,那是真心找不到好地方啊,他們的出生地本身地理位置就很一般,周圍都是陸地,壓根碰不到海洋。

眼看著西歐那幫列強靠著海洋發家致富了,沙俄心裏也著急,所以一直都在尋找出海口。黑海就是他們重點突破的一個關卡。

而奧斯曼土耳其當然不希望他們能得到黑海海岸,爲此雙方就這麽打了起來。事實證明,奧斯曼土耳其越打越弱,逐漸失去了黑海北岸和黑海東岸的控制權。反觀沙俄,在18世紀奪取了克裏米亞、格魯吉亞等地,逐漸掌握了黑海半數的海岸線。

1853年,沙俄又以拯救巴爾幹半島上的斯拉夫同胞和東正同袍爲由,不斷挑起事端,也就是找奧斯曼土耳其約架。結果奧斯曼土耳其不講武德,半路上喊來了英法聯軍幫忙,他們合夥把沙俄摁在克裏米亞狠狠打了一頓。

自此,沙俄20年內都不敢再染指巴爾幹半島寸土。

1877年,沙俄在侵略完東方後,攢足了資本,卷土重來,又找奧斯曼土耳其約了一架。這回英法沒空幫忙,導致奧斯曼土耳其差點被滅國。關鍵時刻還是英國把軍艦停在了博斯普魯斯海峽,才鎮住了沙俄。否則沙俄就是下一個黑海霸主了。

染指巴爾幹半島,從而得到地中海西岸

1878年,第10次俄土戰爭後,沙俄擊敗了奧斯曼土耳其,成功幫助羅馬尼亞、塞爾維亞獲得了獨立身份,同時保加利亞也成了沙俄的勢力範圍。

由此可見,沙俄的確爲巴爾幹半島上的各國獨立,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沒有沙俄對奧斯曼土耳其200多年的捶打,巴爾幹各國還真的未必有獨立的那一天。

那麽問題來了,沙俄的目的是什麽?難道真的是爲了拯救自己的同胞嗎?還是說要拯救同樣信奉東正的信徒們呢?

實際上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沙俄就是饞這裏的地盤了。既然要成爲黑海霸主,那黑海西岸的巴爾幹半島自然也是沙俄志在必得的。

巴爾幹半島上原本是東羅馬的地盤,有大量信奉東正的南斯拉夫人。而沙俄是東斯拉夫人的主要根據地,大家都是斯拉夫人,都是東正信徒,自然可以找到這樣的理由。

沙俄是東正之光還是吞土獸

早在18世紀後期,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就已經提出了“希臘計劃”,也就是將巴爾幹半島納入沙俄的勢力範圍。爲了實現這一計劃,葉卡捷琳娜二世甚至喊上了奧地利一起下手。

不過那時候的奧斯曼土耳其還很強大,且法國也不可能眼睜睜看著隔壁的奧地利做大做強。所以說這事兒一直沒能實現。

但是這種精神在沙俄傳承了下來,奪取黑海西岸,吞並巴爾幹半島、君士坦丁堡,幾乎成了曆代沙皇們的座右銘。比如說1821年希臘的獨立戰爭背後,就有沙俄資助的影子。

正當沙俄打算對巴爾幹半島采取進一步動作的時候,一戰爆發了。原本打算在這場戰爭中撈足了好處的沙俄,居然在1917年垮了。人算不如天算,第三羅馬也就這麽告別曆史舞台了。

按道理第三羅馬這個稱呼,已經被曆史封存了。不過現代俄國在1991年以後,再次將羅馬的一系列元素都搬了出來,比如雙頭鷹、元老院等,似乎有恢複第三羅馬之稱的想法。

當然了,也有人認爲,他們在領土認知方面,和蒙古有更多相似之處,畢竟他們認爲,陽光之下的土地,跟他們都有關系。那麽你覺得他們更像哪個呢?

5 阅读:1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