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涿鹿“蚩尤墓”:守墓老人堅決不讓考古隊發掘,距今4700多年

律令9章 2024-04-18 15:19:34

衆所周知,華夏地域遼闊,更有“56個民族,56枝花”。

一般來講,華夏兒女自稱“炎黃子孫”,真要計較起來,該說法並不嚴謹。

這就引出了一段,“4700多年守墓人”的故事。

上世紀90年代,一隊考古工作者來到河北涿鹿縣礬山鎮塔寺村,這是一個地處深山,與世隔絕的小村落,爲什麽到這裏呢?

對曆史有研究的朋友或許已經猜到了,上古傳說中的“涿鹿大戰”,或許就發生在今天的“涿鹿縣”,這隊考古人來這裏實地考察的。

說起來,“涿鹿大戰”距今已有四、五千年,主角是三位上古大神:炎帝、黃帝和蚩尤。

真計較起來,這些上古大神是否真實存在、“涿鹿大戰”是否真實發生,這些在今天早已成爲傳說神話,4700多年後再尋找古戰場的痕迹,這隊考古人的工作有些難做。

之所以來到礬山鎮大山之中,是因爲考古專家聽說一則傳聞“塔寺村有古墓”,會不會與“涿鹿大戰”有關?

行至半途,考古人被一位年過半百的當地老人,“周瑞德”擋住了去路,他要保護前面的古墓!

不用問,周老是一位“守墓人”,這在考古專家眼裏,算不上稀奇。

據史料記載,著名的秦始皇陵就曾有“蒙氏守墓人”,曆史上很多帝皇,似乎都有類似看護陵墓的職業人等。

既然眼前的老人自稱“守墓人”,是不是說,前面就有帝皇墓?

這不合邏輯呀,史書上沒記載、傳說故事裏也沒聽說,曆代哪位皇帝葬在涿鹿縣了?

考古專家與這位周姓老人攀談起來,老人自稱:他家祖祖輩輩都是“守墓人”,他也是從其父親手裏接過的任務“這是祖訓,不能違背!”

看得出,老人性情耿直,是位樸實誠信的善良之人。

但是,考古隊已經到這裏實地考察了,老人要保護古墓,考古隊也要做研究,起碼得知道古墓裏葬的是哪位皇帝吧?

問及這個問題,周姓老人顯得很警惕,張口回答說“我就知道保護古墓,我不知道墓裏葬的是誰,你們趕緊走!”

這話說得,“守墓人”不知道自己在“守護”誰,說出去誰能信?

考古專家知道老人心理有顧慮,于是一再好言安慰,說“我們是科學考察,是保護古墓的,您老就放心吧,我們不會破壞古墓!”

好一番解釋,周姓老人這才稍稍安心,但就是不肯說出“墓裏葬的是誰”。

老人不肯說也沒關系,王墓前會有“功德碑”,專家看到碑文,大概也就猜出墓裏葬的是誰的。

又經幾輪“談判”,周姓老人終于讓開道路,將考古隊引至一塊一米多高的石碑前,這就是“帝皇功德碑”了?

就見這塊石碑,上半部雕龍盤繞,氣勢非凡,確有王皇之相。

但碑上無字,或是年代太過久遠,就連些許花紋也是模糊不清,如此仍不能確定墓裏葬的究竟是什麽人,這可咋辦?

想知道墓主人是誰,還得撬開“守墓人”的嘴巴,考古專家只好繼續做周姓老人的思想工作。

簡而言之,專家費盡口舌,“守墓人”終于開了口,周姓老人說“墓裏葬的是蚩尤!”

這話聲音不大,卻驚得在場所有人大吃一驚,怎麽可能?

這麽說也不准確,理論上講,上古炎、黃、蚩尤大戰與“涿鹿”,蚩尤戰死後,是非常有可能葬在這裏的。

既然如此,考古專家爲什麽還要吃驚?

據傳說,“蚩尤”人首牛頭、肋生雙翅、四臂惡面、力大無窮,是“東夷九黎部”的首領。

在“蚩尤”治理下,東夷發展迅猛,人們不僅馴服野獸,還學會了冶煉金屬,這點要強于其他各部。

正因如此,九黎百姓十分愛戴“蚩尤”,由于發展需要,東夷九黎開始向外擴張。

再說當時的“黃帝”擁有智慧,他團結各部、發明算數、音樂等,尤其著名的,是在他主導下的“倉颉造字”。

“黃帝部”實力逐漸壯大,也需要向東發展。

還有當時的“炎帝”,也就是“神農嘗百草”的主角,他率領的部落醫學、農耕十分發達,一樣因爲發展需要,開始向外擴展。

就這樣,炎、黃、蚩尤三方産生了交集與沖突,起初先是炎、黃爭鬥,雙方勢均力敵,跟著“蚩尤”下場,炎、黃二帝均不是對手。

至此,炎黃結盟,開始共同迎戰“蚩尤”。

初時,即使“炎黃結盟”也不是蚩尤的對手,畢竟九黎人手裏拿的都是青銅武器,炎黃盟軍用的還是木棒石器,這仗怎麽打?

就這樣,“炎黃盟軍”被蚩尤打的節節敗退,幸得“九天玄女”及時出手,趁霧中用指南車標記方向,蚩尤終被擊敗,這一關鍵性的勝利就是“涿鹿之戰”。

當然,這些內容只是神話傳說,今天看自然有誇張水分,事實究竟怎樣?

依然是神話,傳說蚩尤被斬首示衆,但其“魔威”不減。

爲絕其後患,“炎黃”又將蚩尤分屍,軀體各部分葬于不同地區,使其不能“魔體合一”。

也就是說,“蚩尤墓”並非一處,誰能想到,涿鹿縣竟然也有這位上古大神的“魔冢”?因此考古隊才會吃驚。

還沒完,戰勝戰勝蚩尤後,黃帝被封“兵主”,炎黃二帝成了華夏始祖。

那麽,蚩尤率領的“九黎人”,又是什麽結局呢?

據史料記載,“九黎人”一部分歸降炎黃部落,後世發展成了漢族。

還有一部分“九黎人”不願歸順炎黃,南遷後發展成古代的苗、羌,今天雲貴一帶的少數民族。

在封建古代,“蚩尤”在酸儒讷生筆下,幾乎是“惡魔”般的存在,毫無爭議的反面人物,就因爲他曾與“中原正統”炎黃爭鬥過。

但在新中國裏,又是回看曆史,就不能簡單以“勝者爲王,敗者爲寇”來判定蚩尤了。

本質上講,“蚩尤”爲人類文明發展作出了不朽貢獻.

據史料記載,他是第一個發明、運用冶煉金屬的人,又首創了“法制”,這樣的人怎麽可能是惡魔呢?

今天的盛世華夏,56個民族是一家人,或許過去有人痛恨蚩尤,甚至“以破壞蚩尤所創建的一切”爲己任。

但是,有人不待見蚩尤,也有人至今崇拜他。

一言以蔽之,“蚩尤是華夏人的始祖之一”,這點不容否認!

或許正是“有人欲破壞蚩尤墓”,數千年來,“周氏守墓人”才不願將墓主信息透露出去。

不過話至于此,4000多年來,涿鹿“蚩尤墓”一直未遭破壞,也稱得上奇迹了,這得益于“周氏守墓人”的世代守候。

試想,傳承4700多年,過程中的周家子弟,會有多少人選擇避世山中?這種寂寥不是語言就能形容的,以後周家人還要繼續守護蚩尤墓嗎?

據“周瑞德”老人講,因爲膝下無子,他准備打破祖訓,將“守墓”這一重任交給女兒、女婿繼續傳承。

周家“守墓人”世代傳承,這種精神值得贊美和敬佩。.

但如今已是21世紀,還讓周家兒女繼續在大山僻壤中守墓?

某種角度看,對“下一代”有些不公平。

1 阅读:924
评论列表
  • 2024-04-19 05:24

    胡編亂造扯淡

  • 2024-04-21 14:44

    貴州確實有苗族在。

  • 2024-04-21 14:45

    今天網絡發達是可以阻止悲劇發生的。